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帝,郭劍,徐建紅通信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四醫(yī)院麻醉科,浙江 義烏 322000)
患者男性,70 歲,5 個 月前發(fā)現“右上肺腫瘤(肺癌考慮)”,近期復查有增大趨勢,擬全麻下行“肺癌根治術”。既往高血壓病史10 年,最高105/180mmHg,目前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QD 治療,控制可;5 年前發(fā)生腦卒中,神經內科治療(具體不詳),遺留右側肢體輕微活動障礙(肌力Ⅳ級);發(fā)現冠心病病史1 年,4 個月前冠脈造影提示“左主干20%狹窄伴鈣化;左前降支近中段30%狹窄伴鈣化;右冠近中段75%狹窄,中遠段30%狹窄伴鈣化,遠段30%狹窄”,行右冠近中段PTCA+雅培EVERLINK 藥物支架1 枚植入,TIMI 血流3 級,術后予以阿司匹林片100mg qd 及氯吡格雷75mg qd口服雙抗治療。3 個月前患者自行停止口服氯吡格雷,自訴支架置入后無明顯胸悶、胸痛,活動可,入院后予以阿司匹林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療,心內科會診提示:目前無明顯手術禁忌,患者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未正規(guī)用藥,存在再發(fā)急性冠脈事件、急性腦栓塞及血栓風險。本次入院頸動脈超聲檢查提示“雙側頸動脈硬化伴多發(fā)混合斑形成”,頭顱MR 檢查提示“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及側腦室旁軟化灶”,肺功能檢查提示“肺通氣功能及彌散功能正?!保碾妶D檢查無殊,凝血、生化、常規(guī)等檢驗無殊?;颊咴\斷為:右上肺腫瘤(肺癌考慮)、冠心?。≒CI 術后)、高血壓病、腦梗后遺癥,NYHA 分級Ⅱ級,ASA Ⅲ級,MTES 7 分??苾扔懻?,患者PCI術后抗凝不規(guī)范,圍術期心腦血管意外風險大,但肺癌手術為限期手術,專科會診無明顯手術禁忌,手術繼續(xù)。
患者于2017-11-6 在全麻下行“胸腔鏡下右上肺癌切除+縱膈淋巴結清掃+胸腔閉式引流術”,常規(guī)麻醉誘導及維持,圍術期有創(chuàng)血壓波動在30%以內,氧合佳,電解質及內環(huán)境可,手術時間3h,手術順利,術中液體入量:晶體1000mL,膠體500mL,出血200mL,尿量300mL,術后入PACU,復蘇順利,術后返回病房。
轉入病房后6h,患者突發(fā)定向力差,命名性失語,右側肢體肌力減弱,急查頸動脈CTA 示:兩側頸動脈及右側椎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管腔輕度變窄;左側頸內動脈起始段腔內密度略欠均勻,左側大腦中動脈M1 段遠段及其遠端分支未見顯影,請結合臨床,考慮急性腦栓塞。急診腦血管造影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代償差;予以左側大腦中動脈予機械取栓1 次成功,見新鮮血栓;左側大腦中動脈極重度狹窄,予球囊擴張。手術順利,術后轉入ICU 治療,次日下午,拔除氣管導管,患者神志轉清,右側肢體肌力恢復如初。拔管后積極予以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抗凝、阿伐他丁降脂治療,病情穩(wěn)定轉回專科病房繼續(xù)神經功能鍛煉及康復治療,第8 日康復出院。
2018 年原發(fā)性肺癌診療指南指出:手術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診療中地位顯著,存在手術條件的,建議手術治療,對患者的轉歸有利[1]?;颊逷CI 術后4 個月,抗凝藥物使用不規(guī)范,欲行非心臟手術,圍術期再發(fā)急性冠脈事件、急性腦栓塞及血栓風險極高,最佳手術時間應該規(guī)律、有效抗凝治療以后進行。然而,肺癌為限期手術,為圍術期的管理帶來了挑戰(zhàn)。
再者,患者老年,既往存在冠心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腦梗史病史,加之PCI 術后抗凝治療不規(guī)范,圍術期腦卒中意外風險高[2-3]。圍術期應避免血壓劇烈波動(基礎值±30%以內),保障大腦的血液供應;避免低氧血癥的發(fā)生,保障腦氧供需平衡。圍術期低血壓、缺氧容易誘發(fā)大腦血管痙攣,血供不足,誘發(fā)腦卒中的發(fā)生。
2016 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及心臟協(xié)會關于冠心病患者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指南指出: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是冠心病藥物治療的基石,對于冠心病患者,早期啟用抗血小板治療均可有效減少血栓事件,改善預后[4]。2017 年歐洲心血管協(xié)會發(fā)布的最新的冠心病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指南推薦:對于冠脈支架植入術后的患者,不論植入何種類型支架,推薦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口服抗凝藥物三聯抗栓治療維持 1 個月;推薦三聯抗栓治療在12 個月后停用抗血小板藥物[5]。擬行擇期非心臟手術患者的雙抗治療推薦:低出血風險時,推薦圍手術期繼續(xù)應用阿司匹林,術后盡早開始推薦的抗血小板治療;對于冠脈支架植入術后的擇期手術,如阿司匹林可在圍手術期維持,至少在 P2Y12受體拮抗劑服用 1 個月后考慮進行;近期發(fā)生過 MI 或其他高缺血風險事件的 DAPT 患者,擇期手術應推遲至 6 個月以后;如圍手術期必須停用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可以考慮應用靜脈抗血小板藥物過渡,尤其是手術必須在支架植入術后 1 個月內進行時;不推薦在 DAPT 治療的第一個月進行擇期非心臟手術[5]。該患者圍術期的抗凝管理是重中之重,術后未及時進行有效的抗凝治療及監(jiān)測,與患者術后急性腦栓塞發(fā)生相關,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提供了經驗教訓。該患者預后良好,與腦栓塞的及時發(fā)現、DSA 的盡早介入、康復治療的盡早干預密切相關,提示術后的急性顱腦意外事件,應盡早干預。
綜上所述,PCI 術后患者行非心臟手術時,應關注患者抗凝相關風險因素。未正規(guī)、規(guī)律、有效抗凝的患者,圍術期發(fā)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及腦栓塞風險極高,術前應予以重視。非心臟手術需經多學科會診討論后,方可決定手術與否??鼓委煈撠灤┯谡麄€圍術期,尤其是術后應當進行及時有效的抗凝治療。再者,一旦發(fā)現意外事件,應盡早干預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