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為民
我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轉眼已經(jīng)三十余年。隨著年歲增長,我也喜歡小酌一杯。師恩難忘,每每端起酒杯,我就會想起我的初中語文老師酒先生,想起他那堂淋漓盡致的“醉課”。
酒先生,姓胡,最愛喝酒,記憶中他下午上課幾乎都是“醉課”。同學們暗地里給他取了一個綽號———酒先生。
酒先生中等身材,初中文化,當過兵,退伍后成了民辦教師。雖說他文化程度不高,但文言文功底深厚,上課幽默風趣,頗受大家喜歡。我至今還記得他講夸張修辭手法的例句:“西安有個鐘鼓樓,一半還在天里頭;四川有個峨眉山,伸手摸到月亮光?!?0世紀80年代,民辦教師不僅工資少,放學還要回家做“包產(chǎn)地”。他每天早出晚歸,一心撲在教學上,我們是他教的第一屆初三畢業(yè)生,他為我們傾注了全部心血。記憶中他只遲到過一堂課,那堂“醉課”,我至今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秋日,上課總是提前走進教室的酒先生,第五堂課居然遲到了五分鐘。他醉醺醺地走進教室,輕拍一下教鞭,吵鬧的教室立即安靜下來。他先讓全班同學齊聲朗讀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讀后,酒先生抑揚頓挫地背誦起來:“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末了,他一邊抽查學生翻譯句子,一邊滿懷激情地點評,列舉古今中外無數(shù)成功人士經(jīng)歷的磨難,深入講解課文。
他講越王勾踐不忘過去的屈辱,臥薪嘗膽: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貒蠊篡`勵精圖治,訓練精兵。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子,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還不時嘗嘗苦膽的味道,就是為了不忘過去的恥辱。越國漸漸強大起來,最后找準時機,一舉滅了吳國。
他談張海迪克服身體的殘疾自強不息: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而致高位截癱,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后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yè)課程。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來到聊城莘縣一座貧窮的小山村,但她不懼艱苦生活,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她為村里小學的孩子們教書,并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yī)學知識,熱心為鄉(xiāng)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張海迪身殘志堅,抱著“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的堅定信念,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苦痛,自學英、德、日語,翻譯了數(shù)十萬字的英文小說,還撰寫了大量文學作品,做出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他講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的故事:巴爾扎克一生坎坷,幼年缺乏母愛,母親乃至家庭對他冷漠無情,他好像是家里多余的人。長大以后,他立志從事清苦的文學創(chuàng)作。從1819年夏天開始,他整天在一間閣樓里伏案寫作。閣樓咫尺見方,居所簡陋寒酸,夏天酷熱難耐,冬天寒風颼颼。他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娛樂,不停地寫作。與書商打交道中他不斷受騙,以致負債累累。為了躲債,他六次遷居。他經(jīng)常為一點兒面包、蠟燭和紙張發(fā)愁。巴爾扎克一生勤奮寫作,共創(chuàng)作了91部小說,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
…………
這堂別具一格的“醉課”,使我們深深懂得,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身體到心靈經(jīng)受“折磨”,就像俗語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又如歌里唱的,“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過,大家很納悶兒:胡老師雖然愛喝酒,但如果他有課,一般都是小酌一杯,沒想到這次喝得如此“慷慨激昂”。
胡老師,滿堂狂放的“表演”,讓我們聽得如醉如癡。下課鈴響起時,酒先生有些疲憊地說:“同學們,我家里出了一點兒小事,多喝了幾杯,這堂課遲到了,請大家諒解。不會再有下次。”后來,我們才知道,酒先生9歲兒子的頭頂長了一個瘡,送到縣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已無法治愈,他心情不好,喝了悶酒。這次“醉課”后,他上課再沒遲到過,上課前也不再喝酒了。
兩個月后,傳來他兒子去世的噩耗。此后,酒先生上課雖說從不遲到,但他的酒喝得更猛了,“醉課”成了家常便飯。不過,他的課講得激情滿懷,生動有趣。他的付出沒有白費,那年中考,全班42位學生,有4人升入中等專科學校,有12人考入高中。這在鄉(xiāng)村學校算是奇跡了。初中畢業(yè)后我們才得知,酒先生因為怕耽誤我們學習,每天堅持到校上課,而錯過了兒子的最佳治療期……
同學們理解了酒先生離不開酒的原因,理解了他那堂“醉課”的深情厚誼,特別是我們幾個升學的同學總覺得對不住先生。
大專畢業(yè)后,我回到初中的母校任教。已過不惑之年的酒先生由于身體原因,只有每天晚上回家才喝酒,學生們再也聽不到他那充滿激情的“醉課”了。不久,酒先生轉成公辦教師,年過半百的他教學仍然兢兢業(yè)業(yè),成了我學習的榜樣。兩年后,我調(diào)離偏僻的母校。幾年后,酒先生因腦溢血不幸離世,告別了鐘愛的教育事業(yè)。
酒先生,不,胡老師,他猶如山間的一棵樹,默默無聞、樸實平凡,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山村,奉獻給了山里的孩子。那巍巍師德,如美酒一樣醇香悠長,醉倒學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