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霞英
(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3)
現(xiàn)在女性需要努力工作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讓自身的條件達到優(yōu)秀。隨著年歲的增長,再加上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響,她們成為了大齡剩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現(xiàn)代化背景下的城市屬性、傳統(tǒng)擇偶標準、社會所倡導的自由擇偶以及自由擇偶標準等因素。
她們一般都是氣質高雅、工作穩(wěn)定、有極高工資的一族,身邊有很多優(yōu)秀的男性,但是在擇偶時選擇成為單身的。剩女的年齡一般在28到37歲之間,她們的主要表現(xiàn)特點是: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她們享受教育和競爭帶來的益處以及城市推出的獨生子女政策。這就造成了剩女具有特立獨行的性格。由于這個時代倡導女性應該擁有獨立的事業(yè)和獨立的經濟地位,因此,她們具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她們大多數(shù)都擁有高學歷和很強的事業(yè)心,聰明能干、特立獨行。由于當時社會背景的影響,她們期待愛情的美好,但是過程卻總不如意。社會生活背景影響了她們的生活和愛情,這是讓她們變成剩女的一大原因。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女性大多數(shù)都有獨立的思想,具有獨身主義思想的人達到89.94%,而且這個比例還在逐年加大。這些思想尤其在高學歷女性中根深蒂固。
事實上,并非所有單身女性都具有獨身主義思想,她們渴望擁有完美的愛情、婚姻和屬于自己的家庭生活。然而,現(xiàn)實生活卻讓她們難以獲得理想的愛情和伴侶。她們將自己設置一個高度,認為在這個高度以下的男性可能會沒有共同語言,于是把他們拒之門外。很多男性認為她們太過完美,可能會高攀不起。因此,她們就這樣被卡住,一直過著單身生活。
剩女大多都過于追求事業(yè),而忽略婚姻和家庭。這也是剩女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再加上在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中,要找找門當戶對的,因此,她們?yōu)榱擞幸粋€美滿的婚姻,都會加倍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結果,她們等到自身條件優(yōu)秀再去找結婚對象時,卻發(fā)現(xiàn)已經晚了。剩女一般都是從小學習好、聰明過人,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的女孩。她們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憧憬過愛情,但是為了自己的學業(yè),心無旁騖地學習。社會的強烈競爭會讓她們更加努力,從而獲得更高的學歷。工作以后,她們又是單位的精兵強將,工作能力超級強,體現(xiàn)出精英氣質。她們一心撲在事業(yè)上,平時非常忙碌,個人問題被一拖再拖。直到她們身邊的男子逐漸變得稀少,她們才意識到自己被剩了下來。然而,由于高學歷和高收入,她們又不愿意將就,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和家庭。[1]
雖然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速度快,已經與國際接軌,但是也改變不了人們在婚姻上的傳統(tǒng)觀念。女性在選擇自己的終身伴侶時,希望是門當戶對的或者更傾向于尋覓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男性。在這種擇偶心理的驅使下,戀愛中的女性對對象都是無比挑剔的,因為在傳統(tǒng)婚姻觀念中,才女是不會嫁給不如自己的男性的。正是這個婚姻觀念,讓一部分已經到了婚齡的女性,不會輕易下嫁,以防別人對自己有一些看法。她們優(yōu)越的條件和過高的擇偶標準,也會讓一些男性望而卻步、不敢前進。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的擇偶范圍越來越窄。首先,與剩女們年齡相仿的優(yōu)秀男性,一般都已經結婚。其次,年齡上比剩女小或者大的男性,但是收入卻比不過她們,或者文化學歷沒有她們高。這些男性都打動不了她們。她們按自己的標準來進行擇偶,挑來挑去都挑不到自己心儀的對象。漸漸地,她們的青春年華已經逝去,對婚姻已經萬念俱灰,無奈之下干脆選擇獨身,一個人過自己的生活。
由于她們擇偶標準非常高,造成年華逝去,因此,不管是心甘情愿還是焦慮不安地過獨身生活,她們都會承受一系列的心理壓力。比如,來自親戚朋友的問候、來自父母的催婚以及身邊的朋友都已經有了對象。雖然她們表面上不在乎,一笑而過顯得非常輕松,但實際上,她們可能會因為這些壓力產生逆反心理。由于傳統(tǒng)觀念和自身觀念的影響,高不成低不就的錯位心理就會讓她們難覓佳偶。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自由度極高,很多人結婚后就會后悔。已婚朋友就會向單身朋友抱怨婚姻生活的煩惱,這樣會造成很多人恐婚,從而選擇獨自生活。
根據研究顯示,現(xiàn)代都市具有以下特性:1.社會結構復雜,產生了專業(yè)化的機構。2.人口和文化抑制性突出。3.從電影《手機》中,我們看到:首屬交往被次屬交往所代替,親屬關系紐帶減弱,家庭的社會意義及功能降低,鄰里關系消失和社會整合的傳統(tǒng)基礎被破壞。4.城市中的交往具有膚淺性和短暫性、人性交往非常冷漠。城市性導致人們日常生活的疏離感,讓人們之間交往逐漸變淡變淺?,F(xiàn)在的社會理性化、生活貨幣化、生產機械化,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經驗已經解體了。這會使個人陷入孤獨,處在無處發(fā)泄的痛苦中。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們也會感受到城市的疏離和冷漠。這樣,她們會變得更加理性。雖然她們每天工作繁忙、應酬頗多、接觸的人也非常多,但大多都是例行公事。這種表面上的接觸不可能會帶來對交往對象的深層次了解,當然更不會在這些生活和工作中找到讓她們一見鐘情的對象。[2]
城市中的生活節(jié)奏非??焖?,生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變化巨大??萍嫉陌l(fā)展讓城市的交通和通訊工具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使人們每天都接受著各種信息的沖擊。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也意味著危險會隨處存在。這樣的生活會讓剩女們對陌生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在這種信任缺失的情況下,談情說愛更是一種奢望。日益增多的各種紛擾事情,會讓人們更加麻痹自己,造成過度自我保護和過度挑剔別人。這兩種過度在男女交往中都是不好的現(xiàn)象,不利于戀愛雙方敞開心扉地交流。
由于婚姻會受到社會價值和風俗習慣的制約,因此,婚姻不能讓人單獨地做出決定,不能完全取決于當事人的喜好和意志。一般理想型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男女雙方相互了解、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的。一般擇偶觀念和行為都會體現(xiàn)在社會傳統(tǒng)和文化習俗中,無論是古代所說的才子佳人、門當戶對,還是現(xiàn)代人的擇偶標準,都無法跳出傳統(tǒng)的制約。
傳統(tǒng)擇偶觀念有以下幾種:
1.門當戶對。女性一般都會選擇習俗、宗教信仰、興趣愛好、生活條件等相近或類似的男性。
2.資源交換。戀愛一方需要有一樣特別突出、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讓人們看到你的優(yōu)點。
3.男高女低的匹配模式。男性更傾向于選擇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而女性比較傾向選擇比自己社會地位高的男性。這樣的觀念就會造成大齡剩女的形成。剩女都是因為自身原因,會被強化這些觀念,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并且事業(yè)有成。當她們按照門當戶對的原則去選擇伴侶時,跟她們相同條件的男士大多數(shù)已經結婚。由于這種觀念,跟她們有相同地位的那些男性也不會尋找與自己地位相同的女性?,F(xiàn)代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和各種競爭也都影響著剩女們的感情和擇偶標準。根據研究表明,素質越高、并且生活在現(xiàn)代化環(huán)境中的女性,她們對意中人的要求會更高,更加看重他們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或者潛在的發(fā)展能力。這樣就讓她們更容易錯過婚戀時間,變成剩女。[3]
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都市女性生活空間非常大、非常自由。因此,她們的婚姻也是自由的。跟傳統(tǒng)背景相比,現(xiàn)在社會背景下的女性對待婚姻更自由。剩女們會覺得在這樣的寬松環(huán)境里尋找伴侶是一件相當個人化的事情。但是,現(xiàn)實往往與人的想法相悖,擇偶自由是自由擇偶的前提條件,有擇偶自由的人不一定能夠自由擇偶,這是因為婚姻因受社會性的影響,受規(guī)律支配和制約。造成這樣被捉弄的原因就在于,法治只能給予人們選擇的權利,而無法改變其范圍之外的社會因素。因此,只要是婚姻,就具有社會行為,自由擇偶和擇偶自由就不能完全實現(xiàn)。
在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我們根據以上情況的分析可以知道:剩女現(xiàn)象不只是由于女性優(yōu)秀而尋覓不到理想伴侶,而是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因素和城市因素。這是由于社會結構、城市屬性、傳統(tǒng)觀念、現(xiàn)代社會觀念多方面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因為它是一種社會的問題,所以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讓剩女們擴大交友范圍或者降低擇偶標準來解決這個問題。剩女們首先需要解決生活問題,然后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將期望值降低,并快速地融入婚姻市場,解決自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