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起中國文學,通常是把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并稱的。但是你發(fā)現(xiàn)沒有?其他的體裁,我們多少還有點喜歡的作品,唯獨這漢賦,那是實在讀不動啊。
為什么?太啰嗦了。寫一處皇家宮苑,它能不厭其煩地一花一草地給你寫過去,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而且還有好多生僻的字,真是讀起來沒意思。
但是,最近我看了楊照先生的一段話。他說,你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看漢賦,你得回到那個時代。
漢朝人是第一次意識到這個世界的復雜華美,但沒有合適的辭藻來形容。所以漢賦本質(zhì)上不僅是文學,它還是那個時代的詞典。
他們滿懷欣喜,發(fā)明各種詞匯來分辨不同的色彩、形體、光澤和聲響。就像我們今天面對各種新事物,急著發(fā)明各種新名詞是一樣的。
這種對大放光芒的時代、對新名詞的渴望,本身就是詩意。
(閻斯年薦自《潤·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