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石橋市中醫(yī)院(115110)梁志
腦血管意外在臨床上也被稱作是腦中風或者是腦卒中,多由機體出現(xiàn)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引起,患病得到救治后患者會伴有程度不同的后遺癥,例如語言障礙、口眼歪斜、運動障礙等,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大量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證實[2],康復運動對改善腦血管意外患者后遺癥方面效果明顯,隨著我國中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使得中藥針灸療法在腦血管意外后遺癥中得到了普遍性的應用,基于此,本文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單純性接受運動功能康復治療與在此基礎上聯(lián)用中藥針灸療法后的效果進行了觀察,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50例于2021年2月~2021年5月期間本院門診收治的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等額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5例?;举Y料: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5∶10,平均年齡為(62.3±6.7)歲,平均病程為(2.2±0.6)年;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17∶8,平均年齡為(62.8±6.9)歲,平均病程為(2.4±0.1)年,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運動功能康復治療:①運動治療:待患者得以穩(wěn)定后盡早對其實施運動功能康復治療,實際訓練過程中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其選擇舒適體位姿勢,逐次以平臥位、坐位以及站立位姿勢通過帶動健康肢體的方式來有效促使患肢進行活動,使之起到提高患肢肌肉耐力以及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的目的,進而對患者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及平衡能力進行恢復[3]。②語言治療:在對患者進行語言訓練時應盡量選擇其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在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保持語句的緩慢性及清晰性,留有其充足的問題回答時間,并將問題答案難易程度設置為由簡至難,后期可逐漸設置一些連續(xù)性及邏輯性問題答案[4]。③被動訓練及按摩:每日定時對患者的肢體進行按摩,應保障按摩手法動作的輕柔性,以免其出現(xiàn)疼痛感,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來合理把控對其按摩力度,按摩期間叮囑患者保持肌肉放松,并對其一些特定關節(jié)進行被動訓練。④作業(yè)療法:作業(yè)療法主要訓練內容包括穿衣、進餐、洗漱以及從床到輪椅之間的動作轉化等,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每項訓練時間為30分鐘,每日訓練1次,共接受訓練1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中藥針灸療法:(1)中藥療法:①藥方組成:生黃芪20g、當歸尾12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赤芍10g、炒地龍6g。②隨癥加減:若患者肢體麻木加用半夏、陳皮及茯苓;若患者上肢偏癱加用桂枝及桑枝;若患者下肢偏癱加用續(xù)斷、牛騰、杜仲及桑寄生[5]。③服用方法:每日1劑,每劑分早晚2次服用,共服用1個月。(2)針灸療法:①穴位選取:百會、金津、玉液、上廉泉、肩髃、肩髎、曲池、尺澤、手三里、內關、合谷、環(huán)跳、委中、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等。②治療方法:對患者針灸穴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以0.25mm×40mm的一次性毫針,用“瀉”為主的手法對患者進行施針,每次留針時間為20~30min,頭針時,對患者功能障礙對側平衡區(qū)、感覺區(qū)、言語區(qū)以及運動區(qū)頭皮區(qū)域進行施針。借助于提插捻轉手法置入0.25mm×25mm的一次性毫針,辨證后應用補法、泄法及平補平瀉法,若患者出現(xiàn)針刺感,連接電針機并對其進行連續(xù)波治療,時間控制在25min,留針時間為半小時。③治療次數(shù):每日1次,共接受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有效率:基本治愈表示患者患肢功能基本得以恢復,無言語溝通障礙,可實現(xiàn)生活自理,肌力可達到V級;顯效表示患者患肢功能及言語功能明顯改善,可實現(xiàn)生活自理,肌力提高Ⅱ級;有效表示患者患肢功能及言語功能改善,需他人協(xié)助生活,肌力提高Ⅰ級;無效表示患者患肢功能、言語功能及肌力未改善或加重,不可自理生活[6]。②NIHSS評分及ADL評分:NIHSS評分為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評分范圍為0~42分,分值越高,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ADL評分為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評分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用SPSS22.0軟件計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時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中藥針灸聯(lián)合運動功能康復治療方案下患者有效率的96%(24/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18/25),P<0.05。
2.2 NIH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 干預前所有患者的NIHSS評分及AD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NIHSS評分(20.7±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2±3.3),ADL評分(45.8±6.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5.2±6.3),差異顯著(P<0.05)。
腦血管意外屬于中醫(yī)學中“中風”范疇,氣血瘀阻、肝腎不足屬于誘發(fā)病癥的主要原因,患病后患者會出現(xiàn)口舌歪斜、肢體麻木、言語及運動障礙等不良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有效率的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干預后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干預后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予以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中藥針灸聯(lián)合運動功能康復治療方案后,有效地改善了其腦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況,提高了其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其中運動功能康復治療為改善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的最常見干預方式之一,可通過有針對性為患者進行肢體訓練、語言訓練及肢體按摩等措施來有效促進其體內血流循環(huán)性,對大腦細胞產(chǎn)生良性刺激,改善腦細胞的功能代謝能力,進而逐漸恢復患者的語言表達及肢體運動功能。本次中藥療法中生黃芪有補氣養(yǎng)腎、固表升陽的功效;當歸尾、桃仁、赤芍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有活血行氣的功效;紅花有活血通經(jīng)的功效;炒地龍有平肝熄風、通經(jīng)活絡的功效,中藥療法可有效實現(xiàn)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病情的標本兼治,起到補氣固表、活血化瘀以及舒筋活絡的治療目的。本次針灸療法中三陰交穴有滋補肝腎功效;百會穴有醒神開竅功效;合谷、尺澤、環(huán)跳、內關、委中、足三里有活血化瘀及舒筋活絡功效;金津、上廉泉及玉液有促使言語功能恢復的功效,針灸療法可通過對患者相應穴位進行針刺,來產(chǎn)生促使腦水腫消失及腦血腫吸收的治療作用,進而改善患者腦功能,緩解其肢體及語言障礙問題。
總之,給予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中藥針灸聯(lián)合運動功能康復治療方案可有效提高其臨床效果有效率,改善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增強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療預后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