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霖,董曉瑞,肖九文,張飛娥,2(通信作者)
(1.長治醫(yī)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2.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平醫(yī)院疼痛科,山西 長治 046000)
ASO 是由于全身動脈肢體遠粥樣硬化形成導致端動脈狹窄,造成下肢血流瘀滯,從而引起下肢缺血性疼痛、壞死等臨床表現(xiàn)的慢性進展性疾病[1]。ASO 易引起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截肢、死亡等并發(fā)癥。超過12%的成年人患有ASO,其5 年死亡率為10%-40%,15 年死亡率約為70%,大約70%-80%的ASO 患者死于心血管原因[2]。由于大多數(shù)ASO 患者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甚至是無癥狀,極易被患者和臨床醫(yī)師忽略,最終導致截肢、死亡等不可逆的損傷。因此需要提高對本病的了解和診治,改善ASO 的治療現(xiàn)狀。
PAD 是指除大腦和冠狀動脈外的其他動脈血流狹窄和阻塞。PAD 的患者非常常見。ASO 作為PAD 中最常見的疾病[1]。流行病學顯示,ASO 在全球的患患者數(shù)已經(jīng)突破兩億且多見于發(fā)展中國家,同時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2],ASO 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3%-10%,75 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更是高達15%-20%,且該病每年的病死率高達4%-6%[3]。而且ASO 常多見于45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女性發(fā)病率遠遠高于男性[4]。ASO 患者常常會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據(jù)相關資料顯示,約25%嚴重下肢缺血患者在1 年內(nèi)死于心血管事件, 即使是下肢無缺血癥狀或癥狀穩(wěn)定者在5 年內(nèi)20%將會發(fā)生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病死率為15%~30%,全球每100 萬人中就有120~500 例因下肢ASO 而面臨截肢[5],而ASO 在中國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高達10%, 在大于60 歲中國老年人群中的ASO 發(fā)病率可達15.91%[6]。
吸煙是ASO 最重要的單一因素,有數(shù)據(jù)表明,吸煙者的發(fā)病率是不吸煙者的3 倍以上[7]諸多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闡述了吸煙對于血管的損害機制,主要有:香煙中的一氧化碳(CO)和尼古丁可以加快組織缺氧、血管收縮、加重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紊亂,并引起動脈內(nèi)脂質堆積,從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李亞玉[8]通過對152 例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的吸煙指數(shù)與動脈硬化相關指標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為吸煙與下肢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OR=1.001,95%CI(1.000,1.002)]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證實吸煙和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而且是下肢動脈內(nèi)膜增厚的獨立危險因素。
原發(fā)性高血壓一直以來是下肢ASO 的高危因素之一,收縮期血壓相關性更高。血壓升高是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主要原因,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紊亂會導致血管壁的結構及收縮功能發(fā)生障礙,并且導致動脈彈性的降低。由于長期持續(xù)高血壓也會導致血管壁粗糙,通透性增加,血流量減少,組織缺血缺氧,血小板和脂質的堆積,還可能會使血管內(nèi)粥樣斑塊形成,血栓形成及血管內(nèi)膜增厚[9]。趙倩南[10]通過對5126例(年齡≥35 歲)的高血壓人群研究,結果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外周動脈疾病患病風險增加19%(OR=1.19,95%CI 1.09-1.30),最后得出結論高血壓可提高外周動脈疾病的患病概率,并且單純收縮期血壓升高是外周動脈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高脂血癥可使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上升,尤其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導致ASO 的發(fā)生率提高[11],高脂血癥早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損傷血管內(nèi)皮,使內(nèi)皮細胞被激活并且分泌出炎性因子和趨化因子,促使單核細胞分化為巨噬細胞,然后巨噬細胞吞噬血管中脂質的同時進一步產(chǎn)生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從而生成泡沫細胞來促進粥樣斑塊的形成[12]。Alexandre Maillet[13]收集了2514 例ASO 患者,其中189 例在50 歲以前患有ASO,2325 例在50 歲后患上ASO,最后在患者的脂蛋白(a) (Lp(a))測定中,發(fā)現(xiàn)年輕患者的Lp(a)水平高于老年患者(89.7 mg/dL[9.7-151.3] vs 19.9 mg/dL[3.0-207.9],P<0.004)。從而得出ASO 與高脂蛋白(a) (Lp(a))有著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斷增長,隨之帶來的并發(fā)癥也在不斷增高[14]。大量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在糖尿患者群中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并且發(fā)現(xiàn)其發(fā)病率愈發(fā)的年輕化,以2 型糖尿病最為多見,2018 年統(tǒng)計其占比高達90%-95%[15]。有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在40 歲以上且病史超過5 年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3%患者合并血管病變,其中ASO 的發(fā)生率比非2 型糖尿病患者高10倍以上,并且發(fā)現(xiàn)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變的發(fā)生率可以占到2 型糖尿病患者的28.3%[16]。
由于ASO 的臨床表現(xiàn)變化多端,有很大比例的ASO 患者可表現(xiàn)出無癥狀或非典型癥狀,而典型的間歇性跛行癥狀又會被誤診為另外一種疾病,因此給臨床診斷帶來了挑戰(zhàn)性[17]。因此ASO 的診斷必須要結合相關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和體格檢查來綜合確定[18]。
詢問患者的ASCVD 的家族史是非常關鍵的。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年齡小于60 歲的人群中,冠心病伴發(fā)PAD 的幾率是普通人的3 倍以上(優(yōu)勢比3.6,95%可信區(qū)間1.4-9.0)。除此之外,具有高血脂、吸煙、糖尿病等病史都應考慮為PAD的高危人群[17]。
1)踝肱指數(shù)(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趾肱指數(shù)(toebrachial index, TBI)
ABI 是指肱動脈血壓(典型的是右臂)與足背血壓或更常見的是脛后動脈血壓的比值,測量可以通過振蕩式血壓測量儀和多普勒b 超[19]。ABI 檢測時機一般是在患者仰臥平靜休息15 分鐘以后。ABI 的正常值在0.9-1.3 范圍內(nèi),按嚴重程度分級如下,0.7-0.89 為輕度動脈梗阻,0.5-0.69 為中度動脈梗阻,0.5 以下為重度動脈梗阻[20]。目前ABI 的檢測技術的敏感性高達94%-97,但是ABI 的檢測敏感性與動脈硬化程度有關,當合并糖尿病、小血管病變,下肢中膜鈣化時,其敏感性顯著下降。故而美國心臟協(xié)會和美國心臟協(xié)會建議,當ABI>1.4 時,應當選用趾肱指數(shù)(TBI),TBI 為趾部收縮壓與臂部收縮壓的比值,當TBI<0.7 時,可以考慮為下肢缺血[21]。
2)彩色多普勒超聲(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CDFI 對血管的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價格低廉、準確性高、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目前受到了各個臨床科室的重視[22]。陳思艷[23]通過選取34 例行PTA 的ASO 患者,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檢查。結果顯示,CDFI 和DSA 判斷腘動脈、股淺動脈、股總動脈狹窄程度的一致性較好(Kappa 分別為0.508、0.674、0.738,P<0.001)。
3)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DSA 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高度精準的具有治療意義的顯影成像技術,DSA 涉及到碘化對比劑的使用,但是像二氧化碳血管造影這樣的技術有助于限制碘化對比劑的使用。二氧化碳血管造影術適用于心臟儲備有限或對碘過敏的患者[24]。長期以來,DSA 一直都是ASO 的診斷“金標準”,DSA 能夠將血管形態(tài)的動態(tài)改變的信息及時的反映出來,特別是針對微小血管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因此嚴重肢體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全球協(xié)會呼吁使用選擇性DSA 作為遠端閉塞性疾病最終的成像方式[25]。
歐洲和北美的心血管協(xié)會建議把運動康復治療作為間歇性跛行階段首選治療方式[26]。王芳[27]通過收集80 例ASO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上定量運動訓練。比較兩組的ABI。結果顯示ABI在觀察組的變化顯著,差距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從而證明了定量運動訓練可以促進ASO 患者的踝肱功能的恢復。
1)降脂治療
文獻表明他汀類藥物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可以減少ASO 患者的致殘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8]。他汀類藥物主要降低患者的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常規(guī)應控制患者LDL 水平<2.6mmol/L,對有多項高危因素或者有缺血高風險的患者的ASO 患者。建議控制在LDL<1.8mmol/L[29]。
2)降壓治療
對于患有高血壓的ASO 患者均應該積極接受降壓治療,來降低心肌梗死、中風、心力衰竭和血管死亡的風險。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來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30]。目前指南對于僅合并高血壓的下肢 ASO 患者建議控制血壓<140/90mmHg;對患有高血壓及其他高危因素的下肢ASO 患者建議控制血壓<130/80mmHg。
3)降糖治療
糖尿病是加速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糖尿病中的ASO 患者往往發(fā)病部位是腳掌區(qū)遠端血管節(jié)段并且可能伴有Monckeberg 型內(nèi)測硬化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是使患者殘疾和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31]。因此對于糖尿病病中的ASO 患者必須積極的控制血糖。最新指南指出,空腹血糖維持在80~120mg/dL,餐后2h 血糖維持在120-160mg/dL,糖化血紅蛋白<7.0%。同時加強患者足部護理習慣[32]。
4)戒煙治療
吸煙是ASO 中一個重要但可改變的高危因素,是進展性肢體疾病和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33]。國外有一項研究回顧了739 名連續(xù)5 年因跛行或嚴重肢體缺血而接受周圍血管造影的患者。在手術時和臨床隨訪期間評估吸煙狀況。61 名患者(30%)在一年后成功戒煙。到最后一次就診時,與繼續(xù)吸煙的患者相比,停止吸煙的患者有更高的無截肢生存率和更低的死亡率[34]。
隨著介入手段和醫(yī)療器械的快速發(fā)展,在近十幾年內(nèi)ASO 的手術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傳統(tǒng)手術方式(動脈內(nèi)膜剝脫術、動脈旁路移植術)因其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等一些原因,逐步被血管腔內(nèi)治療取代。血管腔內(nèi)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涂層球囊擴張術、血管支架置入、斑塊旋切術等。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康復快、并發(fā)癥少、可重復性等優(yōu)勢,因此已成為ASO的首選治療[35]。
自2000 年初以來,臨床醫(yī)生一直在研究生長因子在治療ASO 中的應用,干細胞治療可能會開啟ASO 的治療新模式[19]。Kazuhisa Kondo[36]評估了在日本十個研究所中進行BM-MNC植入的下肢嚴重缺血性患者的總生存率(OS)、截肢率(MAF)和無截肢生存率(AFS),中位隨訪時間為31.7 個月,結果顯示ASO 患者10 年OS 為46.6%,10 年MAF 為70.1%,10 年AFS為37.8%。最后得出自體骨髓基質細胞植入治療性血管生成對于ASO 患者可能是可行和安全的。
全球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癥的患病率已逐漸上升,而且由于患者早期癥狀不明確,該疾病常常未被診斷,往往等到患者出現(xiàn)跛行、靜息痛等臨床癥狀后才引起重視,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加強對高?;颊叩母叨葢岩珊驮缙谠\斷的適當方式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早期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預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醫(yī)療技術的提高,相信ASO 患者的治療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