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欣,劉麗斌,朱錦國
(河北省內(nèi)丘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054200)
成蟲為灰褐色,體長20~25 mm,翅展44~58 mm。成蟲前翅為暗灰褐色或摻紅褐色,沒有頂角斑;內(nèi)外雙道黑線,內(nèi)線1 條近前緣向外拱,外橫線外襯1 條灰白邊,橫脈處有個蒼褐色圓點,該圓點與外線間有1個暗褐色圓斑;后翅灰褐色。卵橢圓形,乳白色,直徑0.5 mm。初齡幼蟲胸部呈翠綠色,條紋不明顯,腹部暗黃色。老熟幼蟲35~40 mm,頭部呈紅褐色,胸兩邊綠色,腹部背方及側(cè)邊有紫紅色與黑色線組成的花紋;背方與腹側(cè)有少許黃點。蛹為背蛹,呈赤褐色。雄蛾觸角櫛形,末端2/5 成線條狀,短臀棘,呈耳朵狀。
該蟲主要為害柞木、板栗。在河北境內(nèi)1 年1 代,以蛹在樹下表土中越冬,第2 年6 月末到7 月初開始羽化,7 月中旬是羽化高峰期,成蟲羽化后就開始交尾、產(chǎn)卵。成蟲在夜晚產(chǎn)卵,趨光性較強,白天潛藏在樹干與葉子背面。雌蛾產(chǎn)卵于葉背面的葉脈兩側(cè),每頭產(chǎn)卵90~260 粒。卵經(jīng)5~7 d 孵化成幼蟲,幼蟲孵化后棲息于葉背面,然后分散轉(zhuǎn)移取食葉片,7-9 月為幼蟲活動期,小幼蟲可吐絲下垂。4 齡之后的幼蟲取食量極速增加,在太行山地區(qū)8 月下旬、9 月初為危害最盛期,有的甚至5~6 d就可將整片地的樹葉吃光,受震動能散發(fā)出強烈刺激性氣味。8 月底至9 月上旬幼蟲老熟,體色轉(zhuǎn)淺,在樹下表層土或枯樹葉下吐絲粘結(jié)土?;荚蕉捣壑鄱甑南x態(tài)不齊,受氣候、地域等條件的影響,個別蟲態(tài)危害時間較長,導(dǎo)致局部區(qū)域需要進行多次防治,方能有效遏制。
3.1 隔離防治 對成片的危害的板栗園,可建立防治隔離帶,以防危害大面積擴散蔓延。
3.2 物理防治 對于面積小的板栗園,9 月上中旬櫟粉舟蛾開始在表土層化蛹,為了減輕翌年危害,可以組織人員在樹下挖蛹,并將其消滅;也可以在園中養(yǎng)雞、鴨、鵝,捕食蛹、幼蟲、成蟲。
3.3 黑光燈誘殺成蟲 利用櫟粉舟蛾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期,可懸掛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等誘殺成蟲,有效降低成蟲數(shù)量和密度。
3.4 藥劑防治 根據(jù)櫟粉舟蛾的發(fā)生規(guī)律,在各個時期選用不同藥劑噴霧防治:發(fā)生初期(7 月上中旬小齡幼蟲期)用25%滅幼脲1 500 倍噴施全樹。發(fā)生后期(8 月底到9 月初幼蟲危害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5%毒死蜱乳油1 500 倍,1∶2 苦參堿1 000 倍,甲維鹽1 500 倍。
3.5 生物及仿生物綜合防治 對櫟粉舟蛾蟲害進行生物防治措施主要采取保護和利用天敵,櫟粉舟蛾的天敵主要有捕食性天敵鳥類、步甲、螳螂等以及各種寄生蜂、黑卵蜂、舟蛾赤眼蜂等。在幼蟲活動期可以噴施仿生物制劑、病毒等,如噴施蘇云金桿菌2 000 倍液、白僵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