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有9位皇帝都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為什么漢文帝卻選在長安城東南的白鹿原呢?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介紹,皇帝陵埋葬的深度都比較深,一般在30米左右,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要求,得找一個比較高的臺原。漢文帝為什么不選咸陽原?這要從他的母親薄太后說起。
在漢高祖時期,薄氏和劉恒并不受寵,劉恒分封偏遠(yuǎn)的代國。劉恒成為皇帝之后,薄氏隨之被尊為皇太后。當(dāng)時呂后已經(jīng)和高祖在長陵合葬,薄太后要想合葬只能降為嬪妃身份,這是孝子漢文帝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就效法前朝舊例,學(xué)秦昭襄王嬴稷,和母親一起,離開祖陵區(qū),別葬他處。
至于漢文帝為何最后選擇白鹿原,馬永嬴認(rèn)為,一來,劉恒與父親劉邦本就關(guān)系疏遠(yuǎn),不愿葬在劉邦身邊;二來,他也懷念自己早年的封地代國,而霸陵旁的大道可以助他“魂歸代國”;再者,皇陵的選址在當(dāng)時是一種有效的疆域防范措施,漢文帝即位時,其父兄以陵墓的形式已在京城北側(cè)建起了緩沖地帶,但長安以東除了函谷關(guān)、武關(guān)之外,缺少屏障,白鹿原正合其意。
(本報綜合《廣州日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