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jié)氣里的皖南,果然雨水豐沛。淅淅瀝瀝的春雨,像一場欲罷不能的戀愛,沒有噼里啪啦的電閃雷鳴,只有不溫不火的纏綿。隨著雨水的深入,氣溫也降了幾度。倒春寒雖沒有嚴冬時的料峭,卻也讓那些裹著雨衣在路邊擺攤賣菜的菜農(nóng)們瑟瑟發(fā)抖。
這是些勤勞的中老年婦女。正月初五,當(dāng)大多數(shù)年輕人還在春節(jié)熱鬧的麻將場上虛擲青春時,她們卻已草草過完年,為生計忙活起來。
早起,擇菜,賣菜,換點小錢貼補家用,氣候變化無常但改變不了她們一如既往勞作的習(xí)慣。
我拎著方便袋睡眼惺忪奔赴菜場。已是上午九點多了,邊走邊琢磨著中午吃什么好。節(jié)日里大魚大肉已經(jīng)讓人的胃腸肥膩不堪,改善一下膳食,是家庭主婦首當(dāng)其沖要考慮的問題。
斜雨細風(fēng)撲打著雨傘,我縮著腦袋前行。菜市場外面的路邊攤上,人已寥寥無幾,有一個面容粗糙的老婦一個勁地對我喊,買點薺菜吧,這是我自己去田里采的,可香了,便宜賣。多少錢啊?我隨口一問。五塊!
她面前的地上攤著一個沾滿雨水的塑料袋,袋里堆著一些略帶褐色的薺菜。我蹲下身子揀了揀。這的確是野生的薺菜,只是略老了一點,我不甚滿意,站起身來想離開。老婦還不甘心在我身后叫著:再便宜點四塊賣給你吧,保證吃起來香著呢。我沒有理會,徑直到菜市場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偌大的菜市場冷冷清清,除了肉案上擺的豐富些,素菜少得可憐且價格奇貴。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最后買了十幾只大蝦、半斤多肉和兩元多錢的餃皮,再次回到老婦的攤前。好吧,這些薺菜我全要了,你我都好回家。老婦笑笑,趕緊起秤。一斤多一點,算了,只收你四元。
付款,老婦站起來欲將塑料袋一把拎給我。因為蹲得過久,許是雙腿發(fā)麻了,她遞菜給我時打了個趔趄,那一瞬我心里一酸,腦海里閃回年少時在苦風(fēng)凄雨中勞作的母親。
寒風(fēng)有越來越強的勢頭,我們瑟縮著,各自匆匆收拾好回家。
野生薺菜實在不好洗,藏污納垢,需要細心摘擇,一遍遍清洗,焯水,再剁碎,和蝦仁、肉末一起攪拌成餡兒。整個過程里,兒子不止一次來觀望。這是什么菜?他很好奇,這個城里娃從未見過薺菜。薺菜,一種野菜。好吃嗎?你吃了就知道啦。兒子摟摟我的腰,又繼續(xù)去玩他的網(wǎng)絡(luò)足球去了。
呈上烹出的美味,才算是合格的主婦。當(dāng)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室內(nèi)的寒氣似乎也被驅(qū)散了。一對父子摩拳擦掌,拿著筷子湊上來夾起餃子扔進嘴里。味道怎么樣???我有點得意地問。不錯,大男人的評價有點矜持。兒子卻不做聲,一連吃了三個才抬起頭來,我狐疑地再次追問:好吃嗎?兒子口含著餃子點了點頭,待他吞下餃子后,才來了一句:有一股暗香。
這真是最好的褒獎。給我,給老婦,也給這野生的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