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 艷
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過去對黨建工作認識不夠重視不足、黨的建設缺失、黨組織政治功能弱化等問題,已基本解決。目前國企黨建工作的“世界觀”已經形成,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方法論”還有待探索,面臨新的形勢和基層呼聲,有些關鍵問題仍亟待破解。
一是破解黨建碎片化問題。在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黨建工作必須有統籌化的思維和工作布局,完善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不斷提高新時代黨的建設質量。當前,對基層黨建還是缺少整體思考,導致工作出現片面化和碎片化等現象。有的過于注重局部創(chuàng)新,系統性和綜合性不夠,只注重按部就班地做零碎工作,缺乏系統化的思維,沒有“大黨建”的概念。這就需要我們有統籌全局的思維,在黨建工作上更加注重全面統籌、更加注重系統推進、更加注重開放融合、更加注重整體效應。
二是破解黨建繁亂化問題。目前黨建工作過于繁亂,缺乏統一標準,需要探索一種高效、系統、務實的方法予以解決。比如,基層黨建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內容不夠聚焦;基層黨組織建設不統一、工作不規(guī)范,一些基層黨務人員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開展工作;有些單位工作目標看似有實則無,檢驗標尺沒有確切刻度;在黨建具體工作中,過于注重細節(jié)和執(zhí)行,刻板地開展工作,沒有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如何解決呢?我們的建議是需要像抓安全生產、抓項目管理一樣抓黨建工作,明確考核責任制,明確關鍵節(jié)點,使黨建各項要求更加具體清晰,實現基層黨建從粗放式管理向規(guī)范化、精細化管理轉變。
三是破解黨建負重化問題。近幾年,基層黨務一路的同志普遍反映工作量多,壓力非常大,甚至有些心力憔悴。有的單位抓黨建感覺心有余力不足,無從下手或疲于應付;有的單位好的工作思路和設想在執(zhí)行層面總是打折扣,或是在落實過程中不夠到位不夠具體,達不到預期效果。這些問題,跟過去黨的領導有些弱化、黨建基礎薄弱有關系,跟黨建工作條理不夠清晰、工作安排不夠科學有關系,跟黨務工作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無法完全適應新形勢任務需要有關系,跟黨務人員晉升渠道、激勵機制不健全有關系,這些都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
四是破解黨建形式化問題。一些黨建工作與黨員、黨組織的需求相脫離,在內容上,一些單位在進行思想教育時,只對黨的方針政策等政治內容進行傳達學習,而忽視了黨員發(fā)展和成長中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靈活創(chuàng)新不夠;在方式方法上,存在格式化、一般化的現象,依靠經驗主義和形式主義,外行看來很熱鬧,但對黨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夠;在融合上,黨組織政治優(yōu)勢沒有達到很好促進生產經營的目的,黨建工作對企業(yè)改革發(fā)展、服務員工導向的促進作用發(fā)揮不夠明顯,“深度融合”實際效果還不夠理想。
這四個問題實際上是當前黨建工作中,涌現出來的一些新問題,是更加觸及自身本質性的問題。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既要從宏觀層面把握好黨的建設工作的最高要求,更要扎根于自身現實的土壤,直面深層問題,切實讓黨建工作煥發(fā)出新的內生動力,成為自動自覺的行為所在。
一是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凸顯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企業(yè)各級黨組織要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增強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全黨核心、黨中央核心地位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二是用新發(fā)展理念,推動企業(yè)更有質量、更有效益發(fā)展。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五大發(fā)展理念,要從過去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fā)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今后的發(fā)展中,一定要聚焦質量效益這個主題,在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在提升經濟效益上下功夫;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重視當期績效的同時,更要加強中長期戰(zhàn)略性目標的追求。三是深化改革工作要力求實現更大突破。十九大報告對國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為新時期國有企業(yè)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改革環(huán)境下,一定要緊緊抓住難得的改革窗口期,敢于觸及到深層次問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組織優(yōu)化改革、科技創(chuàng)新改革等方面,努力實現重大突破,用十九大精神推動企業(yè)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黨建工作中呈現出的碎片化問題,本質上是缺乏整體統籌和頂層設計。一是加強規(guī)劃統籌。黨建作為貫穿于各主要職能體系的工作,既要滿足當期要求,也要有中長期考慮,要有非常清晰的發(fā)展規(guī)劃、有非常明確的目標追求、有非常具體的工作計劃,比如隊伍建設、支部達標、區(qū)域發(fā)展、文化建設等,都應該節(jié)奏清晰、有條不紊、逐一落實,而不能見事抓事、忙而無序,當然規(guī)劃上的設計安排,要與專業(yè)領域的工作部署緊密銜接。二是加強體系統籌。以“系統、簡潔、管用、標準化”為工作原則,建立一套有效管用的工作流程,在打通已有的指標體系、責任體系、考核體系的基礎上,使目標目的、計劃安排、工作推進、檢查考核、問責追究、改進提高六個環(huán)節(jié),實現閉環(huán)管理。三是加強隊伍統籌。要設計能力素質模型,在強化政治統領的前提下,強調黨群工作的專業(yè)性;要設計好運行模式,既要考慮歷史問題,也要著眼發(fā)展方向,既要保證隊伍穩(wěn)定,也要放眼長期規(guī)劃,既要提升現有人員,也要吸納優(yōu)秀人才;要設計績效考核模式,充分發(fā)揮考核這個指揮棒的作用,讓勝任的黨群人員進入相應的層級,乃至推薦到更重要的崗位,讓不合格的降低層級,再培訓、再教育、再上崗。四是加強平臺統籌。搭建一批能彰顯基層亮點、激發(fā)黨員熱情、能宣傳推廣經驗的黨建平臺和載體,圍繞不同的具體目標和急難險重任務,切實充分發(fā)揮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真正體現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赏ㄟ^開展“一單位一課題、一支部一特色、一創(chuàng)新一平臺”等活動,打造一批優(yōu)秀的黨建工作品牌,形成一批較高水準的黨建理論成果,推選一批具有標桿意義的黨支部,讓基層的辛苦工作有平臺可呈現、有載體可推廣。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經營、改革、發(fā)展任務非常繁重,需要基層黨建更加務求實效、輕裝上陣、有效融合。一是通過標準化減負增效。用標準讓黨建各項要求更加具體,實行“責任管理”和“問題清單”。比如在黨費管理、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黨組織關系管理、黨員管理、培訓教育等方面,全都統一標準,從而厘清職責權限,堵住職責盲區(qū)、制度漏洞,也可以幫助黨務工作者和廣大黨員全面掌握黨建工作要求,便于考核評價和持續(xù)改進。二是通過聚焦指令減負增效。改變以前雙重指令、多重指令的情況,不能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規(guī)矩,也堅決不能讓基層支部,面對多個上級的不同要求,一籌莫展、迷茫困惑,不知工作如何開展。對基層支部來說,只有一個核心指令,就是支部達標,把支部達標的工作完成好了,基層黨建任務也就基本完成了。三是通過有效融合減負增效。要主動融合、有機嵌入,找準黨建工作與其他工作的結合點,改變過去黨建工作“單兵作戰(zhàn)”、封閉運行的傳統做法,與生產經營、安全生產等工作互通信息、共享資源。只有深度融合了,黨建工作才不會枯燥無味,才會激發(fā)生機和活力,才容易呈現成果,才能真正提質增效。四是通過能力提升減負增效。把黨務隊伍作為專業(yè)隊伍建設,通過素質能力的真正提升,撬動黨建工作大的躍進。黨務運行序列運行、支部書記全部輪訓、黨務人員進出和流動晉升機制等,都是要抓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