武雪會,張婷婷,吳吉安,葉愛紅,潘美良,馬煥艷,周文林,曹錦如*
(1.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蠶桑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省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近年來,為響應國家環(huán)保及資源高效利用的號召,畜牧業(yè)以開發(fā)利用非常規(guī)飼料資源作為一項研究舉措[1]。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蕁麻目???,具有易繁殖、輪伐期短、適應性和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的特點,生長分布廣泛。因其葉片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質、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2],已被廣泛應用于畜禽生產[3~5]。相較于市售配合飼料,飼喂構樹葉飼料可實現(xiàn)禽畜增效45%以上[4]??梢婇_發(fā)構樹葉作為非常規(guī)飼料資源,具備一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
家蠶人工飼料是根據其食性特點和營養(yǎng)需求,采用適當原料和工藝加工而成的用于飼喂家蠶的全價配合飼料[6],人工飼料養(yǎng)蠶是替代傳統(tǒng)桑葉飼育家蠶的新技術。家蠶人工飼料中桑葉粉是主要的原料來源之一,約占33%[7]。
鑒于構樹葉在禽畜飼料中的應用,同時構樹與桑樹同屬于蕁麻目??浦参铮虼宋覀兺茰y構樹葉粉具備用做家蠶飼料原料的潛力。為探究構樹葉粉用作家蠶人工飼料原料的可行性,本試驗以不同比例的構樹葉粉替代桑葉粉配制家蠶人工飼料,調查其養(yǎng)蠶效果。
人工飼料育專用蠶品種“中2016×日2016”由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桑研究所育成;家蠶人工飼料參照文獻[7]配制;構樹葉粉由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依據參考的家蠶人工飼料配方[7],烘干桑葉粉在飼料原料配方中占比33%。本研究設4個試驗組,分別以25%、50%、75%、100%比例的構樹葉粉替換配方中的桑葉粉制備家蠶人工飼料,用于后續(xù)養(yǎng)蠶,相應定義為“25%替代組”、“50%替代組”、“75%替代組”和“100%替代組”。對照組采用不含構樹葉粉的人工飼料。試驗首先以1、2齡小蠶為研究對象,開展攝食性調查,隨后進行5齡蠶飼育試驗,探究構樹葉粉用作家蠶飼料原料飼育家蠶的可行性及適宜比例。
1.3.1 小蠶攝食性調查
試驗期前一天配制粉體飼料,加入1.85倍水,攪拌混勻后裝入保鮮袋封口,置于蒸箱中蒸煮40 min,自然放涼后,稱取25 g/皿,置于4℃?zhèn)溆谩PQ種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催青、收蟻[8]。
試驗共設5個處理組(4個試驗組及1個對照組),每個處理組設3個重復區(qū),共計15區(qū),每區(qū)稱取蟻蠶0.1 g,置于預先加入不同處理飼料的培養(yǎng)皿中飼育,做好標記。試驗中所有培養(yǎng)皿放在在同一培養(yǎng)箱內,保持溫濕度一致。
收蟻24 h后,調查疏毛率,飼育至72 h調查1齡就眠率、2齡起蠶率和1齡眠蠶重,飼育至144 h調查2齡眠蠶重。因幼齡蠶體重偏小,為減小稱量誤差及個體差異,每區(qū)稱取30頭眠蠶,取其平均值作為單條眠蠶重。
1.3.2 大蠶飼育試驗
以不含構樹葉粉的普通人工飼料飼育家蠶至4齡眠,隨機選取體重相近的200條眠蠶作為1區(qū),共15區(qū)(5個處理組×3個重復/處理組),起蠶餉食時分別飼喂不同構樹葉粉含量的人工飼料,直至上蔟結繭。上蔟后7 d,調查養(yǎng)蠶成績。
1.3.3 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據經Excel 2013初步統(tǒng)計后,采用SAS 9.2(SAS Institute,2000)中的MIXED模型,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統(tǒng)計差異性定義為P<0.05。
收蟻后24 h,不同處理組的蟻蠶疏毛情況存在肉眼可見的差異。如圖1所示,對照組疏毛情況明顯優(yōu)于各試驗組,而且對照組蠶體大,發(fā)育良好。進一步進行疏毛率統(tǒng)計調查(表1),發(fā)現(xiàn):隨著人工飼料中構樹葉粉比例的提高,疏毛率呈下降趨勢,各試驗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不同試驗組間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
同樣地,各試驗組的1齡就眠率和2齡起蠶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1齡就眠率在25%替代組和50%替代組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二者均顯著高于75%替代組和100%替代組(P<0.05)。1齡眠蠶重結果顯示,低比例的構樹葉粉替代組(25%替代組和50%替代組)與對照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而高比例替代組(75%替代組和100%替代組)的1齡眠蠶重仍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各比例替代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1~2齡家蠶對不同人工飼料的攝食性調查Table 1 Investigation on Ingestive Behavior of Silkworm under Different Diets from Newly-hatched to 2ndInstar
表2 5齡期飼喂不同人工飼料對養(yǎng)蠶成績的影響Table 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rtificial Diet on Silkworm Performance During 5thInstar Period
進一步調查2齡眠蠶重,結果顯示25%替代組、50%替代組與對照組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同時三者均顯著高于100%替代組(P<0.05)。75%替代組與其他3個替代組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以含不同比例構樹葉粉的人工飼料飼喂4齡起蠶,至5齡吐絲結繭,結繭后7 d調查養(yǎng)蠶成績。如表2所示,所有處理組的結繭率均在90%以上,除100%替代組外,其他4組的繭層率均大于20%。進一步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25%替代組家蠶的結繭率、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萬蠶產繭量和萬蠶產繭層量與對照組均無顯著差異(P>0.05)。同時,表2結果顯示50%替代組的結繭率、全繭量、繭層量和繭層量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但萬蠶產繭量和萬蠶產繭層量與對照組間差異顯著(P<0.05);100%構樹葉粉替代組的養(yǎng)蠶成績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和25%替代組(P<0.05)。
家蠶對人工飼料的攝食性受家蠶品種(系)、飼料、發(fā)育階段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小蠶對食物等外源刺激的敏感性高于大蠶[9]。因此本研究首先通過小蠶飼育試驗調查家蠶對構樹葉粉的攝食情況,參照文獻以蟻蠶24 h疏毛率為主要調查指標[10]。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隨著構樹葉粉添加比例的提高,疏毛率顯著下降,表明小蠶對構樹葉粉的適應性較差,提示構樹葉粉不適于做小蠶飼料原料。本試驗以就眠率、起蠶率和眠蠶重作為衡量家蠶生長發(fā)育性能的指標,調查結果雖然顯示1齡、2齡眠蠶重在25%和50%替代組與對照組間無顯著差異,但各構樹粉添加組的1齡就眠率和2齡起蠶率數據均顯著低于桑葉粉對照組,據此推測在小蠶飼料中添加不低于25%比例的構樹粉可能會抑制蟻蠶取食,并進一步造成小蠶生長發(fā)育遲緩。
本研究中以不同比例構樹葉粉替代桑葉粉飼育5齡大蠶,各處理組結繭率均在90%以上,特別是構樹葉粉替代比例為75%及以下時,家蠶的生命力基本未受影響,可能提示構樹葉粉對家蠶的毒性較低甚至無毒,與楊祖達等和趙峰等在小鼠上的構樹葉供毒實驗結論一致[4,11]。如表 2所示,本研究中25%替代組的大蠶飼養(yǎng)成績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表明以構樹葉粉替代25%的桑葉粉飼喂5齡家蠶,可達到現(xiàn)行人工飼料的飼育水平,但楊祖達等報道的禽畜增效在本研究中并未發(fā)現(xiàn)[4]。萬蠶產繭量和萬蠶產繭層量作為從群體水平衡量家蠶產量的重要指標,其在50%替代組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但差異水平在10%范圍內,同時其他調查指標與對照組水平相當,因此我們認為后續(xù)可通過開展構樹葉粉的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檢測,針對性優(yōu)化飼料配方,進一步提高構樹葉粉替代比例,為保障家蠶生長發(fā)育和結繭性能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后續(xù)將開展繭質成績調查,分析25%替代組與對照組蠶繭的繭絲長、解舒率、強力等指標,進一步探究以25%比例構樹葉粉替代桑葉粉的應用可行性。
現(xiàn)有的試驗結果將為拓寬構樹葉應用渠道、推動構樹葉粉用作家蠶人工飼料原料奠定基礎。由于5齡大蠶采食量占家蠶整個幼蟲階段的80%以上,因此將構樹葉粉用做5齡大蠶人工飼料原料,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在特殊情況下桑葉粉供應不足的窘況,并為響應國家號召,進一步開發(fā)利用非常規(guī)飼料資源-構樹葉提供助力。
綜上所述,構樹葉粉可作為大蠶人工飼料原料。在生產上將構樹葉粉替換25%比例的桑葉粉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其養(yǎng)蠶成績可達到普通人工飼料的飼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