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妹
有什么食品被大眾認為是垃圾食品,事實上并不是?
打開知乎,果不其然還是常被罵的幾種食物:漢堡、炸雞、比薩……它們既無毒也沒壞,關(guān)鍵還那么好吃,怎么就成了“垃圾”呢?不行!要幫這些好吃的食物喊幾聲冤枉!
“垃圾食品”,是怎么來的呢?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隨著食品生產(chǎn)工藝的改變,人們吃得越來越“好”,從全麥面包變成了口感更好的白面包,飲料、甜品也越來越多。一位名叫布雷迪的醫(yī)生坐不住了,寫了篇文章《垃圾食品比食品多》,將白面包、曲奇、冰激凌、巧克力、碳酸飲料等加工食物全都歸為了“垃圾食品”。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常吃的米飯、面條、饅頭等也都是“垃圾食品”。
這是“垃圾食品(Junkfood)”第一次被用到,但此時的Junk其實并不該翻譯成“垃圾”,更多是“你不再需要的”,比如,時尚女性的過季衣服就是Junk,對別人還是有用的,也無害。
所以,此時的“Junkfood”是一個非常善意的提醒。因為米面在精制過程中,一些對人體有益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損失了很多,只剩下大量碳水,如果吃多了,肥胖等各種健康問題就找上門來了。直到2020年,《柳葉刀》發(fā)表的一項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qū)人群飲食習(xí)慣與死亡率的調(diào)查中還在強調(diào)這個問題,全谷食物不足是僅次于高鹽的第二大危險因素。
可20多年后,當“垃圾食品”這個詞真正火起來時,意思卻跑偏了。這就不得不提一位美國的營養(yǎng)學(xué)家雅克布森,他創(chuàng)辦了公共利益科學(xué)中心。這個組織沒事就寫篇文章罵快餐和碳酸飲料,文風(fēng)還是這樣的:“現(xiàn)在的小孩子一天能喝兩瓶可樂!這怎么得了!有關(guān)部門應(yīng)該管管!”
通過他們的反復(fù)念叨,“垃圾食品”徹底跟快餐畫上了等號。但令人迷惑的是,快餐店里的薯條被標上了“垃圾食品”,但西餐中的炸薯角就不是;快餐店里的比薩被標上了“垃圾食品”,但傳統(tǒng)意大利餐廳中的比薩就不是。
差不多同樣時間,在地球另一邊的中國,美式快餐剛剛進來,除了貴沒有任何差評??呻S著生活越來越好,開始出現(xiàn)小胖子,罵聲也就跟著來了。
2003年,我們熟悉的那份《十大垃圾食品名單》閃亮登場,傳言還說這個排行榜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經(jīng)過3年研究才評選出來的。當很多人都相信了的時候,201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辟謠:“WHO從未發(fā)布過一份名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重要的是,別把所有加工食品或快餐當‘垃圾食品,一些提供了營養(yǎng)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現(xiàn)代健康平衡飲食的一部分?!?/p>
謠言就此終止了嗎?并沒有。也真是難為了編排這個謠言的人,這份垃圾食品名單簡直就是為家里長輩們量身打造的,成功囊括了除了家里做的菜以外的全部食物。每次想吃點炸雞、燒烤,長輩的反應(yīng)都出奇的一致:“那都是垃圾食品,來,我給你做。”令人迷惑的是,同樣屬于名單里的臘腸(加工肉類)、泡菜(腌制食品)、柿餅(蜜餞類)等卻又反復(fù)出現(xiàn)在家里的餐桌上。
關(guān)于垃圾食品,不只是WHO,各國科學(xué)界都沒有給出過明確的定義。而在民間,大家對垃圾食品的批評通常是這樣的:高熱量、高脂肪、高碳水、高糖、高鹽……總之就是營養(yǎng)不均衡,熱量超高,一吃就容易長胖的食物。
按照這個標準,其實很多“垃圾食品”并沒有那么差,反倒是一些所謂的“健康食品”卻沒想象中的那么健康。比如果汁,經(jīng)過去皮、壓榨、巴氏殺菌等工藝,維生素C、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抗氧化物等幾乎消失殆盡,剩下來的是超多的糖,蘋果汁、橙汁,特別是葡萄汁,含糖量高達15%~20%,幾乎是可樂的兩倍!
很多人喜歡的零食堅果和水果干,根本不管飽,一不小心吃多了就胖。而蔬菜沙拉看似“清爽無負擔(dān)”,實際上比“垃圾食品”負擔(dān)還大。這兩年流行全世界的“超級食物”牛油果,它的熱量真不低。
所以,除了母乳之于嬰兒,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恰好滿足我們的營養(yǎng)需求,如何搭配才是享受美食的關(guān)鍵。究竟該如何吃?只要合理搭配,熱量別超標就好啦!
//摘自福桃九分飽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