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世界第三大河流,千百年來滋養(yǎng)著華夏兒女,也贏得了許多文人墨客的青睞。李白寫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杜甫則這樣描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些詩詞多少都有些悲壯孤寂的味道。其他詩人筆下的長江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
盡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陽城。
八月,秋高氣爽,詩人站在浩浩蕩蕩的長江邊向遠處眺望。只見在萬里晴空之下,千百條帆船乘著江風輕巧地駛向遠處。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遠處水天一色,碧水藍天。洞庭湖往南就是繁華的岳陽城了。
詩人贊嘆了長江的一望無際,表達了對長江磅礴氣勢的贊美之情。
江 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大江北面,秋天的陰云一半散去,雨后的烏云依舊在緩慢地移動徘徊。遠處,重重疊疊的青山似乎阻住了江水的去路,然而,船轉(zhuǎn)了個彎,眼前又見到無盡的江水,江面上成片的白帆正漸漸逼近。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遼闊曠遠、幽深淡雅的江南秋江暮云圖。
宿甘露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甘露:指甘露寺,是我國一座著名的佛寺,在今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上,下臨長江。
山頂云氣繞寺而飛,仿佛從枕中生出,千峰仿佛伸手可及。松濤在深谷中呼嘯,細聽仿佛就在床底下席卷而過,其聲嗚咽,令人心戰(zhàn)。如果要看沖天巨浪拍起,只要打開窗戶,那洶涌奔騰的江水就會滾滾撲來。
這首詩頗具氣勢,雖有些夸張,卻寫出了浩浩蕩蕩的長江的氣勢。尤其是后兩句,不直接寫江中巨浪如何,而是說如果要看江中奇景,那就打開窗子:風水相激,波浪翻卷,云氣浩蕩,江水仿佛一下子就會撲進窗里來。一個“放”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在這一瞬間的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