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卓嘎,四朗玉珍,拉巴次旦,吳金措姆,班旦
(西藏自治區(qū)農(nóng)牧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西藏 拉薩 850009)
三顆針為傳統(tǒng)的中藥、民間藥,用藥歷史悠久、療效廣泛,常用來替代黃柏,主治濕熱瀉痢、黃疸、濕疹、癰腫瘡毒等,《中國藥典》規(guī)定其來源為小檗科小檗同屬多植物的干燥根[1]。全球有500 多種,我國有250 多種,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四川三省地區(qū),其中四川西部、阿壩州、涼山州、川南一帶的三顆針產(chǎn)量豐富且較集中[2]。本屬幾乎都含有極強生物活性的異喹啉類生物堿,其含量與植物的產(chǎn)地、種類、部位等有很大關(guān)系,相關(guān)研究多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以生物堿類化合物為指標作為質(zhì)量標準[3]。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人獸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動物多種感染性死亡,包括敗血癥、心內(nèi)膜炎和膿毒癥等。抗生素的使用及濫用催生并富集了耐藥性菌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已成為最難解決的感染性疾患,關(guān)鍵是其對許多抗生素有多重交叉耐藥[4]。α-溶血素(Hla)是一種重要的外分泌蛋白,大量研究表明Hla 是金葡菌致病過程中最重要的毒力因子,尤其是金葡菌性肺炎、乳房炎和角膜炎[5]。
產(chǎn)地是影響中藥材質(zhì)量的主要因素之一[6],本研究通過HPLC 法測定了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水提取物、醇提取物中的藥根堿、巴馬汀、小檗堿含量并進行比較,分析三顆針藥材在不同產(chǎn)地的含量變化規(guī)律,為開發(fā)利用三顆針植物資源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菌種 金黃色葡萄球菌USA300。
1.2 藥材 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粉末。
1.3 試劑 鹽酸小檗堿、鹽酸藥根堿、鹽酸巴馬汀對照品購自上海某生物科技中心;磷酸、三乙胺購自成都某耗材試劑公司;甲醇(色譜純),乙腈(色譜純),磷酸(色譜純),三乙胺(色譜純),TSB、TSA培養(yǎng)基購自青島某生物技術(shù)公司。
1.4 儀器 高效液相色譜儀,電子分析天平,pH計,超凈工作臺,手提式高壓滅菌器,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旋轉(zhuǎn)蒸發(fā)儀,SZ-9327自動三重純水蒸餾器等。
2.1 三顆針水、醇提取物的制備 取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粉末40 g,以料液比1 g∶10 mL 浸泡30 min后加熱提取2 次,每次1 h。取粉碎的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粉末40 g,用甲醇以料液比1 g∶10 mL靜置3d,提取2次。分別合并兩次提取液,以4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旋蒸濃縮至水提液體積的1/20左右,冷凍干燥后備用。
2.2 HPLC測定三顆針提取物的含量
2.2.1 色譜條件 使用BDS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檢測流動相:0.05 mol/L 磷酸/三乙胺∶乙腈(76∶24,pH=2.4),檢測波長:346 nm,每次進樣量:10 μL,流速:1.0 mL/min。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堿、鹽酸藥根堿、鹽酸巴馬汀對照品,配制成濃度為80、40、20、10、4 μg/mL(鹽酸小檗堿)以及40、20、10、4、2 μg/mL(鹽酸藥根堿、鹽酸巴馬?。┑膶φ掌啡芤?。
2.2.3 線性范圍測定 精密吸取各濃度鹽酸小檗堿對照品溶液、鹽酸藥根堿對照品溶液、鹽酸巴馬汀對照品溶液,分別以10μL進樣,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以進樣量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及線性范圍。
2.2.4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4 μg/mL鹽酸小檗堿、2 μg/mL 鹽酸藥根堿、2 μg/mL 鹽酸巴馬汀進樣5次,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同時記錄平均峰面積、RSD值。
2.2.5 穩(wěn)定性試驗 精密量取同一供試品溶液10 μL,按上述色譜條件分別于0、2、4、6、8、10、12、24 h 分析測定,同時記錄鹽酸小檗堿、鹽酸藥根堿、鹽酸巴馬汀的平均峰面積、RSD值。
2.2.6 樣品含量測定 分別取川產(chǎn)、藏產(chǎn)水提和醇提粉末各0.04 mg,用甲醇定容于5 mL 容量瓶中,搖勻,再取醇提樣品2.5 mL于5 mL容量瓶中,作為樣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重復3次,根據(jù)平均峰面積計算鹽酸小檗堿、鹽酸藥根堿、鹽酸巴馬汀的含量。
2.3 三顆針提取物亞抑菌濃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影響
2.3.1 藥物貯存液的制備 用DMSO(二甲基亞砜)將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別配成500 mg/mL 生藥濃度,分裝于5 mL滅菌離心管,用封口膜封口,置4℃儲藏備用。
2.3.2 藥物最小抑菌濃度的測定 采用微量肉湯稀釋法測定三顆針對金葡菌USA300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其中第1孔至第8孔三顆針的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50、25、12.5、6.25、3.12、1.56、0.78、0.39 mg/mL;第9 孔為陽性對照,培養(yǎng)基中只加菌液;第10 孔為溶劑對照,培養(yǎng)基中只加二甲基亞砜;第11 孔為空白對照。37 ℃條件下靜置培養(yǎng)24 h,肉眼觀察以無菌生長、澄清透明的質(zhì)量濃度為MIC,重復測三次。
2.3.3 亞抑菌濃度下菌株生長曲線的繪制 金黃色葡萄球菌于37 ℃200 r/min 搖床過夜培養(yǎng)16 h 至OD600為0.1,5 000 r/min 離心10 min,用生理鹽水重懸。將菌懸液與TSB 培養(yǎng)基、藥液混合,稀釋成OD600約0.1 的菌懸液,使提取物的終濃度分別為其亞抑菌濃度(1/2MIC、1/4MIC、1/8MIC),以TSB 培養(yǎng)基、菌液為對照,37 ℃恒溫培養(yǎng),分別于0、1、2、3、4、5、6、8、12、24 h 測OD600值,記錄并整理數(shù)據(jù),繪制生長曲線。
2.3.4 結(jié)晶紫染色法檢測生物被膜形成 金黃色葡萄球菌于37 ℃200 r/min 搖床培養(yǎng)16 h,按1∶100 的比例稀釋菌懸液。將菌懸液與TSB 培養(yǎng)基、藥液混合,加入96孔板(200 μL/孔),使提取物的終濃度分別為其亞抑菌濃度(1/2MIC、1/4MIC、1/8MIC),以TSB 培養(yǎng)基、菌液為對照,37 ℃恒溫培養(yǎng)24、48 h,取板,重復三次取平均值。
采用改良后的96孔微孔板BF定量檢測方法檢測:用滅菌后的PBS 洗滌3次,除去雜質(zhì)和浮游菌;取200 μL 甲醇固定15 min 后舍棄甲醇溶液,晾干培養(yǎng)板,每孔加200 μL 0.1%結(jié)晶紫染色液染色15 min,用蒸餾水洗去多余的染色液,晾干;每孔加200 μL 33%冰醋酸溶液溶解結(jié)晶紫,利用酶標儀測定其OD595nm值,重復三次取平均值。
2.3.5 金葡菌溶血能力的測定 將金黃色葡萄球菌接種于TSB 培養(yǎng)基,于37 ℃200 r/min 搖床培養(yǎng)16 h,按100 倍稀釋至新鮮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不同濃度(1/2MIC、1/4MIC、1/8MIC)三顆針提取物于4 mL 離心管中,繼續(xù)搖床培養(yǎng)(37 ℃,200 r/min)16 h,然后以10 000 r/min 離心5 min,收集培養(yǎng)物上清。將400 μL 培養(yǎng)物上清和400 μL 5%脫纖維兔血反應(yīng)體系混勻,然后置于生化培養(yǎng)箱內(nèi)37 ℃孵育20 min,10 000 r/min 離心5 min,收集反應(yīng)體系上清并檢測樣品的吸光度值(OD543nm),重復三次取平均值。
以菌液為對照組,設(shè)定為100%溶血;以TSB為空白組,設(shè)定為0%溶血。每組樣品的溶血比例與對照組作對比。
2.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ANOVA),P<0.05 表示差異顯著;用Prism 8.0 對圖像進行分析。
3.1 標準曲線的繪制 以峰面積為縱坐標,對照品濃度為橫坐標,繪制鹽酸小檗堿、鹽酸藥根堿、鹽酸巴馬汀標準曲線,回歸方程分別為Y=30 975X+15 072,Y=32 395X+30 359,Y=32 87X+1 187.6。結(jié)果表明,鹽酸小檗堿在4~90μg/mL(r=0.9995),鹽酸藥根堿在2~50 μg/mL(r=0.999 7),鹽酸巴馬汀在2~50 μg/mL(r=0.999 6)范圍內(nèi),濃度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3.2 精密度試驗 鹽酸藥根堿、鹽酸巴馬汀、鹽酸小檗堿的精密度見表1。由表1 可見,三者的RSD均小于2%,說明儀器的精密性良好。
表1 精密度試驗結(jié)果
3.3 穩(wěn)定性試驗 結(jié)果見表2、表3。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水提取物、醇提取物樣品在12 h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
3.4 三顆針提取物樣品含量的測定 結(jié)果見表4、表5。三顆針水提取物中藥根堿、巴馬汀、小檗堿的含量分別為0.476 1、0.436 9、4.792 mg/g(川產(chǎn))和0.403 2、2.641 2、4.341 3 mg/g(藏產(chǎn));三顆針醇提取物中藥根堿、巴馬汀、小檗堿的含量分別為0.723、0.631 8、7.945 3 mg/g(川產(chǎn))和0.768 8、5.115 7、8.067 6 mg/g(藏產(chǎn))。
3.5 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水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 均為25 mg/mL,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均為12.5 mg/mL(見表6)。
3.6 三顆針在亞抑菌濃度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的影響 三顆針的抑菌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1/2MIC時仍能在很長時間內(nèi)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1/4MIC仍有較強的抑菌作用,但是比1/2MIC 的抑菌能力弱,1/8MIC濃度時的抑菌作用不明顯。
表2 三顆針水提取物穩(wěn)定性試驗結(jié)果
表3 三顆針醇提取物穩(wěn)定性試驗結(jié)果
表4 三顆針水提取物含量測定結(jié)果 mg/g
表5 三顆針醇提取物含量測定結(jié)果 mg/g
表6 三顆針提取物最小抑菌濃度測定結(jié)果 mg/mL
3.7 三顆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 由圖1、圖2 可知,亞抑菌濃度下的三顆針提取物均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USA300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影響,在24 h 時差異極顯著,在48 h 時1/4MIC 和1/8MIC 的 藥效開始降低。
3.8 三顆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表達的影響 隨著濃度不斷增加,顏色逐漸由紅色變成無色,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在1/2MIC時顏色達到最淺,接近空白組的顏色(P<0.01)。川產(chǎn)、藏產(chǎn)醇提取物在不同濃度下可以使金葡菌的溶血能力下降,對α-溶血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對USA300的抑制作用比水提取物更強,且川產(chǎn)三顆針醇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圖3)。
對三顆針化學成分研究較多的是小檗堿、藥根堿、巴馬汀、小檗胺等季銨類生物堿[7],因此多通過HPLC 法同時測定幾種生物堿含量,以綜合評價三顆針的質(zhì)量。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三顆針醇提取物中的3 種生物堿(藥根堿、巴馬汀和小檗堿)含量均高于水提取物,MIC試驗結(jié)果表明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具有更明顯的抑菌效果,說明甲醇更容易提取三顆針中的有效抑菌物質(zhì)。川產(chǎn)、藏產(chǎn)三顆針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小檗堿;藏產(chǎn)三顆針水提取物、醇提取物中的巴馬汀含量都比川產(chǎn)的高。
圖1 三顆針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24 h的消除作用
圖2 三顆針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48 h的消除作用
圖3 三顆針提取物與USA300培養(yǎng)物上清對兔紅細胞的溶血作用
本試驗表明三顆針醇提取物對USA300 的MIC(25 mg/mL)比水提取物(12.5 mg/mL)更高,抑菌效果更顯著。抗菌活性試驗表明,在三顆針有效活性濃度范圍內(nèi),1/8MIC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幾乎沒什么影響,1/4MIC、1/2MIC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試驗表明,三顆針對USA300 24 h 和48 h的生物被膜均具有抑制和清除作用,且高劑量的清除作用明顯,低劑量時USA300 呈現(xiàn)緩慢增長的趨勢。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后會產(chǎn)生多種毒力因子,特別是α-溶血素能誘導金葡菌產(chǎn)生細胞自噬反應(yīng),引起強烈的組織損傷,破壞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本試驗表明,隨著三顆針提取物濃度的增加,金葡菌溶血能力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亞抑菌濃度下也能抑制致病菌分泌α-溶血素。
三顆針提取物對MRSA 標準菌株USA300 有顯著的抑菌作用,且對USA300 生物被膜的形成和α-溶血素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