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德芹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110167)
公共圖書館流動服務是根據(jù)文化部、財政部相關要求所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是公共圖書館在陣地服務基礎上對外延伸服務的一種有效模式,包括圖書館流動車服務和流動站服務。其服務目標是通過充分發(fā)揮流動服務運行中的“動”態(tài),找準服務方向,建立有效服務機制,促進文獻流通服務與讀者需求的精準對接,進而提高圖書館資源的潛能和服務效能。筆者僅以公共圖書館圖書流動車服務為例,闡述圖書館流動服務的意義和價值,并指出圖書館流動服務不僅是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要求,而且是補足現(xiàn)階段公共圖書館服務短板、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實踐,是發(fā)揮圖書館服務潛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模式。
流動服務在遼寧省圖書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遼寧省圖書館就深入工廠、機關、學校等處開辦圖書館流動站服務,甚至將圖書流動服務點建在了抗美援朝的支前列車上。遼寧省圖書館是我國最早開展圖書流動服務的公共圖書館。70多年來,遼寧省圖書館所開展的流動圖書館服務,包括圖書流動站服務、圖書流動車服務幾乎從未中斷。現(xiàn)有遍布全省各地的圖書流動站130多個,并配備三輛大巴改裝的圖書流動車常年巡回服務于遼沈各地。
近年來,遼寧省圖書館以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不斷健全、完善圖書館讀者服務體系;以流動服務特別是以流動汽車圖書館為主要載體,不斷延伸圖書館讀者服務的觸角,不斷擴大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社會覆蓋范圍,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社會效益。
從2014年開始,遼寧省圖書館在多方考察和深入研究讀者需求的基礎上,以流動汽車圖書館為載體和平臺,立足本館實際和讀者需求的實際,有針對性地推出了“百萬圖書萬里行”活動,深入開展以“進機關”“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鄉(xiāng)村”“進軍營”“進校園”“進家庭”為主題的圖書館延伸服務,有效發(fā)揮了圖書館資源的效能,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遼寧省圖書館圖書流動服務車堪稱一所微型圖書館。圖書館流動車由現(xiàn)代大巴改裝而成,車長11.95米,寬2.55米,高3.69米,車體體積龐大,是省內(nèi)最大容積的圖書流動服務車。車內(nèi)服務設施完善,配有手提電腦、無線WiFi、液晶電視、空調(diào)、書架、閱覽桌椅等,夏季車外有閱覽涼棚;車內(nèi)可承載包括《中圖法》22個圖書書目種類齊全的近6000余冊圖書;根據(jù)讀者借閱需求架位比例適當;車內(nèi)同時設有“遼圖好書榜”“文溯書苑”“少兒專架”及緊跟社會時事熱點的各類圖書專架,并經(jīng)常配備有關科普或閱讀推廣專題的微型展覽,有效實現(xiàn)了從書目提供向人書互動的轉型。特別是圖書實行全開架,現(xiàn)場“即時借還”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深入人心,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流動車服務實施科學管理,有明確的借閱規(guī)則,工作人員經(jīng)過全面培訓上崗,有嚴格的工作職責要求。雖為流動服務,但一切規(guī)章制度與總館要求相一致。嚴格遵循圖書館陣地服務的借閱制度、服務規(guī)則,以方便讀者借閱為第一原則;在服務地點、服務時間的選擇方面,深入調(diào)研,嚴格把關。力求“雪中送炭”,力避“錦上添花”,以發(fā)揮服務潛能,創(chuàng)造服務效能為主要目的。
就遼寧省圖書館在沈陽市內(nèi)所開展的流動車服務來看,規(guī)劃布局了22個固定服務點位,采取“定點定時巡回”的服務模式。服務時間定在每天中午12:30-14:30和傍晚16:30-18:30兩個時間段?!包c對點”服務方式是針對社會邊緣人群、特殊群體以及偏遠地區(qū)人群的閱讀需求,提供每半月或每月至少一次的對固定單位采取的基本服務。除了提供固定時間的服務外,它還具有一定的機動靈活性:可以根據(jù)讀者的需求隨時增加服務時長頻次、調(diào)換不同服務場地、開展不同的閱讀推廣活動,變單一的借閱場所為多元的服務平臺,有效滿足讀者需求。這種服務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圖書館流動服務“以人為本”“讀者至上”“均等服務”“方便惠民”的理念。
遼寧省圖書館開展的“百萬圖書萬里行”流動圖書館服務,將文化服務送到百姓身邊,切實滿足了民眾文化需求,體現(xiàn)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性和公益性特質,很好地適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要求,即“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引領,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nèi)容”。通過流動圖書館服務將遍布全省各地的圖書流動站連接起來,在基層形成一個個可供流動圖書車??康姆照军c,除了將文獻借閱服務送到基層,還以服務站點作為基地,廣泛開展“書評”“故事會”“微閱讀課堂”活動,“送展覽”“送講座”,帶動了“送文化送科技送醫(yī)療‘三下鄉(xiāng)’活動”的立體化、全方位開展,可謂以點帶面,盤活了資源,盤活了服務。
近年來,遼寧省圖書館緊密圍繞文化“七進”的時代主題,以流動服務為載體推出了一系列的基層文化惠民服務,這些文化惠民服務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很好地滿足了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發(fā)揮了圖書館資源的潛能,提升了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效能。
自2014年起,流動圖書館與基層政府部門合作,定期開展“文化惠民進社區(qū)”活動,除為居民提供上門辦證借閱服務外,積極配合各社區(qū)做好閱讀推廣宣傳、社區(qū)道德講堂、暑期學生社會實踐等多方面工作,將展覽、講座送到社區(qū)居民身邊;為延伸圖書館服務的輻射范圍,流動服務與本館決策信息部聯(lián)手,將課題咨詢服務現(xiàn)場搬進機關院內(nèi),實現(xiàn)文獻借閱與現(xiàn)場咨詢服務同步進行;流動服務“進企業(yè)”,根據(jù)企業(yè)員工閱讀需求建立流動站;流動服務進軍營,提供文獻借閱服務,定期開展“讀書鑄就聯(lián)勤夢品書聽音伴我行”等閱讀推廣活動,為軍營送去各種主題鮮明的展覽,進一步激發(fā)軍人的強軍根脈、忠誠靈魂、擔當意識;為縮小城鄉(xiāng)文化差異,引導科技致富、文化扶貧,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戰(zhàn),流動服務走進鄉(xiāng)村送農(nóng)業(yè)科技資料和專家講座,以先進文化引導鄉(xiāng)村文化建設;依托流動服務平臺,遼寧省圖書館將深入大、中、小學校園服務經(jīng)?;e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幫助教育學生“讀有品位的書,做有根基的人”;為保障公民的閱讀權力,流動服務“進家庭”,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障讀者開展“送書上門”服務,彰顯了均等化服務的理念。
流動圖書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七進”活動有效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范圍。截至目前,遼寧省圖書館流動服務遍及省內(nèi)14個市,144個縣。每年正常運行服務850余個點次,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xiāng),尤其是輻射老少邊窮地區(qū)如建昌、彰武等地區(qū)的流動服務網(wǎng)絡體系,消除了由于地域所造成的信息交流阻礙,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流動服務攜手社會各界力量,如:省科技館、渾南教育研究中心、臺盟沈陽市委、民盟省圖書館支部、省老年協(xié)會等共同走進社區(qū)、校園、鄉(xiāng)村、敬老院......進行文化宣傳,讓圖書館成為人們學習知識、陶冶情操、掌握技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截至2019年底,遼寧省圖書館流動圖書館已接待持證讀者40000余人,借閱圖書近200萬冊次,充分發(fā)揮了圖書館的社會導向和文化傳承引領作用。
流動服務秉持“精準扶貧,文化先行”的服務理念,以省級中心館的責任與擔當,積極配合館內(nèi)及上級安排,及時制定服務規(guī)劃,整合文獻資源,適時前往發(fā)展相對滯后、文獻資源匱乏、服務效果相對不穩(wěn)定的基層圖書館、村鎮(zhèn)、社區(qū)以及中小學校,將圖書資料等服務送到基層,精準發(fā)力,助力脫貧攻堅,積極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遼寧文化強省建設。
疫情期間,流動服務被迫擱淺,但流動服務人員充分利用流動服務網(wǎng)絡平臺,積極推廣線上閱讀服務,以“遼圖微博”“遼圖抖音”“讀聯(lián)體數(shù)字資源閱讀服務平臺”“樂兒微信圖書館”等為切入點進行廣泛閱讀宣傳,有效搭建了讀者與圖書館的交流平臺,提高了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服務閱讀量及點擊率。融合發(fā)展,多元服務,有效豐富了疫情期間人們居家抗疫的文化生活。
流動圖書館服務是圖書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為滿足不同群體需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的有效模式,是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全面覆蓋、文化資源全民共享、文化權益均等化發(fā)展的重要舉措。流動圖書館方便、快捷、惠民、有效的服務深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歡迎。2014年,遼圖流動圖書館服務——《車輪上的圖書館》獲評“省直機關二季度最佳實事”;《遼圖流動圖書館運行服務模式》獲遼寧省文化廳“2013—2015年遼寧省公共圖書館優(yōu)秀服務成果一等獎”?;谖覈鴩楹蛨D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流動圖書館建設應該成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補足短板、擴大圖書館服務覆蓋范圍、有效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