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雷 輝(山東省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為民眾提供信息服務的社會機構,閱讀推廣和用戶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yè)務,這與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具有極高的契合性,因此,我國公共圖書館非常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筆者通過搜集整理發(fā)現,截至2019年8月,所有省級和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均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數量、讀者活躍度及微信公眾號影響力呈上升態(tài)勢。
在學術研究方面,微信公眾平臺在圖書館界應用情況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在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據庫中以 “(微信平臺or微信公眾平臺or微信公眾號)and圖書館” 為檢索式在 “篇名” 中進行檢索,共獲得1,755篇文獻。經梳理發(fā)現,從圖書館類別來說,當前針對微信公眾平臺的研究涉及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而針對后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類。①關于省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情況的研究。聞波等利用可視化軟件與微信傳播指數(Wechat Communications Index,WCI)對國內省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文章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均衡分配維持黏性、善用指數合理評價、建設制度明確規(guī)范、原創(chuàng)為主轉載熱文等措施。[1]張晨以天津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為例,研究了全民閱讀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服務,并提出相關策略。[2]由于省級圖書館開展微信服務較早,這類研究成果數量較多。②針對地市級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及其應用現狀及策略進行的實證研究。[3]③微信公眾平臺在少兒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以及在少兒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中的應用、傳播效果等研究。[4-5]④對縣級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研究成果較少。歐陽紅紅對福建省區(qū)縣級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6]王莉紅分析了縣級圖書館微信公共平臺服務的發(fā)展現狀,探討了促進縣級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的優(yōu)化對策;[7]秦美麗分析了縣級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特征,并結合縣級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現狀提出了針對縣級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優(yōu)化的措施;[8]毛小敏對平陽縣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情況、不足進行了探討,提出改進措施。[9]經文獻檢索,從運營數據的角度對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的研究暫未出現。
本研究以民政部網站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qū)劃代碼》為據,利用 “縣級行政單位名稱+圖書館” “書香+縣級行政單位名稱” “悅讀+縣級行政單位名稱” 的檢索式在微信手機客戶端中進行搜索,判斷該賬號屬于訂閱號還是服務號,并導入數據庫,微信公眾平臺名錄獲取時間為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0日。2019年8月4日,筆者用自編的Python微信爬蟲程序抓取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間所有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所推送的文章,并導入Mongodb數據庫。
由《中國圖書館年鑒2017》可知,我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共有2,744家縣級公共圖書館。[10]筆者在對所有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去重后發(fā)現,截至統(tǒng)計日期,共有1,981家縣級圖書館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其中包括1,607個已認證的微信公眾平臺和374個未認證的微信公眾平臺。若以《中國圖書館年鑒2017》數據為準,則我國縣級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開通率為72.2%,開通認證率為81.1%;若將范圍擴大到全國2,847個縣級行政區(qū),[11]則目前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只覆蓋了69.6%的縣域行政單位。由表1可見,4個直轄市所轄縣級公共圖書館開通并認證微信公眾平臺的比例最高,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四省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認證率超過70%,而河南、河北、黑龍江、遼寧、海南、青海、新疆、西藏八個省區(qū)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認證率未超半數。
總體來看,微信公眾平臺在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的普及程度僅有七成,而經官方認證且規(guī)范化運營公眾平臺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只占一半左右,可見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存在普及程度不夠、規(guī)范化程度不高、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一個平臺的認證與否反映出機構對微信公眾平臺是否重視、管理是否規(guī)范的現狀。根據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guī)則,未經官方認證的機構賬號功能會受到限制,影響服務的開展,而且讀者對微信公眾平臺的信任程度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完善微信公眾平臺管理體系、實現認證工作的常態(tài)化是這些縣級公共圖書館急需完成的工作。
表1 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開通認證情況(未去重)
根據功能,微信公眾平臺劃分為訂閱號、服務號。訂閱號主要用于向用戶傳遞信息,每天都能推送1次文章;服務號主要用于為用戶提供在線服務,每月最多推文4次,每次最多8篇。經統(tǒng)計,目前全國已認證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訂閱號有1,127個(占69%),微信服務號507個(占31%)??梢?,訂閱號是大多數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首選。這是因為相對于服務號,訂閱號能夠將圖書館的動態(tài)信息及時推送給讀者,其提供的服務接口可以滿足為大多數讀者服務的功能需求,閱讀推廣和信息服務功能都能得到較好滿足。
經梳理發(fā)現,溫州市甌海區(qū)圖書館、溫州市瑞安市圖書館等31個縣級公共圖書館同時開通了訂閱號和服務號,這樣既可以大量推送文章,也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讀者服務。雖然這種模式可以綜合兩種平臺的優(yōu)勢,但是同時運營兩種平臺必然需要管理員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也會導致讀者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縮小閱讀推廣或讀者服務的受眾面。
圖文消息的推送頻率和數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縣級公共圖書館對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重視程度以及運營管理平臺的規(guī)范程度。
(1)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頻率分析。推送頻率指的是在一個月內一個微信公眾號發(fā)送文章的次數。經統(tǒng)計,2019年7月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訂閱號共發(fā)送圖文消息7,131次,服務號共推送消息1,050次,訂閱號的推送頻率要明顯高于服務號,這是由微信公眾平臺的系統(tǒng)設定決定的。然而,訂閱號平均每月僅推送0.2次,單個服務號平均每月推送2.08次,遠遠沒有達到訂閱號每天1次、服務號每月4次的系統(tǒng)限制。
從訂閱號推文的頻數分布看,57.7%的微信公眾平臺推文不足10次,18.5%的微信公眾平臺沒有推送消息,月推文20次以上的只有8.3%,其中只有1.6%的微信公眾平臺堅持每天推送消息??梢?,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文章的積極性較低。較少的推文次數會影響讀者對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體驗,造成讀者流失,不利于圖書館線上服務的開展。
而從服務號的角度來看,2019年7月推送圖文達到4次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有151個,占服務號總數的29.8%,未推送消息的公眾號占24.3%,也就是說約70%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服務號推文次數較少。雖然服務號的主要功能定位是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線上服務,其閱讀推廣功能相對弱化,但定期推送高質量的文章可以增強讀者的粘性和忠誠度、提高圖書館微信平臺的影響力,擴展讀者服務范圍。
(2)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數量分析。由于讀者的閱讀時間和耐心有限,推文的數量不僅決定了讀者獲取信息的數量,也會影響讀者的閱讀行為。2019年7月,發(fā)文量最高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訂閱號是 “書香庫爾勒” ,達到169篇,排在第2-10位的依次是 “宜昌市猇亭區(qū)圖書館” (147篇)、 “甌海區(qū)圖書館” (139篇)、 “福州市馬尾區(qū)圖書館” (128篇)、 “翔安區(qū)圖書館” (120篇)、 “盧氏縣圖書館訂閱號” (110篇)、 “北京市海淀區(qū)圖書館” (107篇)、 “浦東圖書館” (106篇)、 “集寧區(qū)圖書館” (104篇)、 “文水縣圖書館” (101篇),這10個公眾號共發(fā)文1,231篇,占所有訂閱號發(fā)文量的9.3%。月推文低于10篇的有766個,占訂閱號總數的70.1%,月推文低于30篇的占比達90%。經統(tǒng)計,27.6%的訂閱號推送了超過所有訂閱號推文總數80%的圖文消息,大致符合 “二八定律” 。這些數據都反映了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總體發(fā)文量偏少,而且內容產出數量分布不均衡(見表2)。
表2 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訂閱號發(fā)文數頻數分布
本研究選用清博大數據研發(fā)的微信傳播指數WCI公式計算2019年7月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指數,以此作為衡量公眾號影響力的指標。最新版本的WCI(V13.0)從 “整體傳播力” “篇均傳播力” “頭條傳播力” “峰值傳播力” 四個維度對微信公眾號進行評價,將閱讀數、在看數、頭條閱讀數、頭條在看數、最高閱讀數、最高在看數融合在八個二級指標中,最后加權計算出傳播力指數。
利用自編腳本將存儲在MongoDB數據庫中的推文數據導出,自動計算出每個公眾平臺的影響力指數并導入到EXCEL中以便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浦東圖書館的影響力遠高于其他公眾平臺,WCI比第二名高40%,其超高的傳播力與巨大的讀者群體和高質量的推文內容密不可分。位居影響力第二位的是晉江市圖書館,南山圖書館和寶安圖書館兩個服務號緊隨其后,WCI數值差距不大(見圖1)。
在影響力前20位的微信公眾平臺中只有4個服務號,訂閱號的影響力要高于服務號。由于服務號的推文數量受到限制,因此提高單篇文章的最大閱讀數和在看數是服務號提高WCI數值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服務號管理者提高信息敏銳度,推送讀者想看到的文章,獲取更多的單篇閱讀量。
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分布大致形成金字塔型結構(見圖2)。WCI低于200的低影響力微信公眾平臺最多,占85.1%,其中有19.7%的公眾平臺沒有推送文章,WCI在200-400的中等影響力群體數量居中,占比為14.2%,高于400的高影響力公眾平臺只占0.7%。
圖1 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影響力Top20
圖2 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頻數分布
由圖2可知,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整體影響力較低,平臺在運營、管理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距,而訂閱號的差異程度相比服務號更大。相比高影響力微信公眾平臺,處于影響力金字塔底層的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和管理不規(guī)范,推送的文章數量和質量均不穩(wěn)定,且宣傳力度小,導致讀者基礎較弱,難以維持讀者足夠的忠誠度,微信公眾平臺的線上服務效果大打折扣。
為了進一步分析我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的地域分布特點,筆者將所有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按照機構所屬省級行政區(qū)域進行劃分,分別計算其平均影響力,最終得到省域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分布情況(見圖3)。
上海市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綜合影響力排在首位,領先優(yōu)勢明顯;浙江省排在第二位,平均影響力指數超過200;有9個省的平均影響力指數在100以上,分別是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天津市、福建省、山東省、陜西省、重慶市和海南省。微信公眾平臺平均影響力較低的省多位于中西部,中部省份表現最好的是安徽省,平均WCI僅為91.4??梢姡覈h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存在較大的地域差異。東部地區(qū)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能力強,微信公眾平臺應用的積極性高,其中上海、浙江、北京、廣東和江蘇省位居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前五位, “強省強縣強文化服務” 趨勢較為明顯。而中西部地區(qū)之間以及區(qū)域內部縣級公共圖書館之間差異則較小,陜西省、重慶市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較高,拉高了西部地區(qū)整體的影響力水平。此處的東、中、西部劃分參照了第六次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中相關的劃分方式。
圖3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平均影響力分布
(1)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來源分析。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按照來源可以分為原創(chuàng)和轉載兩種,在圖書館領域的公眾平臺中,兩種文章所承載的功能不盡相同,前者主要滿足讀者獲取圖書館最新動態(tài)的需求,而后者則滿足讀者碎片化閱讀的需求。本研究選取2019年7月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所有文章中 “閱讀” 和 “在看” 的合計值大于1,000的文章進行人工標注并統(tǒng)計各項數據,在統(tǒng)計的時間段內高關注度文章共有387篇,其中原創(chuàng)文章331篇、轉載文章56篇,分別占比85.5%和15.5%。原創(chuàng)文章的數量占絕對優(yōu)勢,因此 “閱讀” 和 “在看” 都要高于轉載文章,然而篇均數據以及最大值都低于轉載文章(見表3)。這說明縣級公共圖書館發(fā)布原創(chuàng)文章更多,旨在向讀者傳遞最新消息,然而轉載文章具有更廣的傳播范圍,更受讀者的歡迎,也說明了讀者關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目的之一是滿足閱讀的需求,盡管這種閱讀只是碎片化的淺閱讀。因此,縣級公共圖書館應利用這種心理采用圖書內容介紹等形式引導讀者進行深度閱讀。
表3 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高關注度文章統(tǒng)計數據
(2)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發(fā)布時間分析。由于讀者多是在工作生活之余閱讀推文,在最短時間內最大化吸引讀者的注意是提升微信閱讀推廣效果的有效途徑。為了深入挖掘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的時間規(guī)律,本研究繪制了2019年7月所有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文章數和篇均閱讀數(篇均閱讀數分布圖(見圖4、圖5)。
圖4 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日期分布
圖5 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時序分布
由圖4、圖5可知,縣級公共圖書館推文量在周六和周日最少,這與圖書館工作的作息規(guī)律相吻合,而篇均閱讀數的最高點普遍出現在周日。根據推文的生命周期,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推文最佳推送時間為周五到周日,因此,縣級公共圖書館應建立穩(wěn)定的推文機制,加大周末、節(jié)假日的推文力度,提升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h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高峰期在16—17點間,早上9—11點也會出現一個推文的小高峰。從閱讀情況來看,讀者的活躍時間分別是6點、11點和22點,而只有出現在11點的高峰點與推文數的分布趨勢一致,這說明上午11點是縣級公共圖書館推文與讀者活躍度都較高的時間段,將更多的高質量推文在這個時段推送出去能更好地提高傳播效果,提升平臺影響力。
為了對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推文進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關鍵詞共現方法對推文主題進行聚類分析。使用 “jieba分詞” 模塊對所有推文標題進行精準分詞,采用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停用詞表” 去除標點符號、虛詞、助詞、語氣詞等沒有實質意義的詞匯,同時在自定義詞典中設定 “掃黑除惡” “公共圖書館” 等專有名詞保證分詞的準確性,然后對分詞結果進行人工清洗,去掉無意義的動詞、數量詞,合并重復的和意義相近的關鍵詞等,共得到關鍵詞14,034個,詞頻在100以上的高頻詞共127個。用自編腳本對任意兩個高頻詞共同出現在推文標題中的次數進行統(tǒng)計,形成一個高頻詞共現矩陣,將該矩陣導入SPSS統(tǒng)計軟件轉換為相似矩陣,最后通過系統(tǒng)聚類,得到高頻詞的聚類樹狀圖(見圖6)。
圖6 聚類樹狀圖(部分)
根據聚類結果,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的熱門主題主要有11類。①圖書推薦,包括新書、好書、經典圖書,載體形式有電子書籍及紙質書籍;②各類活動通知、公告,包括開閉館通知、線下活動公告、工作動態(tài)等;③少兒活動,包括兒童活動、親子活動,各種手工、繪畫、夏令營等體驗活動及暑期閱讀推廣活動;④各類公益性培訓活動,包括國學、藝術、書法等;⑤讀書會、閱讀沙龍等,包括親子讀書會、經典讀書會、主題讀書會等形式;⑥各類線上活動,包括科普答題、講座、展覽等;⑦志愿者相關主題;⑧朗誦比賽、建國七十周年作品征集等主題活動;⑨講座、講壇等通知、預告、活動回顧等;⑩建國七十周年、 “不忘初心” 主題教育活動等愛國主義主題活動;○11美文欣賞、分享。從聚類結果可以看出,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主題較為分散,讀者活動豐富多樣。推文中數量較多的是線下活動,如通知、預告、回顧及線上報名入口等,有關線上閱讀推廣活動的推文比較少,但線上活動的形式多樣,如知識競賽、掃碼閱讀、線上讀書會、在線講座等,可見信息技術極大地擴展了縣級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及范圍。少兒、親子相關活動成為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熱門主題,體現出縣級公共圖書館均等化的服務理念以及對青少年群體的人文關懷。同樣,建黨、建國、黨建教育、 “掃黑除惡” 等社會熱門主題同樣成為推送的熱點話題,體現出了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擔當。
為了分析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用戶的閱讀偏好,本研究以上述聚類結果為基礎,對高關注度文章中的331篇原創(chuàng)文章進行人工分類,對不包括在上述聚類結果中的文章以適當的類目名稱,最終將所有文章歸入18個主題類目下(見表4)。
由表4可知,上述聚類形成的11個類目都出現在高關注度主題中,其中關于慶祝建黨、建國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分散在少兒活動、朗誦、征文等類目中沒有單獨列出,說明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內容與讀者需求之間形成了共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讀者的信息需求。而招聘公告、贈書活動、電影放映信息、資源服務介紹等雖然發(fā)文量不多,不在圖書館推送的熱門主題中,但是篇均閱讀數較高,是讀者較為關注的內容。投票、圖書館動態(tài)、美文分享、招聘信息以及通知公告是讀者最有興趣閱讀的五類主題,表明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信息傳遞,閱讀推廣的功能有待加強,同時也說明與讀者互動類的信息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在所有主題中,講座論壇、少兒活動、培訓沙龍、活動預告四個主題的高閱讀數文章的數量較多,這也是縣級公共圖書館舉辦較多的閱讀推廣活動類型,反映出微信公眾平臺依然是讀者獲取線下活動信息的重要途徑。社會熱點主題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體現出圖書館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信息敏感度,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性質的文化機構,應該結合社會熱點、緊跟時代步伐、傳遞正面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吸引更多讀者關注。特色活動包括 “你閱讀我買單” “閱讀馬拉松”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等系列活動,這種活動互動性強,有一定的獎勵機制,其中樂清市圖書館舉辦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樂清老城行” 活動采用了新穎的游學形式,在促進文旅融合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表4 高關注度文章類目統(tǒng)計
自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將微信公眾平臺納入指標體系以來,各級公共圖書館紛紛開通微信公眾平臺,極大地促進了公共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發(fā)展。然而,由于缺乏后續(xù)保障措施,評估結束后,很多圖書館便停止運營微信公眾平臺,甚至直接將公眾號注銷以節(jié)省開支,使圖書館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目前,全國仍有近30%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尚未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已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縣級圖書館中仍有18.9%沒有經過認證。因此,要加強各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考核,將推送文章的數量、頻率以及文章閱讀數等納入考核范圍,并將考核的結果納入事業(yè)單位績效考核,以常態(tài)化的監(jiān)督機制督促縣級公共圖書館加快形成完善的微信服務組織架構和工作流程,提高縣級公共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能力。
隨著微信用戶數量的增多且活躍度日益提升,微信公眾平臺成為圖書館不可忽視且需要長期堅持的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的手段。因此,各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要保持較高的服務穩(wěn)定性和質量,可在同一區(qū)域內的圖書館同行業(yè)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如在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協調下定期召開新媒體服務建設會議,搭建館際交流平臺,各圖書館的領導及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員在該平臺上可以溝通交流,在平臺上發(fā)布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排行榜,促進各級公共圖書館新媒體服務的發(fā)展。當然,要建成這樣的平臺需要各級圖書館領導對微信服務予以足夠的重視。
目前,圖書館一般采用專人專崗或者業(yè)務外包的形式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進行管理,而微信推文內容的生產者則是圖書館內部的各個業(yè)務部門,這就容易造成日常業(yè)務部門與微信管理方的脫節(jié),業(yè)務部門日常大量的讀者活動信息得不到及時發(fā)布,而管理方則苦于無內容可發(fā)。因此,對于規(guī)模較大、內部業(yè)務部門較多的縣級公共圖書館來說,可搭建館內各部門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生產合作平臺,以項目小組的形式由微信公眾平臺管理方牽頭抽調各個業(yè)務部門中對平臺的內容生產有興趣或者負責閱讀推廣活動的館員參與進來,形成線下活動信息及時發(fā)布、線上讀者活動多部門聯動的溝通協調機制。同時,加強館員的新媒體運營理念及內容管理方法的培訓,完善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考核激勵機制,促進更多高質量文章的發(fā)布,提高縣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
統(tǒng)計發(fā)現,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中的轉載文章比原創(chuàng)文章的篇均閱讀數和篇均在看數高,說明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當下,轉載文章因其良好的閱讀體驗和豐富的閱讀獲得感更加容易受到讀者的歡迎和關注??h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平臺應抓住讀者對轉載文章的偏好這一特點,通過轉載某些主題的文章來提高讀者對公眾號的好感度和關注度。在增加粉絲數量的同時提高原創(chuàng)文章的影響力,提高微信公眾平臺在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的重要性?;诖?,微信公眾平臺管理方可在仔細分析讀者群體年齡、性別、閱讀偏好等特征后選取相關主題的文章轉載到自己的官方賬號,與原創(chuàng)文章按一定比例分配位置資源,如,頭條位置固定發(fā)布原創(chuàng)文章、第二條固定發(fā)布影響力較大的轉載文章,這樣既可以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提高讀者粘性、擴大消息的傳播范圍,也可以提升公眾平臺的群眾基礎。
當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主要是在線下進行,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培訓、讀書會(沙龍)、講座論壇、朗誦比賽等,活動對象涵蓋了各個年齡段的讀者,而微信公眾平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僅限于發(fā)布活動相關信息和線上報名,這雖然增加了與讀者的互動,但是仍然不能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線上服務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優(yōu)勢。據統(tǒng)計發(fā)現,一些縣級公共圖書館已經在開展線上閱讀推廣活動,如線上展覽、掃碼閱讀(聽書)、線上朗讀、線上講座、線上答題等,這些活動有些是利用現有商業(yè)公司的數字資源,如超星、QQ閱讀、博看、人人閱讀等,有些則是鏈接到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的相關資源,如,新昌縣圖書館的 “在線聽書” 活動選用了紹興市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這種方式能夠在低成本的基礎上達到較好的閱讀推廣效果,是縣級公共圖書館拓展資源范圍的重要途徑。然而,統(tǒng)計表明上述線上活動的篇均閱讀數僅為123次,最高閱讀數也僅有1,000余次,讀者關注度并不高。因此,線上服務的方式還需要更加多元化,更加貼近讀者需求,如,利用微信直播的功能在線直播線下讀者活動、建立興趣微信群組等。只有不斷拓展線上服務模式、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閱讀推廣模式,才能優(yōu)化讀者體驗、提高閱讀推廣的效果。
文章內容是吸引讀者閱讀、轉發(fā)的重要要素,如何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是所有自媒體內容生產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圖書館作為信息的生產者和服務提供窗口自然也不例外??h級公共圖書館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和吸引力。①跟蹤社會熱點事件。及時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發(fā)布群眾關注度較高的消息,尤其是文化類、民生類、教育類等,這樣的內容能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②適當轉發(fā)熱門文章。搜集網絡爆款文章,篩選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圖書館業(yè)務特點的文章加以轉發(fā),并注明轉載來源,同時,要控制好原創(chuàng)文章與轉載文章的比例。③適當開展獎勵性活動。如,贈書、轉發(fā)有獎、評論有獎、投票等,在有正向反饋的情況下,讀者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和認可度會大大增加,也會樂于同朋友進行分享,能夠極大地提升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知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