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盈
(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第二實驗小學,福建 三明 354500)
在新的教育形式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讀寫聯(lián)動的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形式多樣的仿寫訓練;為學生推薦不同類型的書籍和文章,鼓勵學生撰寫讀后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想;引導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記錄閱讀筆記的習慣,最終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高年級的學生在經(jīng)過前面階段的學習后,已經(jīng)積累了較多的語文知識,但未能參與到各式各樣的閱讀訓練和習作訓練中,導致閱讀與寫作活動逐漸分離開來,無法真正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此時,教師采用讀寫聯(lián)動的教學模式,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應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讀寫聯(lián)動的最大作用就是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閱讀與寫作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寫作手法,積累多樣化的寫作素材,能夠有意識地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此外,讀寫聯(lián)動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做好充足準備。
語言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口頭表達能力,另一個則是書面表達能力。首先,口頭表達能力可以借助讀寫訓練完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加深對字詞的理解。學生在閱讀中將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而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鍛煉學生應用句式和詞匯的能力,為接下來的書面表達奠定基礎。其次,書面表達能力也能借助讀寫訓練得到有效提升,使其掌握大量較為生僻、常見的詞匯,靈活運用不同的句式結構。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既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實現(xiàn)書面表達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要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轉變各自的定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制定豐富多彩的教學策略,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開展讀寫聯(lián)動活動時,更應當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為學生推薦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同時留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發(fā)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使其能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教師需要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使其對讀寫聯(lián)動始終保持新鮮感,擁有充足的動力。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保證自身、教材與學生之間保持平等的地位。
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寫作可以鍛煉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這存在一定的先后性。在結合閱讀與寫作時,教師應當先開展多樣化的閱讀訓練,使其可以在閱讀活動中更好地研究文章內(nèi)容,提煉出文章中的重點知識,總結和歸納寫作手法、生字詞匯等;之后再利用寫作訓練,使其能夠有意識地運用閱讀訓練中掌握的語文知識,借助寫作加深印象,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的古詩詞時,教師就需開展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容,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之后,教師就可開展寫作訓練,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應用到作文中,如學生可以運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古詩詞,將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充分表達出來;運用《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將潔身自好、堅強不屈的精神充分呈現(xiàn)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寫作中盡量運用自己學習過的古詩詞,借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讀寫聯(lián)動中,閱讀和寫作擁有同等的地位。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所在,而寫作是閱讀的實際應用,二者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果學生可以在寫作中靈活運用自己在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那么就能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升。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保證學生的兩個能力都能得到穩(wěn)步提升。
為了保證讀寫聯(lián)動的有序開展,教師需要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撰寫讀后感的習慣。讀后感訓練不僅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寫作時保持清晰的思路,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美的文章。因此,教師既可為學生推薦一些其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籍,還要鼓勵學生自行選擇閱讀材料。學生在完成閱讀后,需要將自己的想法、感受記錄下來,將文章、書籍中優(yōu)美的語句標注和摘抄下來,總結和歸納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在上課時,學生需要分享自己近期閱讀的文章,說說該篇文章使用的寫作手法,自己積累的寫作素材,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師還可將學生的讀后感收集起來,將其裝訂成冊,再發(fā)放給學生。學生可隨時閱讀這些內(nèi)容,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和進步。
在讀寫聯(lián)動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課外文章、課文等,帶領學生去仿寫、擴寫、續(xù)寫等。仿寫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教學手段,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帶領學生認真分析課文內(nèi)容,提煉出課文中的寫作技巧,明確寫作思路,并開展相應的仿寫訓練。教師可從語句仿寫開始,逐漸延伸到段落仿寫、整篇文章仿寫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科書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學習該節(jié)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解讀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作用?小艇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體會作者采用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讓讀者領略到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獨特的風光。從多個角度分析和研究作者應用的寫作手法,同時仿寫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接著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內(nèi)容,提煉出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并說說自己喜歡這些語句的原因,分析其運用到哪些寫作手法。之后,讓學生進行仿寫,運用作者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事物。在學生完成各自的仿寫作品后,可先在小組中進行分享,由小組成員評選出最佳作品,在相互學習中提高自己。最后,教師再開展小組間的競賽,評選出全班的最佳作品,并將其展示在教室的顯眼位置上,供更多的學生去欣賞和學習。
在讀寫聯(lián)動中,教師應當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始終堅持記錄閱讀筆記。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持之以恒,逐漸積累,并將其靈活應用到寫作訓練中。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樂于長期寫日記,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始終堅持寫日記。寫日記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事情,養(yǎng)成留心生活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掌握更多的寫作素材。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教師可為學生發(fā)揮榜樣的力量,給學生分享自己的日記,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可以適當降低寫日記的要求,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自由發(fā)揮和想象,真正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同時,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準備閱讀筆記本,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將自己的想法、感悟記錄下來,也可摘抄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在學生完成閱讀筆記的整理、日記的撰寫后,教師應當及時進行評改,為學生寫上一些帶有激勵性的語言,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夠始終堅持寫日記、記錄閱讀筆記等,對閱讀和寫作逐漸產(chǎn)生較強的興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高年級教學中,教師應當做好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良好銜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和幫助。教師要鼓勵學生撰寫讀后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記錄下來,并分享給自己的同伴;開展多樣化的仿寫訓練,鍛煉學生應用不同寫作手法的能力;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和閱讀習慣,可以在閱讀中摘錄好詞佳句,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與積累寫作素材,讀寫聯(lián)動,最終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