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閭
玄都觀二絕句
劉禹錫
(一)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二)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首先說明一點,這兩首詩,前一首原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后一首原題《再游玄都觀》,是前詩的續(xù)篇。兩詩并非同時寫出,中間相隔14年。
從詩人在《再游玄都觀》詩前的小序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早在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詩人為屯田員外郎,那時初到此觀,還沒有什么花木。就在這一年, 詩人所參與的“永貞革新”失敗,遭貶出任連州刺史,途中又改為朗州司馬。經(jīng)過十年貶謫生涯,被召回京師。當時聽人們說,玄都觀里道士栽植了千樹仙桃,遂前往觀看,果真是“紅塵拂面”,緋霞綴錦,一時感慨叢生,便寫下了前一首七絕。表面上看,詩中是描寫游人觀賞桃花的情景,但其思想深處卻是嘲諷當時得勢的權貴人物。他把這千樹緋桃比作朝中的新貴,寫其聲勢煊赫、滿朝趨奉的情景,對這群在詩人離開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發(fā)戶,投以不屑與鄙視。這樣一來,那些被刺痛的權貴便蓄意報復,而憲宗皇帝也是一經(jīng)挑撥,立即變臉,于是,詩人再度被貶為連州刺史。
一晃兒,14年過去了,詩人才又被召回京城任職,做主客郎中。政務之余,重游玄都觀,竟是 “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詩中最后一句,“前度劉郎今又來”,意為世事如云,隨風飄散,唯有“劉郎”依然故我,劫后重來,表現(xiàn)出無比的自信和對曇花一現(xiàn)的風云人物的哂笑。
著名詞人沈祖棻指出,表面上看,兩首詩只是寫玄都觀中桃花之盛衰存亡,而實際所借喻的則是政治斗爭的變遷。詩人以桃花比新貴,以種桃道士暗喻打擊當時革新運動的當權者。這些人,經(jīng)過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勢,因而被他們提拔起來的新貴也就跟著改變了他們原有的煊赫聲勢,而讓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 “桃花凈盡菜花開 ”一樣。詩人想的是:這也就是俗話說的 “樹倒猢猻散 ”吧;而這時,“我”這個被排擠的人,卻又回來了,難道是那些人所能預料到的嗎?
詩人在兩首詩中展示了自己不屈不撓的意志與樂觀、幽默的態(tài)度,顯現(xiàn)了舊時文士難能可貴的戰(zhàn)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