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燦燦
“辣筆小球”被刑拘了。從網(wǎng)紅大V到犯罪嫌疑人,不過一天的事兒。不少人對此評論“早就看他不順眼了”“造謠這么久終于被抓了”“劣跡斑斑”,可見他的社會評價并不高。
不過,這種口碑極差的網(wǎng)絡博主為什么屢屢造謠卻依然能逍遙多年,值得思考?!袄惫P小球”侮辱英烈的言論發(fā)出后,不少網(wǎng)民強烈要求微博對此ID作出處理,然而平臺處理結果千呼萬喚始出來,卻不盡如人意:被禁言一年。從微博日常管理記錄來看,封號并不需要很高的門檻,禁言更是家常便飯,普通網(wǎng)友可能在論戰(zhàn)過程中就因言辭不當原因被處理。但此次明顯是觸及了社會公共利益,更何況侮辱英烈的行為在英烈保護法里明確了懲處辦法: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已經(jīng)達到刑拘程度的網(wǎng)絡違法行為,還得不到一個永久封號處罰嗎?微博此處理結果一出就引起強烈反響。隔了一晚,第二天,借著“辣筆小球”被刑拘的消息,微博終于對該賬號作出關閉決定。造謠、侮辱英烈的行為,兩天兩個處理結果,但微博對此并未作出如何把握“執(zhí)法松緊度”的說明,用流行的說法就是“邏輯無法自洽”。
盲猜一個原因,微博對引流能力強悍的大V是非常珍惜的。從微博普通網(wǎng)友的控訴中可以看出,普通賬號、小V一旦觸碰了相關管理規(guī)定,禁言、封號沒商量,解封也困難重重。但對“辣筆小球”這樣耕耘微博多年,早就掌握輿論市場規(guī)律和流量財富密碼的高級用戶,微博管理員對其作出行為限制都是謹慎且保守的。此次之所以快速作出懲處,一則眾多官方賬號集體抗議“辣筆小球”的惡行;二則本身違背了原則性問題,犯了眾怒。若放在別的事兒上,比如經(jīng)常口出惡言、黃謠,侮辱明星,任憑小粉絲多么努力地舉報控訴,也沒能讓這個老賬號封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這從其“言論自信”中表露無遺。
可以說,這次事件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假如沒有官微們的聯(lián)合抵制,“辣筆小球”可能只是又多一筆被網(wǎng)友們痛恨的惡行,但并不一定會被封禁,也不一定走上司法程序。這個猜測可能有些悲觀,但也是眼下網(wǎng)絡的現(xiàn)實。我們的執(zhí)法、司法力量并沒有充足到能夠捕捉全部散落在網(wǎng)絡海洋的輕罪,微博的管理水平也沒有嚴格到“同案同判”的水平,處理手法有不小的隨意性。這說明,網(wǎng)絡言論的規(guī)范程度并不高,平臺的管理也遠未達到標準化、規(guī)范化。
“辣筆小球”口碑可以說很差,這種用戶對微博的口碑實際有害無益,但從經(jīng)濟利益來看有截然不同的角度。因為侮辱英烈事件,微博熱度再度飆升,事件關注度也驟然升高,這對喜亂不喜平的平臺來說是好事。輿論對立越厲害,網(wǎng)絡罵戰(zhàn)越激烈,平臺越能安穩(wěn)地坐收流量收益。可怕的是,一些大V根本不懼怕因發(fā)出極端言論被圍攻,反而津津樂道背后的收益,有個博主甚至直接宣稱“你們罵我能賺錢嗎?不能。你們罵我我能賺錢嗎?可以,平臺給我錢”,同時貼出自己的微博收益,果然不菲。流量無正義,只要熱度夠高就可以順利變現(xiàn),轉化為真金白銀。越來越多V們主動挑起輿論爭端,鼓勵開撕罵戰(zhàn),都不過是為了漁翁之利。
管理方和高級用戶的收益建立在同一基礎上,這顯然很容易讓管理的公正性打折扣。大V犯了法規(guī),才與小用戶幾句不當言辭“同罪”?這正是很多普通用戶不滿的地方。利高者疑,僅憑微博自身的管理可能很難實現(xiàn)“同案同判”。
其實人們也很好奇,微博在封禁“辣筆小球”后能否公之于眾:因為造謠侮辱英烈的熱度,他又獲得了多少平臺給予的引流獎勵?這筆收益會被收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