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
多年前去紐約,看到了萊克星頓大街,五年前在洛杉磯,又在好萊塢附近發(fā)現(xiàn)一條萊克星頓;三年前來到美國一個四線小城市,開到市政廳附近赫然又跳出萊克星頓的路標(biāo)。當(dāng)時就在想,萊克星頓是不是相當(dāng)于國內(nèi)的中山路、北京路,人人都愛的那種名字。
還真不是這樣。
皮尤研究中心統(tǒng)計(jì)了美國的路名,發(fā)現(xiàn)美國最常見的路名是第二大街(Second Street),全美居然有10866條第二大街。我想你們和我有同樣的疑問,為什么不是第一大街最多,第二大街難道不是要跟著第一大街嗎?但事實(shí)就是這樣,美國有9898條第一大街,這個數(shù)字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二位的是第三大街,10131條。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yàn)樵谝?guī)劃街道時,很多城市把最早的那條主要街道起了一個專屬的名字,然后再從第二街甚至第三街開始依次用數(shù)字命名其他的街道。
在皮尤的排行榜上,在非數(shù)字命名的街道中,帕克(P a r k)街名列第一,至于我心愛的萊克星頓,前100名都沒進(jìn)。
美國對路有很多不同的稱呼。S t r e e t(街)指的是一邊或兩邊有人行道的通道,路面鋪設(shè)了磚石或?yàn)r青水泥,便于車輛通行。Road或Way(路、道)僅僅指可以通行的道路,只有人工鋪設(shè)過的才能叫Street。
Avenue和Boulevard則是比Street更寬敞的路,兩個詞都來源于法語,連拼寫都是照搬的。Av e n u e和Boulevard兩旁種有觀賞的樹木,所以中文把它們通譯為“大道”。如果兩個比較的話,Boulevard更寬一些。這個詞本身是軍事術(shù)語,指城堡要塞高墻頂部平坦的通道。國內(nèi)愛旅游的人可能都會比較熟悉兩條BI vd——洛杉磯的好萊塢大道(Ho l l y wo o dBoulevard)和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都是必去的打卡之路。
A l l e y,是比S t r e et更窄的路,在小區(qū)里常常能遇到,常譯為“巷”,也有按北方的叫法譯為“胡同”。當(dāng)然還有比Alley更窄的步道,Heights,Lane,Manor等,一般也出現(xiàn)在小區(qū)里。T r a i l指野外的路,美國國家公園、州公園里各種踏青的路都稱為Trail。如佐治亞州的阿巴拉契亞小路(Appalachian Trail),就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真·野路子。這條遠(yuǎn)足專用道長達(dá)3520公里,從佐治亞的斯普林格山到緬因州的卡塔赫丁山結(jié)束,能走完的都是好漢。
最后,如果你碰到了Court就要注意了,這個詞專指死胡同。死胡同原來的詞是Dead End,但美國小區(qū)中死胡同最頭上那幾套房子,因?yàn)楸容^安靜,占地面積也比較大,所以價錢會高一些。開發(fā)商為了把房子賣個好價錢,回避了那個不吉利的字,改為Court。看來,全世界買房都講究風(fēng)水吉利。
反正,看到Trail,不要打算將它走完,因?yàn)楹芸赡軙叩酵庵?;見到Court,立即回頭就對了。
//摘自《看天下》202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