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倩,范春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是一種常見的與睡眠相關的呼吸障礙,病人睡眠中上氣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暫停和通氣不足,以夜間打鼾、血氧飽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為主要表現(xiàn),其生活質(zhì)量受到了嚴重影響。OSAHS被認為是一種新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冠心病(CHD)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等)均與OSAHS密切相關[1-2]。Bradley等[3]研究顯示,冠心病病人OSAHS的發(fā)生率為30%~60%,明顯高于一般人群。有研究顯示,隨著OSAHS的加重,多支冠狀動脈病變比例增加[4-5]。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探討中重度OSAHS與冠心病及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連續(xù)入選2016年7月—2019年7月于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心內(nèi)科住院行冠狀動脈造影(CAG),并且因夜間打鼾行多導睡眠監(jiān)測(PSG)的病人共183例,其中男124例,女59例,年齡34~76(57.73±10.53)歲。排除標準: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0.40;中樞性、混合性睡眠呼吸暫停;曾經(jīng)行上氣道手術或目前正接受持續(xù)正壓通氣(CPAP)治療的病人;近期口服鎮(zhèn)靜安眠藥病人。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檢查 收集所有病人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zhì)指數(shù)(BMI)、個人史、家族史及合并疾病等,于入院次日采集病人晨起空腹血樣,檢測血細胞分析、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凝血系列等指標。
1.2.2 多導睡眠監(jiān)測 所有病人在住院期間行一晚床旁多導睡眠監(jiān)測,取得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HI)及夜間血氧飽和度(SpO2),AHI是指每小時的呼吸暫停和低通氣平均次數(shù)。根據(jù)2018年OSAHS診療指南[6],若病人有習慣性打鼾、呼吸中斷或因憋氣從睡眠中醒來等睡眠呼吸暫停的癥狀,同時PSG中每小時發(fā)生呼吸暫?;虻屯狻?次,可診斷為OSAHS,夜間最低SpO2作為參考。OSAHS的嚴重程度分級:AHI每小時5~15次為輕度OSAHS,每小時15~30次為中度OSAHS,每小時>30次為重度OSAHS,夜間最低SpO2在85%~90%為輕度低氧血癥,80%~84%為中度低氧血癥,<80%為重度低氧血癥。本研究將冠心病組病人分為無或輕度OSAHS組(AHI≤每小時15次),即對照組與中重度OSAHS組(AHI>每小時15次)。
1.2.3 CAG檢測 由我院心內(nèi)科經(jīng)驗豐富的介入醫(yī)師對病人進行CAG,并使用 Gensini 評分對CAG結(jié)果進行定量評估。一支或以上主要血管管腔狹窄程度≥50%,診斷為冠心病,狹窄<50%為CAG陰性。冠心病組又根據(jù)受累血管支數(shù),分為單支病變及多支病變(≥2支)。Gensini評分標準, 冠狀動脈血管狹窄1%~25%,26%~50%,51%~75%,76%~90%,91%~99%和100%(完全閉塞)分別計為 1分、2分、4分、8分16分和32分。不同血管及具體節(jié)段對應相應的系數(shù):左主干5分;左前降支近段2.5分,中段1.5分,遠段1分;第一對角支1分;第二對角支0.5分;左回旋支近段2.5分,中段、遠段和后降支1分,后側(cè)支0.5分;右冠近、中遠段和后降支均為1分。Gensini 評分為各分支評分乘以系數(shù)之和。
2.1 根據(jù)CAG檢測結(jié)果分組情況183例病人中,經(jīng)CAG確診72例冠心病病人為冠心病組,111例正常者為CAG正常組,據(jù)AHI對冠心病組病人進一步分組,中重度OSAHS組(AHI>每小時15次,54例)與無或輕度OSAHS組(AHI≤每小時15次,18例)。
2.2 冠心病組與CAG正常組臨床資料及檢驗結(jié)果比較 兩組病人性別、飲酒史、BMI、血脂、中重度低氧血癥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冠心病組中重度OSAHS(AHI>每小時15次)54例(75.0%),CAG正常組中重度OSAHS病人38例(34.2%),中重度OSAHS在冠心病組中患病率明顯高于CAG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冠心病組年齡高于CAG正常組,糖尿病、高血壓病患病率、吸煙史、AHI>每小時15次比率均高于CAG正常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冠心病組和CAG正常組臨床資料及檢驗結(jié)果比較
2.3 中重度OSAHS組與無或輕度OSAHS組CAG結(jié)果比較 中重度OSAHS組與無或輕度OSAHS組多支冠狀動脈受累比率分別為66.7%、22.2%,Gensini評分分別為(42.87±24.60)分、(22.06±14.89)分,中重度OSAHS組多支冠狀動脈病變受累比率及Gensini評分均高于無或輕度OSAHS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中重度OSAHS組與無或輕度OSAHS組CAG結(jié)果比較
2.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冠心病為應變量,以年齡、性別、BMI、吸煙史、高血壓病、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AHI>每小時15次、SpO2<85%等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冠心病危險因素見表3。校正吸煙史[OR=2.271,95%CI( 1.120,4.605)]、糖尿病[OR =4.172,95%CI(1.979,8.798)]、高血壓病[OR=3.815,95%CI(1.438,7.524)]等危險因素后,中重度OSAHS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OR=4.695,95%CI(2.341,9.416),P<0.05]。詳見表3。
表3 CHD與各變量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
OSAHS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24%的成年男性和9%的成年女性產(chǎn)生影響[7]。有研究表明,OSAHS在冠心病病人中的患病率是非冠心病病人的兩倍以上[8],Gottlieb 等[9]在睡眠心臟健康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中年男性病人中,將近70% 的重度OSAHS(AHI≥每小時30次/h)發(fā)展為冠心病。本研究中,中重度OSAHS在冠心病組及CAG正常組中的患病率分別是75.0%、34.2%,前者是后者的2.19倍,多因素回歸分析證明在校正了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后,中重度OSAHS(AHI>每小時15次)是預測冠心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與丁少芳等[10]研究結(jié)果一致。本研究顯示,OSAHS作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對冠心病的影響可能接近已知的傳統(tǒng)冠心病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病)。
Gensini評分可將冠狀動脈病變準確量化,評分越高, 狹窄病變越嚴重。本研究顯示中重度OSAHS組多支血管病變比例及Gensini評分均高于無或輕度OSAHS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吳獻懿等[5]研究結(jié)果一致。國外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OSAHS 病人多支血管病變發(fā)生率高于非OSAHS病人,且冠狀動脈內(nèi)非鈣化斑塊或混合斑塊較非OSAHS 病人增多,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更重[11]。由此可見,OSAHS可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
OSAHS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引起冠狀動脈病變。①交感神經(jīng)激活:OSAHS病人夜間低氧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頸動脈體)后使呼吸中樞及高級神經(jīng)中樞興奮,引起自主神經(jīng)功能改變,交感神經(jīng)激活,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最終引起血壓升高、心肌代謝加快、心率增快,然而交感神經(jīng)興奮冠狀動脈收縮冠狀動脈供血減少,同時血氧分壓低,心肌相對缺血(氧)導致內(nèi)皮損傷,促進斑塊形成。②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生理情況下內(nèi)皮細胞合成分泌的內(nèi)皮源性血管收縮因子內(nèi)皮素(ET)及內(nèi)皮源性血管擴張因子一氧化氮(NO)處于動態(tài)平衡,OSAHS間歇性缺氧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失調(diào),打破此平衡,分泌NO減少,釋放ET增多,導致冠狀動脈及外周血管收縮,加重心肌缺血缺氧[12]。③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OSAHS病人夜間反復的缺氧再氧化,引起氧化應激,活性氧(ROS)蓄積誘發(fā)炎癥級聯(lián)反應產(chǎn)生的多種炎性因子導致內(nèi)皮細胞功能障礙,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④血液流變學改變。OSAHS病人長期間歇性低氧和高碳酸血癥使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增多,紅細胞生成多使得血液黏稠,血流緩慢,為血栓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⑤間接機制。OSAHS間歇性缺氧通過激活RAAS、打破ET-1與NO平衡、興奮交感神經(jīng),使得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長期的高血壓力狀態(tài)常引起微血管病變,易引起冠狀動脈病變,同時,OSAHS間歇性缺氧可能通過影響糖脂代謝[13-14]、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16]間接導致冠心病的發(fā)生,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冠心病病人中OSAHS發(fā)病率較高,OSAHS與冠心病獨立相關,且OSAHS越嚴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更重,分布更廣。
對于有夜間打鼾癥狀的冠心病病人應常規(guī)進行睡眠呼吸監(jiān)測,盡早診斷及干預。對于OSAHS病人在治療OSAHS的同時,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預防冠心病及其他危險因素,降低冠心病發(fā)病率,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