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龍
(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四川 德陽,618000)
《管子·形勢解》:“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小大莫不載。”
公平,指公正、不偏不倚。公為公正、合理,能獲得廣泛的支持;平是指所有的參與者(人或者團體)的各項屬性(包括投入、獲得等)平均?,F代社會和道德提倡公平,公平也是各項競技活動開展的基礎。資源的公平配置程度反映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決定著社會的健康穩(wěn)定。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jié)水優(yōu)先、空間均衡、系統(tǒng)治理、兩手發(fā)力”的治水思路,賦予了新時期治水的新內涵、新要求、新任務,為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臻g均衡,是從生態(tài)文明建設高度,審視人口經濟與資源環(huán)境關系,在新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代化進程中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的科學路徑,是新時期治水工作必須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習總書記強調,面對水安全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人口經濟與資源環(huán)境相均衡的原則,要基于水資源、水環(huán)境的承載能力,優(yōu)化區(qū)域空間發(fā)展布局。
作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素有“千河之省”美譽,人均水資源量2900m3,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極不均衡,呈現區(qū)域性缺水,同時水資源的使用效率不高。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發(fā)〔2014〕31號文印發(fā)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加強了全省水資源管制。評價四川省用水公平性對優(yōu)化全省的水資源配置與提升用水效率具有參考意義。
用于評估公平性與均衡性的方法主要有加權變異系數、基尼系數、泰爾指數和不平衡指數等[1]。本文借鑒經濟學上評價收入公平的基尼系數,從水資源量、生產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評價四川省用水的公平性。其中,以水資源總量為指標評估水資源條件與四川省總用水量的公平性;選用GDP和人口兩個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分別評估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公平性。
基尼系數是根據洛倫茲曲線提出的,原用以評價國民收入分配之間的差異性。洛倫茲曲線的基本原理是將財富收入與人口的比值升序排列后,分別計算收入與人口的累計百分比,作為縱、橫坐標作出洛倫茲曲線(如圖1所示),洛倫茲曲線彎曲程度越大表示分配越不公平,越靠近絕對平等曲線(圖1中對角線)則越公平[2]。
基尼系數用以衡量洛倫茲曲線背離絕對平等曲線的程度。洛倫茲曲線與絕對平等曲線圍成的面積為A,洛倫茲曲線下方的面積為B,基尼系數的數值為A/(A+B)。
圖1 洛倫茲曲線
基尼系數的取值在0~1之間,越趨近于0表示差異性越小,就越公平;越趨近于l表示差距越大,越不公平。按照國際慣例,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嵯禂蹬c評價結論對應關系如表l所示。
表1 基尼系數與評價結論對應關系
本文采用下梯形面積法[3]計算基尼系數,其公式如下:
(1)
式中:G為基尼系數;xi為各指標(本次采用人口、GDP和水資源量等指標)的累計百分比;yi為用水量的累計百分比;當i=1時,xi-1和yi-1為0。
本文所采用的2008-2018年水資源量、用水量等數據來源于《四川省水資源公報》[4],相應年份的人口、地區(qū)生產總值(GDP)等數據來源于歷年的《四川統(tǒng)計年鑒》[5]。為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將歷年GDP統(tǒng)一換算為2008年可比價格。
經對四川省2008-2018年的常住人口、GDP和用水量及用水結構分析,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10年間,四川省社會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常住人口由2008年的8150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8341萬人,年均增長率0.23%,GDP從2008年的1271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5619億元,年均增長率10.9%。與之對應的支撐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用水總量呈現出平緩增長趨勢,從2008年的207.63億m3增加到2018年259.11億m3,年均增長率2.2%,生產、生活、生態(tài)用水均有增加(見圖2),生產、生活、生態(tài)用水結構由2008年的88.0∶11.1∶0.9調整為81.6∶16.2∶2.2(見圖3和圖4)。
圖2 四川省2008-2018年用水量變化曲線
圖3 四川省2008年用水結構
圖4 四川省2018年用水結構
由圖2-圖4可以看出:雖然全省用水總量總體在增長,但是用水結構在優(yōu)化。節(jié)水型社會的建設,用水效率的提高導致生產用水比例有所降低;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衛(wèi)生觀念的轉變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推進,生活用水和生態(tài)用水比例在提高。這一趨勢符合社會經濟用水的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
四川省21個地級市(州)中用水量最大的是成都市,2018年用水量占全省用水量的21.6%;用水量最小的地市州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2018年用水量占全省用水量的0.82%。
以2008-2018年四川省21個市(州)的總用水量、生產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為基礎數據,通過水資源量、GDP、人口等評價指標,依據式(1)計算出四川省2008-2018年的總用水量-水資源量、生產用水量-GDP和生活用水量-常住人口的基尼系數,并繪制成圖(圖5)。
由圖5可以看出,四川省2008-2018年間總用水量-水資源量的基尼系數在0.613~0.707之間波動,遠高于“警戒線”0.4,總用水量和水資源量的公平性整體上處于“差距懸殊”的狀態(tài)。基尼系數高的原因是水資源量分布與人口、經濟分布不匹配。以2018年為例,擁有全省82.7%水資源量的地區(qū)的用水量僅占全省總用水量的38.2%。四川省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在西部的甘孜州、阿壩州和涼山州(以下簡稱三州),三州地區(qū)的水資源量占全省水資源量的50%以上,而常住人口和GDP分別僅占全省的5%和8%左右。成都市是四川省的政治經濟中心,2018年常住人口和GDP分別占全省的20%和30%,而水資源量僅占全省的4.3%。
圖5 四川省歷年用水量基尼系數變化曲線
圖6 四川省2018年總用水量洛倫茲曲線
圖7 四川省2018年生產用水里GDP洛倫茲曲線
圖8 四川省2018年生活用水-人口洛倫茲曲線
近年來四川省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成效明顯,萬元GDP生產用水量由2008年的144m3下降到2018年的59m3,下降幅度58.7%,生產用水效率明顯提高。由圖5可以看出,2015年及以前四川省生產用水量-GDP基尼系數在0.2~0.217之間,屬于“比較平均”的區(qū)間;2015年以后基尼系數下降到0.2以下且與生活用水量-人口基尼系數基本一致??傮w來說,四川省生產用水量與GDP的公平性良好,2015-2018年達到“絕對平均”狀態(tài)。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衛(wèi)生觀念的轉變,四川省生活用水水平亦有所提升,人均生活用水由2008年的78l/(p·d)增加到2018年的138l/(p·d)。由圖5可以看出,四川省生活用水量-人口基尼系數在2008-2018年間基本維持在0.2以下,屬于“絕對平均”的區(qū)間,表明2008-2018年期間四川省各市(州)的生活用水量占比與人口占比的格局基本未發(fā)生改變,生活用水與人口的公平性很好,達到“絕對平均”狀態(tài)。
通過對四川省21個地級市(州)2008-2018年的用水量數據及水資源量、GDP和人口進行計算,得出各市(州)總用水量-水資源量、生產用水量-GDP和生活用水量-人口基尼系數,見表2所示。各市(州)的基尼系數反映各年際間的均衡度和公平性。
由表2可以看出,各市(州)的基尼系數均能達到“比較平均”的狀態(tài),且絕大多部分市(州)的用水公平性達到“絕對平均”狀態(tài),表明各市(州)2008-2018年間的總用水量-水資源量、生產用水量-GDP、生活用水量-人口基本均衡。
表2 四川省各市(州)基尼系數計算成果
各市(州)的基尼系數因水資源年際變化、年際間的生產用水效率和生活用水水平不同而略有差異。
總用水量-水資源量基尼系數大于0.2的有自貢市、內江市、南充市和巴中市。從地理分布上看,內江市和自貢市相鄰,同屬沱江丘陵區(qū);南充市和巴中市相鄰,同屬嘉陵江-渠江流域(簡稱嘉渠地區(qū))。水資源量年際變化大是導致以上各地區(qū)總用水量-水資源量基尼系數相對偏高的主要原因。根據《四川省水資源開發(fā)總體規(guī)劃報告》[6],以內江市和自貢市為代表的沱江丘陵區(qū)的未來經濟社會發(fā)展用水需求通過實施長征渠引水工程為骨干的水資源配置工程來保障;以南充市和巴中市為代表的嘉渠地區(qū)用水需求通過實施亭子口和罐子壩為骨干的水資源配置工程來保障。
生產用水量-GDP基尼系數大于0.2的有德陽市、樂山市、眉山市和雅安市,基尼系數相對偏高的主要原因為2008-2018年期間以上地區(qū)GDP的增長速率明顯大于生產用水量的增長速率,表明以上地區(qū)近10年來的節(jié)水成效顯著,生產用水效率和效益明顯提升。提高其他各市(州)的生產用水效率是進一步改善全省生產用水公平性的最佳途徑。
生活用水-人口基尼系數大于0.2的有樂山市和眉山市,基尼系數相對偏高的主要原因為2008-2018年期間該地區(qū)生活用水量的增長速率明顯大于人口增長速率,表明近10年來樂山市和眉山市的生活用水水平變化較大,生活用水指標提升明顯。
(1)四川省總用水量-水資源量的基尼系數遠高于“警戒線”0.4,總用水量和水資源量的公平性整體上處于“差距懸殊”的狀態(tài),水資源分布與人口、經濟分布極不均衡。建議新時期緊密圍繞“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yè)強監(jiān)管”的總基調,積極實施完善西水東調、南水北補的“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tài)水網,優(yōu)化全省水資源配置,保障水資源空間均衡,支撐四川省經濟社會繼續(xù)健康平穩(wěn)發(fā)展。
(2)四川省生產用水-GDP基尼系數和生活用水-人口基尼系數在2015年后基本維持在0.2以下,屬于“絕對平均”的區(qū)間,地區(qū)間用水公平性良好,這是四川省近年來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取得的成果。四川省作為西部人口和經濟第一大省,在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中發(fā)展?jié)摿薮?。按照用水總量控制原則,如果未來要從水資源方面給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更大支撐,就必須繼續(xù)深入貫徹“節(jié)水優(yōu)先”方針,把節(jié)約用水作為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前提,加強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