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
這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而是采取紀錄片手法拍攝自然和生活環(huán)境實景,加上3D動畫的系列短片。每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小昆蟲,在5分鐘的時間里,通篇沒有一句語言和對白,以紀錄片的風格描述蟲蟲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又演繹出了生動幽默的故事。愛欺負人的瓢蟲、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蜜蜂、喊口令成群出動的螞蟻們、堅持不懈滾著方形便便球的屎殼郎、幻想能快速飛馳的蝸牛、破繭成蝶的可愛毛毛蟲等,這些小昆蟲的形象不僅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個性鮮明。
由B B C制作的海洋生物紀錄片,影片整個制作周期歷時4年,進行了125次遠征,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幾乎所有的海域,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自然界中,沒有什么地方會比大海更讓人類心馳神往,那里狂野得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充滿無窮魅力讓人神魂顛倒。從冰雪覆蓋的極地海域到顏色變幻無窮的珊瑚島礁;從風暴襲擾的大西洋到伸手不見五指、充滿奇特物種的漆黑深海海底,跟隨這部巨作,我們通過屏幕也可以觀賞到透著藍色光澤的巨浪、色彩斑斕的珊瑚、沖浪嬉戲的寬吻海豚、虎鯨大戰(zhàn)鯡魚旋風、萌力十足的烙餅章魚……另外,這部紀錄片的第一季也十分值得推薦。
每集5分鐘講述一件文物,帶我們讀懂中華文化。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目光跨越數(shù)千年,攝制組足跡遍布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余處考古遺址,千余件文物。第一季呈現(xiàn)的多是上古時期的陶器、青銅器等;第二季主要講述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文明時期的文物;到了第三季,范圍從魏晉南北朝跨越到了隋唐時期。涵蓋了書法、繪畫、壁畫等多個門類,多維度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技藝、審美文化和生活方式。
紀錄片以憨萌可愛的動物寶寶們的出生和成長為主線,用鏡頭真實地記錄了52只不同的動物寶寶,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讓觀眾感受自然界中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和多樣的成長過程。
自然界生命的神奇,畫面的真實震撼,將激發(fā)我們對自然和生命的好奇心。更為特別的是,每一集的旁白都是兩位小朋友的對話,一問一答,互相討論畫面中的動物,語言富含童趣,將枯燥的科普知識以生動、充滿吸引力、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xiàn)給小觀眾。每集都以“如果我是一只動物,我要當……”開頭,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代入感,知識就這樣跟童趣故事和情境融合在一起。
這部2019年出爐的紀錄片帶來了對自然世界獨特又寶貴的奇跡的探索。通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我們的星球》采用了令人驚艷的攝影和技術(shù),并以前所未有的拍攝方式探尋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區(qū)域和那里的動物居民。這檔制作耗時4年的節(jié)目,在遍布全球各個大洲的50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過拍攝,從偏遠的北極荒野和神秘的深海,到廣袤的非洲地貌和南美多樣化的熱帶雨林,全面關注全世界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樣性的廣度。全部8集,每一集都介紹了一個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論是海洋、雨林、極地還是草原,每一幀都美得像一幅畫,震撼人心。
這部紀錄片帶我們細看植物的游歷、成長、成花及與其他植物和動物斗爭求存,種種適應環(huán)境的奮斗歷程。高聳的加州松樹,利用螞蟻當保鏢的赤藤,吞食老鼠的瓶子草,植物世界的奧秘,在這部紀錄片里一一揭秘。植物并非像它們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安靜,在我們無法觀察到的植物世界,它們有自己的吵鬧方式。跟隨時間縮放后的鏡頭,你會發(fā)現(xiàn)植物能夠飛行、走路、爬行,甚至爆炸。植物的種子能夠懸浮在風中或依附在動物的體內(nèi)或體外,它們甚至能“旅行”很長時間。一棵在史前開花的木蘭,它的種子沉睡了2000年后,才開始發(fā)芽生長。在大自然的世界,任何事情皆有可能。
2019年B B C出品的5集紀錄片,解說員為天文學家布萊恩·考克斯教授。這部紀錄片徹底顛覆了紀錄片的拍法,用獨特的擬人化手法解構(gòu)八大行星的故事,并結(jié)合最先進的科技向觀眾們呈現(xiàn)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奧秘。原本遙遠神秘的行星,變得觸手可及,就像一大家子人。無垠的宇宙中,僅銀河系就有數(shù)千億顆恒星,而我們生活的太陽系行星渺小如塵埃,不為人知的行星故事在過去40億年中華麗上演。太陽系其他的一些行星,也曾有過孕育生命的大好機會,后來都因各種原因失去了。雖然它們現(xiàn)在是一抹褪色的灰燼,毫無生命跡象,但上面鑲刻著昔日的輝煌。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將感受到,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上,甚至是長達138億年的宇宙歷史上,原來發(fā)生了那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放眼宇宙,我們只是宇宙殘余物上偶然的幸存者。在這個充滿變數(shù)的宇宙,即使是生命本身,也有著難以捉摸的無限可能性。
貓科動物征服了整個地球。在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非洲最年輕的獅群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存活下來;在亞洲的濕地,漁貓教它們的孩子如何獵食;在美洲中部的叢林,身懷絕技的虎貓在樹林頂端來回跳躍;在偏遠的太平洋海灘上,一只懷孕的美洲豹等待著數(shù)千只海龜?shù)牡絹?;而一只獨眼短尾貓學會了如何從空中獵捕海鷗填飽肚子……貓科動物適應了地球上的各種環(huán)境,它們無與倫比,深深吸引著我們。它們是地球上的頂級食肉動物,也是每個人的最愛。貓科動物天性隱秘、難以捉摸、神秘莫測。隨著攝影技術(shù)的發(fā)展、貓科動物研究的進步,貓科動物中的這群超級明星才得以成為焦點。B B C的紀錄片《大貓》既有充滿魅力的畫面,又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反映出貓科動物的本質(zhì),揭示它們是如何為人類帶來驚喜的。
該片分為《天工之城》《大國大朝》《被忽視的生命》《神界與凡間》4輯,用每集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透過“看得見”的空間,將“看不見”的紫禁城建筑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以演繹,為故宮創(chuàng)建出一座超越時空的影像博物館。面對宏偉而神秘的皇家宮殿,《故宮100》將鏡頭深入每一個角落,進行全新的平民化解讀。這里面沒有高高在上的皇權(quán),沒有深沉龐大的浩瀚歷史,只有短小親切、平易近人的講述。比起紀錄片《故宮》里嚴肅的歷史,它更像是茶樓里的評書奇談,把恢宏雄偉的中國第一宮,解構(gòu)成了細細碎碎的輕談小品,即便是懵懂的孩子也可以從中汲取到文化的力量。
//摘自《微型計算機》2021年7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