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軍,李芬
(1.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安徽 合肥;2.荊門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東院 骨科,湖北 荊門)
體針泛指一般用來針刺人體各經脈、穴位的針刺療法,具有調營衛(wèi)氣血、調整經絡、臟腑功能的作用,是我國傳統(tǒng)針刺醫(yī)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種療法,療效顯著[1-3]。黨輝等[4]通過核心肌群訓練聯(lián)合體針針刺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50例。體針取穴人中、四神聰、百會、印堂、內關、足三里、三陰交、血海以及患側極泉、尺澤、委中等穴位,核心肌群訓練:激活核心肌群、改良雙橋訓練、軀體旋轉訓練、骨盆控制訓練。結果該治療方法使患者腦部血流量、步行參數、下肢運動功能、生活質量均得到顯著改善。劉蘭蘭等[5]針刺腎俞、命門、腰陽關,脾俞、肝俞等,同時采用《針灸學》第6版教材中所選定的相關針刺穴位進行針刺,配合軀干訓練橋式運動、坐位訓練以及強化、站立平衡訓練以及強化、步行訓練以及強化、上下樓梯訓練加其他常規(guī)康復訓練。結果認為,對癱瘓患者采用針刺背腧穴聯(lián)合軀干訓練進行治療,其可降低患者的殘疾積分,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從文杰等[6]采用體針常規(guī)選穴加核心肌群訓練方案,平衡墊站立、Bobath球半橋、軀干旋轉訓練及訓練球腹部訓練,結果可明顯改善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率義[7]通過針刺(常規(guī)選穴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不行針)聯(lián)合核心肌群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49例,結果顯示針刺聯(lián)合核心肌群康復訓練,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對患者腦部血流動力學有積極的影響,同時對患者肢體肌力的恢復也有積極作用。陳景杰等[8]觀察針刺核心肌群加現代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30例,結果表明,針刺核心肌群結合康復訓練能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王俊華等[9]將90例患者分成常規(guī)治療組、針刺組、針刺結合軀干訓練組,觀察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Fugl Meyer運動評分和Barthel指數的變化,結果顯示3組方法都有效,而針刺結合軀干訓練組在改善中風偏癱患者運動功能上療效優(yōu)于其他組。陳瑞全等[10]通過針刺夾脊穴結合懸吊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20例進行觀察,對照組和治療組所有40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平衡訓練、功能性電刺激、步態(tài)訓練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治療組在其基礎上聯(lián)合懸吊療法(仰臥位骨盆抬高訓練、側臥位骨盆抬高訓練,用來改善患者核心肌群的穩(wěn)定性)和針刺夾脊穴治療,結果表明,治療1個月后,FMA-L、BBS評分、10MWS和MBI評分均較前提高,且治療組療效高于對照組,針刺夾脊穴結合懸吊運動療法能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頭針又稱頭皮針或頭皮針療法,根據大腦功能在頭部體表投影理論近代提出,針刺頭皮上特定刺激區(qū)治療疾病的方法[11],經諸多醫(yī)家推動發(fā)展,在治療偏癱等疾病方面療效顯著。陳楊等[12]采用核心肌群訓練加頭針治療偏癱平衡功能障礙20例,取穴頭針(頭針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具體選穴為偏癱對側的頂顳前斜線上1/5、頂旁1線、雙側枕下旁線、頂中線加人中穴,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加核心肌群訓練加頭針治療,療效確切,利于增強患者肌力,改善運動功能,提高軀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全逸峰等[13]通過頭針聯(lián)合跪位軀干強化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20例觀察,頭針(中國針灸學會制定的頭皮針的標準線,取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頂旁1線、頂旁2線和頂中線)聯(lián)合跪位軀干強化訓練能明顯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李維超[14]將55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基礎上予以頭針加人中穴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核心肌群訓練,主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erg平衡、改良Barthel指數、軀干控制能力指數評分變化情況,結果提示,治療后上述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頭針結合核心肌群訓練能夠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運動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電針是在針刺腧穴得氣后,在針上通以低頻脈沖電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它在針刺的基礎上結合低頻脈沖電流的刺激,具有調整人體功能,加強止痛、鎮(zhèn)痛,促進氣血循環(huán),調整肌張力等作用。黃春榮等[15]通過電針結合核心肌群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60例,治療電針選穴腦三針、兩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大腸俞穴結合核心肌群訓練(臥位、坐位、站位訓練和Bobath球式訓練法),結果顯示,電針結合核心肌群訓練能夠醒腦開竅,促進整體神經恢復,從而改善肢體功能障礙,可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生存質量。孫瀅等[16]觀察電針背腧穴(兩側肝俞和腎俞穴)聯(lián)合控制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功能障礙90例發(fā)現,顯效28例,有效57例,無效5例,惡化0例,總有效率為94.44%,電針背俞穴結合核心肌群控制訓練可有效改善偏癱患者平衡功能障礙,在臨床上可與康復治療聯(lián)合應用,起到更好的作用。
針刺手法和方式多種多樣,除被大家一致認同的還有很多非常安全、有效的針刺方式。朱宏程等[17]把卒中后平衡障礙患者90例分為芒針通督組、普通針刺組和平衡訓練組3組,觀察發(fā)現,芒針通督組有效率(96.6%)顯著高于普通針刺組(83.3%)、平衡訓練組(73.3%),提示芒針透刺督脈組穴聯(lián)合平衡訓練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促進平衡能力恢復,從而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生存質量。采用背俞穴毫火針點刺治療加軀干訓練治療(臥位訓練、坐位訓練、球式訓練)偏癱30例,結果顯示,背俞穴毫火針點刺結合軀干訓練治療中風偏癱效果顯著,可促進肢體及神經功能恢復,改善炎性反應及高凝狀態(tài)。通過醒腦開竅針刺聯(lián)合核心肌群訓練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54例,結果顯示,醒腦開竅針刺聯(lián)合核心肌群訓練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可改善神經功能缺損、下肢運動功能及平衡能力。觀察腹針加頭針結合Bobath手法治療腦卒中患者療效,把患者分成3組,各組患者于入院時、入院后第30天及第60天分別進行腹部核心肌肉徒手肌力評級、Berg評分及Barthel指數評分。結果入院時3組人群的核心肌力評分、Berg平衡評分、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組入院后第30天和第60天核心肌力評分、Berg平衡評分、ADL評分均顯著增高,并且腹針加頭針結合Bobath手法組各項評分明顯高于其他兩組,能夠更好地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運動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各種針刺方法對治療偏癱平衡功能療效確切,且效果顯著。核心肌群控制訓練治療腦卒中平衡功能障礙已被廣泛應用臨床中,療效肯定,而二者的有機結合顯著提高了治療作用。各種針刺方法在偏癱平衡功能治療中發(fā)揮了越來越明顯的優(yōu)勢,但總體來說,各臨床研究缺乏大樣本、大數據的系統(tǒng)性研究,對其治療作用機制的研究更少,且現存針刺選穴方案不一,行針手法各異,核心肌群訓練方法不一致,導致療效差異大,因此我們通過對不同針刺方法的療效對比性研究,制定規(guī)范化的治療方案、統(tǒng)一的療效評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