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兒
小S是一名初三學生,9月開學返校時,她就找到我說希望能聊一聊。然而,當她如約來到咨詢室,卻遲遲開不了口。她看起來有些焦慮,我沒有著急詢問緣由,只是告訴她:“沒關系,你可以準備好了再開始?!?/p>
靜靜地坐了一會兒,小S才說:“老師,我想知道怎樣才能把控好情緒。”
我問她:“你是遇到了情緒方面的困擾嗎?愿意告訴我是什么情況嗎?”
于是,小S開始描述說自己前一段時間容易發(fā)脾氣,很多方法都試過了就是控制不住?,F(xiàn)在“學會控制了”,一生氣或者情緒不好,就不吭聲,自己憋住,但胸口會感到煩悶、難受……說完這些,她仿佛稍微松了口氣,整個人放松了下來。
我問她:“有哪些事或者情境會讓你情緒不好呢?”
“主要還是跟父母的矛盾吧。”說到底還是為學習,小S說,“父母總是批評我,對我的成績沒信心,但其實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p>
據(jù)我所知,小S是班長,平時的表現(xiàn)很優(yōu)秀。于是我問:“父母對你的要求是怎樣的呢?”
“他們不了解我的學習狀況。疫情之前正常上學,他們說得還少點,可疫情期間一直待在家,我說網(wǎng)課上有個知識點沒弄明白,他們就開始緊張,覺得我沒認真聽講。一定是我心思不在學習上,然后我們就爭吵起來……”說到這里,小S的眼眶紅了。
我遞給她一張紙巾,說:“聽得出來,你感覺父母太苛責了, 讓你覺得有些委屈?!?她點點頭, 拭去了眼角涌出來的眼淚,哽咽著說:“他們老說我脾氣不好,我也很想控制,但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了,甚至越控制就越失控……”
我說:“我能理解你的苦惱,也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很懂事,面對父母的責怪,千方百計地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狀況,沒有一味地去埋怨他們。從這一點上說,你特別了不起?!?/p>
聽我這么說,小S似乎受到了一些鼓舞,她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情緒控制得挺好了,但他們一通批評之后,我的情緒就又崩潰了?!?/p>
我說: “ 父母跟你交流的時候也會帶著比較強烈的情緒嗎?”
“ 是的, 他們一生氣就罵我,也不問事實到底是怎么回事?!毙說。
“ 這么說來, 你的父母也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還會用他們的情緒把你淹沒掉?!?/p>
我反饋道。
“對的!就是‘淹沒?!?/p>
小S聽到這樣的表述有點激動,似乎被說中了心事。
“不是你的情緒,你肯定控制不了啊。我們只需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后把不屬于我們的情緒還給父母,讓他們自己去處理?!蔽艺f。
所謂“被別人的情緒淹沒”,就是說我們能真切體會到這種情緒的軀體感受,卻沒有辦法自我調(diào)控,因為這個情緒不屬于自己。這個時候,意識到“被淹沒”的事實就可以即刻終止這樣的境遇。
我對小S說,當你再遇到這種情形時,你需要先跳出當時的情境,意識到自己被父母的情緒淹沒了,然后處理好屬于自己的那部分情緒,而不過度代入。
“嗯?!毙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后面的咨詢中,我們討論了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還演練了如何有效地跟父母溝通。我告訴小S,可以從自己的改變開始,給父母做出示范,并邀請父母一起來改變溝通的模式,嘗試把“你”字句改成“我”字句。
例如,父母批評小S不務正業(yè)時,小S如果說:“你們根本不了解我,弄不懂我在想什么?!边@就是“你”字句,是指責,這樣的表達會讓父母感覺被冒犯,引起心理不適。如果小S的表達換成“我”字句:“我感覺你們沒有明白我的意思,誤解了我,讓我感到有點委屈?!边@樣的表達有助于雙方溝通,為下一步相互理解做好鋪墊。
第二天,小S在課間興奮地跑來找我,告訴我說,昨晚回去跟父母進行了認真的交流,說了自己的感受,也請他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很重視她的意見,表示會陪她一起努力。
王傳生//摘自2020年12月18日《中國青年報》,本刊有刪節(jié),欒偉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