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池菊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茈碧湖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洱源 671200)
奶牛產后綜合癥又稱為生產癱瘓或乳熱癥,中獸醫(yī)稱為胎風及產后風,是乳牛分娩前后突然發(fā)生的一種嚴重代謝疾病,其特征是由干缺而知覺喪失及四肢癱瘓,該病多發(fā)生于飼養(yǎng)良好、5~9歲、第3~6胎的高產奶牛。
1.1.1 進入乳汁鈣過多 分娩前后大量血鈣進入初乳使血鈣濃度急劇降低。
1.1.2 機體動用骨鈣能力降低 試驗結果證明,干奶期母牛甲狀旁腺機能降低,使甲狀旁腺素分泌減少,因而動用骨鈣的能力降低,妊娠末期飼料配合不當,飼喂高鈣低磷飼料,血鈣濃度高,刺激甲狀腺的C細胞分泌的降鈣素增多,同時抑制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導致動用骨鈣的能力降低。
1.1.3 腸道吸收鈣減少 分娩前后從腸道吸收的鈣量減少,也是引起血鈣濃度降低的原因。
1.1.4 胎兒因素 懷孕后期胎兒生長發(fā)育尤其是骨骼發(fā)育較快,使母體骨骼中儲存的鈣大量喪失,因此在分娩時,骨骼中可動用的鈣也大大降低,不能補充分娩時血鈣的喪失。
1.2.1 飼料因素
(1)干奶期精料飼喂過多,奶牛干奶期精料飼喂量太多,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補充過高,大量鈣離子流向乳房,體內血鈣流失嚴重,可誘發(fā)此病。
(2)體內鈣磷比例失衡,有研究證實,奶牛體內鈣磷比例失衡,尤其是奶牛體內鈣磷比例達到1.67:1時,就很容易誘導此病病發(fā)。
(3)飼料中缺碘 試驗結果證明,碘缺乏可造成甲狀腺腫大,從而影響甲狀腺素,降鈣素和甲狀腺素的分泌,使甲狀腺調節(jié)功能失調,從而影響鈣、磷吸收及排出。
(4)飼料中缺鎂 分娩前飼料中鎂的含量不足,導致機體從胃骼中動用鈣的能力降低而誘發(fā)生產癱瘓。
1.2.2 飼養(yǎng)管理因素
(1)光照不足 妊娠期光照不足,VD的合成不足,也影響鈣的吸收。
(2)運動不足 研究結果發(fā)現,妊娠后期母牛運動不足對生產癱瘓的發(fā)病率有一定的誘導作用。
生產過程中,助產方式不當,子宮破裂引起大出血,導致體內血鈣、血磷大量流失,可導致奶牛癱瘓臥地不起;產后,奶牛的產道破損,大面積出血?;蛘呤?,產后消化不良,運動不足,寄生蟲感染,引起慢性消瘦等等,都可導致奶牛產后癱瘓癥狀出現。
多數病例在產后3d之內發(fā)病,個別的在生產過程中或產前數小時發(fā)病,根據產后偏癱臨床表現,典型(重型)和非典型(輕型)2種。
前期:表現興奮不安,緊張亂動,對刺激敏感,采食、排尿及排糞停止,頭和四肢震顫。
中期:由前期很快轉人該階段,表現四肢發(fā)僵,共濟失調,站立困難,終于臥倒。臥地后,頭頸常出現“s”狀彎曲,或頭后轉并于肩胛骨上呈“腦臥式”姿勢,鼻鏡干燥,末梢皮膚撅冷,體溫降低至正常以下,眼神遲鈍及凝視,嗜睡,病覺反射漸次低下,肛門反射消失并松弛,胃腸動消失、頸部痙攣而四肢弛緩;心音減弱,脈搏微弱;呼吸深而緩慢,體溫降低(35~26℃)。
后期:最后病牛處于高度軟弱和抑制狀態(tài),仰臥于地,脈搏
微弱觸不應手,心跳微弱而增數達120次min,壓迫頸靜脈不易膨脹;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易繼發(fā)瘤胃臌氣。若不及時治療,??芍滤?。
治療原則:減少血鈣流失、增加血鈣含量是原則,同時根據臨床癥狀因病施治,對癥下藥。
以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靜脈注射鈣劑和大劑量補充體液,同時采用補糖、抗菌消炎輔助對癥治療,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洱源縣茈碧湖鎮(zhèn)大莊村李某家飼養(yǎng)的奶牛主訴:該牛產后兩天癱瘓不起,之前已請獸醫(yī)治療幾天無效。
臨床癥狀:無糞尿少,氣喘,呼吸64次/min,復試呼吸,心率98次/min,體溫39.8℃,反芻停止,食欲廢絕,臥地不起,產后排出污穢的液體,舌質淡白,初步診斷為產后綜合癥。
治療:1、靜注葡萄糖氯化鈉500ml,磺胺嘧啶鈉20支;葡萄糖氯化鈉500ml,青霉素鉀80萬單位20瓶;葡萄糖氯化鈉500ml,葡萄糖酸鈣20ml×20;葡萄糖氯化鈉500ml,維生素C10ml×10,復合維生素B10×5;葡萄糖氯化鈉500ml,柴胡注射液10ml×5,以上藥物進行分組滴注。2、中藥方劑:大黃60g,枳實30g,厚樸30g,木香25g,神曲160g,麥芽60g,橙皮40g,大棗20g,甘草20g,柴胡20g,以上中藥共同研磨用開水調劑侯溫灌服。
以上治療連續(xù)4d,開始用繩索吊牛,前后各一根進行輔助治療,至第7d痊愈。
中藥用來健脾理氣,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復,使用抗生素來控制肺炎及產后子宮炎。
若生產癱瘓同時伴有其他疾病,需進行有效的對癥治療。如嚴重臌氣,必須穿刺瘤胃放氣,胃腸不適,可用健胃藥。
在上述治療同時,還應加強護理,多加墊草,防止褥瘡,防止跌倒,病后1~2d不可多擠奶,以后逐漸增加擠奶量。
日常飼喂過程中,應精、粗、青飼草飼料合理搭配,并保持每天合理運動,同時還要補充必要的優(yōu)質干草,每年定期驅蟲,如此可有效預防產后癱瘓問題的出現。
為了預防奶牛產后偏癱問題的出現,日常飼喂日糧中至少保證鈣含量在137g,磷含量在85g,混合比例維持在1.67:1為最好。此外,有目的地飼喂酸性飼料,適量添加硫、氯離子等等,都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1)產前3~5d至分娩后3d內,靜脈注射20%葡萄糖酸鈣、25%葡萄糖液各500ml,1次/d。(2)產前3d肌肉注射VD3,每次150~200萬單位,1次/d。
綜上所述,奶牛生產癱瘓是一種危害奶牛生產嚴重的營養(yǎng)代謝病,不但影響畜牧業(yè)的發(fā)展,而且直接影響到養(yǎng)殖戶的經濟利益。同時生產中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善、飼料配方不合理,特別是鈣、磷比例失調的高產奶牛,甲狀腺調節(jié)功能減弱,對本病具有一定的誘導作用,我們要合理而有效地預防,可以降低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