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偉峰
(廣東粵路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和一般的減震材料相比,彈塑性鋼減隔震支座具有優(yōu)良的性能。彈塑性鋼減隔震支座是金屬材料和塑料材料優(yōu)勢的互補利用,將接觸材料注入到塑料材料中,以此來使得支座的滯回性能更好。并且塑性材料在發(fā)生變形以后,會吸收大量的能量,在這種特性的影響下可以進一步提高材料的減震性能。在加工的過程中該碳塑性減震材料更方便設計,加工時也較容易達標,使用過程中即便有所損耗維修成本也較低,不會造成過大的損失。當遭遇地震時,采取“硬抗”的方式,也能正常工作,無需替換。但地震烈度偏大成為罕遇地震,且限位裝置被切斷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最大程度降低對橋梁的損傷,一是通過支座摩擦來實現(xiàn)減隔振,二是通過彈塑性鋼阻尼元件的耗能來實現(xiàn)減隔振。
在對橋梁抗震進行設計時,需要證實NDQZ支座的減隔振效果,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檢驗,在本文中,以(83+140+83)m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作為研究案例,對其開展實驗工作。此橋梁為雙幅橋,橋塔高度設置為31m,為滿足主梁施工需要,對主塔塔梁進行臨時固結,且確保各塔墩之間具有一定距離,為減少臺帽跨度,橋梁下部結構選擇設置柱式橋臺,橋墩為鉆孔灌注樁基礎。橋區(qū)內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45s,對應抗震基本烈度為VIII度。
塑性鋼減震支座的主要設計原理是將支座固定在整座橋的中間位置,然后再設置活動支座,確保橋梁在安全范圍內進行一定程度的位移。其中考慮到橋梁的整體結構,且即使發(fā)生地震也要確保橋梁的各種性能符合抗震的要求,其相關參數(shù)應符合表1各項數(shù)據(jù)要求,由表1可知,屈服位移為33mm,一次剛度為97.80kN/mm,二次剛度為3.84kN/mm。
表1 NDQZ支座設計參數(shù)
罕遇地震發(fā)生時,需要計算出橋梁支座的最大位移量,支座橫向位移數(shù)值需在一個合理范圍內方可保證設計的合理可靠性,通過計算可知,其最大值為24.8mm,在位移限制40mm內,符合要求。在得到數(shù)據(jù)后,根據(jù)參數(shù)和相關經驗來對防落梁彈塑性球型鋼支座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設定,剪力銷抗剪強度取值為7200kN,支座初始屈服剛度取值為720000kN/m,屈服后剛度取值為72000kN/m。
在發(fā)生地震時,橋梁支座受到地震的影響作用力最大。因此將墩底截面作為控制截面。本文通過對對普通支座和減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發(fā)生的情況下結構響應分別進行計算。通過本次的實驗設計和驗證表明,主橋采用彈塑性防落梁球型鋼支座,橋型為雙幅系桿拱橋模型時,結構是完全對稱的,因此在測量時也只需要比較單側邊墩和中墩底面內力變化值。這樣既保證了測量的準確性又減少了工作量,有利于后期的分析工作??紤]到支座布置的具體狀況,當?shù)卣鸺罘较驗榭v向時,應測量固定端邊墩和中墩墩底,當?shù)卣鸺罘较驗闄M向時,應測量滑動端中墩和固定端中墩的墩底。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2。
表2 關鍵截面地震響應比較
由上面表格各項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安裝減隔振支座后,在縱向地震波作用下,剪力和彎矩減小幅度最大截面均為固定端中墩墩底,分別減小35.54%和32.14%;在橫向地震波作用下,剪力和彎矩減小幅度最大截面均為固定端中墩墩底,分別減小30.44%和26.31%。由此得出結論:在縱橫向地震波作用下,其減隔振效果均有所減小,且取得不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