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廖理芳
(1.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肛腸甲乳科室,安徽 合肥 230011;2.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安徽 合肥 230011)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種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疾病,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或排便不盡感等,可伴有腹脹或腹痛癥狀。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飲食習慣的改變,FC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國外有研究顯示,FC患病率達到24%,且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隨之升高,其中60歲以上人群FC發(fā)病率為7.3%~20.39%,84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為20.0%~37.3%。因此,必須要重視FC的治療,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根據腸道動力學特點,臨床一般將FC分為三種類型,即慢傳輸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FC的治療有改善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等一般治療與藥物治療,當一般治療與瀉藥治療無效時,尋求一些新的藥物就顯得十分重要。PAC-QOL生活質量評分、PACSYM便秘相關癥狀評分、結腸運輸功能、每周自主排便次數、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數等均是用于評估FC療效的主要指標。
2.1 藥物治療
2.1.1 瀉劑:①潤滑性瀉劑:常用于糞質干硬者中,主要藥物有麻仁潤腸丸、液狀石蠟和開塞露等;另外,還可適用于不可用力排便者中,如伴有痔瘡、心衰、高血壓或年老體弱等便秘者,但使用時間過長會對脂溶性纖維素的吸收產生影響,若誤入肺部,還有可能誘發(fā)脂質吸入性肺炎。②滲透性瀉劑:滲透性瀉劑主要用于輕、中度便秘者中,能形成腸腔內滲透梯度,便于水、電解質進入腸腔,進而增加糞便體積與含水量,主要藥物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其中聚乙二醇在減輕腹痛、改善糞便性狀和增加排便次數等方面的作用優(yōu)于乳果糖。此外,也有研究認為,使用吸收性較差的鹽如磷酸鹽、硫酸鎂等治療FC也能取得理想效果[1]。③容積性瀉劑:容積性瀉劑屬于輕瀉劑,主要用于治療輕度便秘,常用藥物有麥麩、聚卡波非鈣等;盡管容積性瀉劑能長期使用,但纖維素制劑攝入較多時有可能引起胃腸脹氣,故建議結腸乏力、腸道狹窄者慎用。
2.1.2 促動力藥:促動力藥常用于慢傳輸型便秘者中,能使平滑肌蠕動增強,還能促進排便,常用藥物有普蘆卡必利、伊托必利、莫沙必利等5-HT4受體激動劑。普蘆卡必利能對腸道神經元產生作用,促使消化道環(huán)形平滑肌松弛及縱行平滑肌收縮,進而使腸道動力增加。胡雙麗,劉云濤[2]研究中對87例女性FC患者采用2 mg普蘆卡必利治療,1次/d,一個療程為4周,結果顯示患者排便費力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每周排便次數、大便性狀接近正常,且治療期間未出現副作用。說明FC經普蘆卡必利治療有效安全。
2.1.3 腸道促分泌劑:腸道促分泌劑能對腸上皮細胞直接產生作用,還能增加腸腔內液體分泌,常用藥物有魯比前列酮、普卡那肽、利那洛肽。有學者認為利那洛肽治療難治性便秘效果良好,不僅能使便秘癥狀得到控制,還有較高的安全性[3]。目前普卡那肽正處于Ⅲ期臨床試驗研究中,其主要副作用是腹瀉。臨床研究發(fā)現,普卡那肽與利那洛肽治療便秘的效果、藥物耐受性及輕度不良反應相似。魯比前列酮是全世界首個上市的選擇性Ⅱ型氯離子通道活化劑,能使水、鈉離子進入腸腔,還可使大便疏松,從而提高排便頻率、緩解排便費力感、改善糞便性狀及減輕排便不良癥狀。
2.1.4 膽汁酸轉運抑制劑:Goofice是全球第一款獲得國家及地區(qū)批準上市的膽汁酸轉運抑制藥物,其能夠在回腸內特異性結合膽汁酸轉運體,使膽汁酸轉運過程被阻斷,進而促使其轉運至結腸內,起到加快胃腸蠕動等作用,最終達到治療FC的目的。劉旭等[4]針對Goofice在臨床中的應用,依次展開了短期、中長期臨床試驗,結果發(fā)現,其副作用為輕度腹瀉與腹痛,證實了Goofice治療FC的短期效果和安全性。由于Goofice上市時間仍較短,且應用范圍小,缺乏更多的臨床研究,因此仍需要多項試驗證實其遠期療效及安全性。
2.2 微生態(tài)制劑。能抑制致病菌生長繁殖、促進正常微生物群生長繁殖的制劑稱之為微生態(tài)制劑。微生態(tài)制劑是一種活性微生物,對宿主有益,口服適宜劑量的益生菌能使宿主腸道菌群平衡得到維持,從而使其健康狀態(tài)得到提高。乳桿菌、雙歧桿菌等是目前研究較多的益生菌,其中雙歧桿菌能使結腸pH值的有機酸降低,促進腸蠕動,減少結腸轉運時間,使便秘癥狀得到改善。王立等[5]研究中對42例老年FC患者聯(lián)合采用莫沙必利與雙歧桿菌治療,另42例單用莫沙必利治療,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為92.9%,高于單藥組的7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該學者認為在莫沙必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治療能使老年FC臨床療效得到有效提高。金慶崇等[6]研究證實,合生元除了能改善FC患者的癥狀,增加排便次數外,還能使患者腸道菌群構成得到改善。大部分益生菌的安全性較高,能夠用于多種疾病,尤其是在改善便秘患者胃腸動力中,有著較高的安全性。
2.3 生物反饋電刺激。該療法指的是向患者具象化地反饋排便這一過程,并持續(xù)模擬及重復。生物反饋療法的具體方法是:于患者肛門內置入一探測器,通過聽覺或視覺向患者反饋肌肉張力等信息,并鍛煉患者協(xié)調盆底與腹部肌肉收縮的能力。洪霞等[7]研究中采用生物反饋療法治療23例FC患者,經為期四周的治療,患者總有效率為91.30%,并認為FC采用生物反饋訓練治療有效性高,能保障臨床療效。但該療法的遠期效果及安全性仍需大樣本、更長隨訪時間的研究予以證實。
2.4 手術治療。對于經藥物治療、生物反饋等方法治療而無效的嚴重慢性便秘患者,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或導致營養(yǎng)障礙,可行手術治療。慢性傳輸型便秘可行結腸次全切除與回直腸吻合術,而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可采取肛管直腸括約肌切除術。盡管這種手術能使腸管節(jié)律性蠕動得到恢復,減少全胃腸通過時間,但需要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密切監(jiān)測術后并發(fā)癥,如大便失禁、腹瀉等,還要重視術后復發(fā)情況。
2.5 中藥外敷。中藥外敷治療指的是藥物經皮膚吸收、滲透至病變部位而發(fā)揮治療效果的一種療法。戈學鳳,郭志玲,安靜[8]研究中對50例FC患者采用穴位貼敷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該學者建議治療時多取神闕穴,其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要穴,與全身經脈聯(lián)系密切,可調節(jié)機體氣機,還能促使氣血運行。張惠珍,吳冬梅,劉珠,研究中將白芥子、干姜、丁香與大黃等中藥根據一定比例研制成粉末,并加入麻油調制,制成貼,每日于選取的31例老年陽虛便秘患者神闕穴上貼敷4~6 h,一個療程為7 d,治療兩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83.87%。
2.6 耳穴埋豆。耳穴埋豆法指的是將中藥放置在耳穴壓痛點,并使用膠布固定,再通過適宜的按摩手法,使患者產生麻、酸、痛、脹等刺激感覺,以改善病情的一種療法。磁珠與王不留行籽等是耳穴埋豆的主要材料。劉曉燕,郭靜,楊柳研究中將王不留行籽貼敷在60例腦卒中后FC患者的肺、大腸、直腸、交感、皮質下、三焦等耳穴內部敏感點,指導患者按壓,并配合艾灸治療,患者治療后排便困難、糞便形狀、排便頻率及腹脹程度等中醫(yī)證候均得到明顯改善。
2.7 其他治療。①推拿:推拿能調整自主神經、胃腸功能,促進胃腸蠕動,使食物殘渣有效運行。推拿在FC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其直接作用力能使患者胃腸管腔形態(tài)得到改善,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及內容物排泄;另外,推拿產生的間接作用力還可通過經絡、自主神經傳導反射作用發(fā)揮出促進吸收、加快排泄等功效。②針灸:針灸具有扶正祛邪、調和氣血和疏通經絡等作用,能通過準確的穴位刺激,提高人體機能。FC經針灸治療不僅能使藥物使用減少,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藥物濫用與依賴;另外,與藥物治療相比,針灸對腸功能的作用更快、更有效,且療效維持時間更久。③中藥灌腸:中藥灌腸指的是將一些藥物經煎煮濃縮后,由肛門注入,使藥物保留在患者直腸內,經直腸黏膜吸收,從而發(fā)揮出治療作用,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吸收快速、不良反應少等特點,能使FC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但也有可能引起胃腸黏膜損傷和胃腸炎癥。
FC治療的研究進展十分迅速,盡管目前治療FC的方法較多且取得一定進展,但都存在局限性。在臨床診治期間,要幫助患者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改變不良排便習慣,還要適量運動,保持良好情緒,根據個體化原則用藥。在治療FC的方法中,生物反饋與腸道微生態(tài)治療已較多地運用于臨床中,但目前仍缺乏研究證實其療效和安全性。今后仍需要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制定出更科學、完善的指南與共識,以幫助醫(yī)生在減少副作用、降低風險的同時更好地治療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