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山東省腫瘤醫(yī)院)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山東 濟南 250117)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其發(fā)病率高居第五位,死亡率高于第四位[1-2],其首選治療方案為外科手術,但受手術創(chuàng)傷、術中擠壓肺葉、術后膈肌損傷等影響,可導致患者呼吸功能減退,引起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因此,圍術期呼吸功能訓練非常重要[3-4]。本文將對老年食管癌患者應用綜合性呼吸功能訓練進行研究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6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9.47±4.40)歲。對照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69.70±4.29)歲。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性呼吸功能訓練,具體方法[5-6]:①戒煙: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囑咐并督導患者戒煙;②腹式深呼吸訓練:術前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深呼吸訓練,早、中、晚、睡前各練習1次,每次鍛煉5-6次;③叩背及有效咳痰:有節(jié)律、有順序地叩拍患者背部,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咳嗽時,輕咳幾聲,使痰液松動脫落,隨后進行爆破性咳嗽,排出深部痰液;④呼吸訓練器:對肺功能較差的患者,應配合應用呼吸訓練器,合理設置相關目標,循序漸進,15min/次,每日4-5次。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氧飽和度(SpO2)、最大通氣量(MVV)。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影響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SpO2、MVV等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指標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n=33) 階段 PaO2(mmHg) SpO2(%) MVV(L)觀察組 治療前 76.67±3.30 96.50±1.98 80.81±5.65治療后 86.60±2.96a 98.47±1.57a 86.59±3.33a對照組 治療前 77.02±3.24 96.66±2.01 78.87±4.59治療后 81.02±3.06 95.36±3.03 81.98±3.92
2.2 并發(fā)癥影響 觀察組總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2%(包括1例吻合口瘺、1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律失常、2例泌尿系感染),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包括1例肺感染、2例吻合口瘺、2例心功能不全、3例心律失常、3例泌尿系感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引流管留置時間 觀察組術后引流管引流時間為(8.2±3.1)天,顯著低于對照組(11.3±4.6)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老年食管癌患者年齡偏高,身體機能減退,營養(yǎng)狀況較差,咳嗽無力,呼吸肌運動受到限制,可能導致小氣道、肺泡受阻,氣體交換受到影響,肺功能下降,可引起低氧血癥[7-8]。因此,加強呼吸道管理對患者術后康復非常重要。綜合性呼吸功能訓練是指利用多途徑、多種方式進行訓練,可增強呼吸肌肌力。例如,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可提高吸氣肌、呼氣肌的收縮能力,促進肺內(nèi)殘留氣體排出,改善肺部通氣,預防術后肺泡塌陷,促進呼吸功能恢復。
以往有研究顯示[9],對患者進行綜合性呼吸功能訓練可改善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指標,降低術后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SpO2、MVV等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綜合性呼吸功能訓練的應用價值。對于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有長期吸煙史的患者,可配合呼吸訓練器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使患者均勻、緩慢地深吸氣和呼氣,提高呼吸肌群耐力,充分擴張胸廓,緩解疼痛程度。通過交替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可彌補胸式呼吸乏力引起的呼吸不足,同時增加肺泡通氣潮氣量,降低頻率,提高呼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指導老年食管癌患者進行綜合性呼吸功能訓練可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胸腔引流管引流時間,提高術后康復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