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越南李陳兩朝帝王文學的儒釋道特征

        2020-12-28 02:18:48劉亞瓊梁茂華
        東南亞縱橫 2020年3期
        關鍵詞:越南

        劉亞瓊 梁茂華

        摘要:越南李陳兩朝,封建帝王大多工于詩書、善于詞賦,著述豐富,在越南古典文壇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陳兩朝帝王文學多蘊含濃郁的儒釋道文化特征。探究李陳兩朝越南帝王文學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和越南民族思維發(fā)展的特點,不但能揭示李陳兩朝帝王文學發(fā)展的深層歷史動因,還可管窺中國傳統(tǒng)儒釋道文化在越南歷史發(fā)展中的影響。

        關鍵詞:越南;李陳時期;帝王文學;儒釋道文化;域外漢文化

        [中圖分類號] I333.06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1003-2479(2020)03-102-09

        Abstract:? During the Ly-Tran dynasty in Vietnam, most of the feudal emperors were good at poetry and prose and came up with many writings in this regar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ietnam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imperial literature over that period embodies the rich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Hence, it can not only help reveal the deep historical factor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Vietnamese imperial literature during the Ly and the Tran dynasties, but also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Vietnam b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ietnamese imperial liter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etnamese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 Vietnam; Ly-Tran dynasty; Imperial Literature; Cultur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Extraterritorial Han Culture

        越南李陳兩朝(1009—1400年)的帝王大多博學多才、善于文章,著述豐富,其文學作品在越南古典文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李陳帝王詩文中或多或少都體現(xiàn)著儒釋道文化要素的印記,儒釋道勢力在封建統(tǒng)治中地位的消長深刻影響著這一時期帝王文學的發(fā)展。代表上層主流文化的李陳帝王文學既反映當時社會主流意識的發(fā)展,又對越南文學的發(fā)展方向有著重要影響。儒釋道思想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域外的延展余韻也值得深究。國內(nèi)外學界對越南歷史上的“帝王文學”①這個問題的關注較早,但研究著述略少,且大多傾向于對李陳時期文學風格的整體研究,抑或側(cè)重于某一位帝王的著述,從李陳帝王文學及其思想文化特征這一角度考察仍有頗多空間。本文所述“帝王文學”包括帝王詩作、文章以及與帝王相關的詔書、語錄言談等,由于這些均能反映“帝王文學”作者的思想,故都在本文的考察范圍之內(nèi)。需要指出的是,越南李陳兩個王朝前后歷24帝,凡391年,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最具代表性的李陳兩朝帝王詩文。

        一、儒釋道思想在越南李陳兩朝的發(fā)展

        儒釋道在越南的傳播和發(fā)展歷史悠久。早在郡縣初期,中原儒、道思想就開始陸續(xù)隨中央王朝派遣南下的守牧和文墨之士傳入交趾地區(qū)。幾乎與此同時,印度佛教也經(jīng)海路傳入交趾地區(qū),在羸樓形成佛教中心。趙佗以“詩書化訓國俗”;任延、錫光開創(chuàng)“嶺南華風”;士燮曾病死三日,服仙人董奉仙丹后死而復生;牟子在交州撰著中國第一佛典《理惑論》等歷史記載和神話傳說就是郡縣初期儒釋道在交趾地區(qū)交織傳播的反映。

        唐朝末年,中原王朝崩潰,交州豪強蜂起割據(jù)。968年,丁部領削平十二使君,建立丁朝,并傳承了郡縣時期所奠定的儒釋道文化。及至李朝初年,越南基本上形成了以佛教為主,儒、釋、道并行的宗教文化格局。

        李朝時期,越南統(tǒng)治者奉行國教合一的政策,定佛教為國教,“百姓大半為僧,國內(nèi)到處皆寺”①,佛教極其盛行。陳朝前期,佛教繼續(xù)發(fā)揮強勢作用,陳朝諸帝無不崇奉佛教,出現(xiàn)“帝與僧共治天下”的局面甚至帝亦為僧的情況。此時,道教也與佛教并行發(fā)展,隨著封建統(tǒng)治者的提倡和普通民眾的精神需要,道教融入越南本土信仰和傳統(tǒng)文化中,被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陳朝時期,越南道教迎來發(fā)展史上極為興盛的階段。陳玉龍在《漢文化論綱》中談到:李陳時期,特別是越南陳朝“道教尤其發(fā)達。如陳太宗第六子陳日燏就是一位虔誠的道教信徒。三世國王陳仁宗,晚年棄位隱居,號竹林道士為史家所艷稱;六世國王陳憲宗,晚年亦退而學道,號太虛子;七世國王陳裕宗也奉道教,講究修煉” ②。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推崇下,佛教極其興盛,道教也獲得了發(fā)展,但佛、道影響更側(cè)重于社會風氣,儒家所倡導的綱常禮教、君臣尊卑則更能迎合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更能從積極方面服務于封建制度和統(tǒng)治秩序。因此,李陳諸帝在尊崇佛教、發(fā)展道教的同時,亦積極倡導文教政策,重視用儒家學說和科舉制度選拔官員、推進封建制度建設。例如,神武二年(1070年),李圣宗修建文廟及立下規(guī)定祭祀孔子、周公等。越南史學家陳重金稱越南“有奉祀孔子及諸先賢的文廟,始于此時”③??婆e制度在李朝正式確立并獲得較快發(fā)展?!洞笤绞酚浫珪だ罴o》曰:李仁宗(1066—1127年)太寧四年(1075年),春二月,“詔選明經(jīng)博學及試儒學三場,黎文盛中選,進侍帝學”④。自李高宗(1173—1210年)時期起,越南道教也被納入國家科舉選士之列,形成儒釋道并試的局面。據(jù)《大越史略》卷三記載,貞符四年(1179年),孟冬,李高宗“御崇章殿試三教子弟辦寫古詩及賦、詩、經(jīng)義、運筭等科”?!稓J定越史通鑒綱目·正編》卷五記載,天資嘉瑞十年(1195年),“初試三教。以化儒、道、釋試士,中者賜出身”。儒釋道并試在促進儒學發(fā)展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三者的融合與發(fā)展。陳朝時期,科舉更趨制度化,儒學和孔子的地位也進一步提高。陳太宗(1218—1277年)建初八年(1225年)即開科取士,1239年再次開科取士,1246年“定大比取士,以七年為準”。據(jù)《大越史記全書》記載,為培養(yǎng)貴族子弟,1253年,陳太宗正式設立國學院,選文臣從臣子弟入學,詔天下名士在國學院講授“四書五經(jīng)”①。陳朝后期,隨著封建政治制度的加強、儒士階層的不斷崛起,儒家思想在越南思想政治和社會文化等領域逐漸趨向主導,佛教的長期優(yōu)勢地位逐漸減弱。至陳朝末年陳順宗(1378—1399年)時,越南首次出現(xiàn)了自主時期以來對佛、道的嚴格限制。至此,佛教的正統(tǒng)地位開始下降,道教的發(fā)展亦受到影響,儒學日益奠定后世獨尊的基礎。總體而言,相較于佛、儒,李陳時期的道教作用有限?!暗澜淌冀K沒有佛教那樣信徒眾多,也未取得儒學那樣作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②,而是常與民間信仰相結合,潛移默化在社會的各個方面。

        綜上而言,李陳兩朝儒釋道在并存發(fā)展的同時,仍然保持著各自獨立的形態(tài),隨著相互間在觀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斷地交流、融合與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從外在功能的互補深入到內(nèi)在思想上的融通,這與越南自開啟自主封建王朝以來遵循的化儒釋道三者之韻,服務封建統(tǒng)治、教化禮儀的治國觀念一脈相承,即一切益統(tǒng)之道,皆可為用。溯其源,無疑是受到中國封建統(tǒng)治觀念的影響③。

        誠然,上述儒釋道文化的格局和底蘊必然會體現(xiàn)在李陳帝王文學的作品中;李陳帝王因他們的特殊身份將對越南后世文學以及儒釋道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二、越南李陳兩朝帝王文學中的儒家思想

        以儒家思想為重要內(nèi)容的漢文化對越南歷史發(fā)展影響深遠。儒家思想作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與帝王和政治密不可分。建國之初,越南統(tǒng)治者即效仿中國的封建制度,實行文教統(tǒng)治。隨著封建統(tǒng)治的發(fā)展、科舉制度的完善,儒家思想的地位日益提高,李陳兩朝帝王文學創(chuàng)作內(nèi)容與題材上的儒家文化特征日趨明顯,這在諸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全面而深刻的反映。

        (一)李陳帝王文學中的忠孝仁義觀

        帝王作為國家統(tǒng)治者的特殊身份,其文學作品的政治性十分明顯,體現(xiàn)帝王仁政的詩文不一而足。李圣宗(1023—1072年)《遇大寒謂左右百官》云:“朕居深宮之中,御獸炭,襲狐裘,冷氣猶且如此。況囚人在囹圄之中,受縲絏之苦。曲直未分,腹之不充,形之不蓋,一為寒風所逼,豈不死于無辜。朕甚憐憫之。其令有司發(fā)衾席,及飯日二次給之。”④ 《顧洞天公主謂御史》:“吾之愛吾子亦猶天下父母愛其子也。百姓無知自冒典憲,吾甚憐憫焉,應自今以后,罪無輕重,一從寬宥?!雹?李太宗(1000—1054年)《赦稅詔》言: “遠事征伐, 妨奪儂功。豈料今冬,得大豐熟。茍百姓之既足,則朕熟不足?其賜天下今年稅錢之半,以慰跋涉之勞?!标惷髯谝嘣髟姟读x安竹殿》:“生民一視我胞同,四海何心使困窮。蕭祖不知高祖意,未央虛費潤青紅?!雹抟詽h高祖批判蕭何修建輝煌的未央宮殿勞民傷財來批判修建義安宮之事,表達了陳明宗設身處地體恤百姓之情。

        “忠君愛國”作為儒家仁政治國的內(nèi)涵,一直被封建帝王所倡導。李朝太宗皇帝李佛瑪在《與左右議事》中提到“三王爭位”①之事言:“太子因謂左右曰。我于兄弟無所豪負。今三王行不義,忘先帝之遺命,欲圖大位。卿等以為何”,“仁義等皆再拜曰:死君之難,臣等之職分,今既得死其所,將復何詞”②。李仁義對太宗所表現(xiàn)的忠心其實反映了儒家思想影響下的“忠君”觀念。到了陳朝時期,儒家思想更加超越于禪佛思想之上,反復用來鞏固宣揚忠君愛國、扶持社稷等觀念。陳圣宗稱贊陳朝名臣陳光啟詩曰:“一代功名天下有,兩朝忠孝世間無?!雹?陳圣宗作詩惋惜南宋忠臣陳仲微,贊揚其忠君愛國的品質(zhì)。詩《挽陳仲微》曰:“痛哭江南老巨卿,東風濕淚為傷情;無端天上編年月,不管人間有死生;萬疊白云遮故宅,一堆黃壤覆香名;回天力量隨流水,流水灘頭共不平。”④ 陳仲微是南宋忠臣,南宋滅亡時,拒不投降元朝而遠逃安南。仲微曾以詩明志曰: “死為越國歸鄉(xiāng)鬼, 生作南朝拒諫臣?!?/p>

        (二)李陳帝王文學中對皇子的儒家教化

        李陳兩朝帝王文學中有很多以體現(xiàn)綱常倫理、以對皇子的訓誡為內(nèi)容的文學作品。1251年,陳太宗親寫銘文以儒家倫常和美德賜教皇子,《大越史記全書·陳記》記載:“上親寫銘文,賜諸皇子,教以忠孝、和遜、溫良、恭儉?!标愃囎冢?370—1372年)曾主持編纂《皇訓》《葆和馀筆》《帝箴》三部書籍,皆用于教化皇子?!痘视枴纷?371年,包含14個章節(jié)。《帝箴》是一首長詩,全詩150句,撰于1372年,是陳藝宗編撰并題頒于陳睿宗即位時。《葆和馀筆》亦稱《葆和殿馀筆》,約撰于1383年年末至1384年年初,由陳藝宗主持、阮貿(mào)先和潘義編纂、陶思積作序,全書共8卷,主要記錄一些有教化訓誡作用的事跡來教育陳廢帝,這些書籍今已失傳⑤。此外,《大越史記全書》也記載了陳明宗的《舉善惡人物以示皇子論》:“善惡當對,攀不可偏廢也。吾子果賢耶。文善必從而師之。問惡耶。惡而避之。善惡皆可師也,如不賢耶。何待見惡而后為。如太康失德。則前王逸豫而效之耶。隋煬帝口道堯舜而其所行反為桀紂。其見善而效之耶?!雹揸惷髯谝?jīng)據(jù)典、言傳身教,勸誡皇子分辨善惡,以史為鑒,修身養(yǎng)性,以成明君。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對越南封建制度的強化與政論文體的發(fā)展有深刻影響。

        (三)李陳帝王文學中的儒家華夷觀念

        中國自古倡導的“華夷秩序”觀念⑦也深刻地影響著越南歷史的發(fā)展。由于長期的從屬地位,歷史上的越南統(tǒng)治者在某種層面上也默認并遵守這種“華夷秩序”⑧,與此同時,還效仿這種關系,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政治朝貢關系,即“亞宗藩”關系⑨。這些思想觀念亦在李陳兩朝的帝王詩文中得到反映。

        1. “華夷秩序”觀

        在古代東亞地區(qū),以中華文明的強大勢差為基礎,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四夷事華夏”的古代國際關系,即“華夷”理念,這一觀念對于古代越南歷史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陳藝宗曾作詩《送北使牛亮》為明朝使者踐行。詩云:“安南老臣不能詩,空對金樽送客歸。圓傘山青瀘水碧,隨風直入五云飛?!标愃囎谧鳛榛实?,在明朝使節(jié)面前自稱“安南老臣”,表現(xiàn)出相當謙遜的姿態(tài),這是由當時中越兩國關系——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系決定的①。陳明宗《越界》(《國音詩集》和《全越詩錄》皆有收錄)詩云:“四明相接界,只隔馬牛風,言語無多別,衣冠不可同,月生蛟室冷,日落鱷渾空,肯限華夷外,齊登壽域中?!痹娭幸浴叭A”稱中國,接受中國對周邊“夷”之稱謂,陳明宗的心理體現(xiàn)了藩屬時期越南認同并接受這一華夷秩序。該詩末尾表達的是不管是華夏還是夷族皆能“齊登壽域”,亦是一種民族自尊心上升、不甘為臣的心態(tài)。這首詩很好地反映了當時越南的民族心理狀態(tài),體現(xiàn)出當時越南的民族意識和國家獨立觀念已有所發(fā)展。

        2. “亞宗藩關系”

        在歷史上,越南封建統(tǒng)治者常常一方面對作為“天朝”“上邦”的中國“歲修職貢”;一方面又儼然以“漢土”“中華”自居,視其他鄰邦為“蠻夷”,同時亦模仿中國,把宗藩模式應用于其與周邊其他國家的政治關系之中②。李陳時期,越南曾多次以周邊國家和地區(qū)不恪守藩臣之禮、怠修職貢為由發(fā)動戰(zhàn)爭,迫使周邊地區(qū)不斷向自己朝貢以確立自己的“宗主國”地位,嘗試構建以越南為中心的“亞宗藩”朝貢體系??v觀李陳兩朝越南與占城關系的歷史,幾乎是一部二者之間的戰(zhàn)爭史。這些戰(zhàn)事在帝王的文學作品中亦有跡可循。公元1311年,陳英宗(1276—1320年)征占城時所作《征占城還舟泊福城》一詩,詩下片言“萬隊旌旗光海藏,五更蕭鼓落天宮,船窗一枕江湖暖,不復油幢入夢中”,描寫了激烈戰(zhàn)事中苦中作樂的帝王感懷。據(jù)《大越史記全書》記載, 李朝統(tǒng)治的二百多年間,占城曾向越南朝貢達二十余次。

        李朝開國太祖李公蘊深諳道教風水,立國之初的順天元年(1010年),李公蘊便下詔遷都大羅城(今河內(nèi)),即唐朝都護李元嘉、高駢根據(jù)風水理論在此興建的府治寶地。其《遷都詔》曰:“昔商家至盤庚五遷,周室迨成王三徙。豈三代之數(shù)君徇于己私,妄自遷徙?以其圖大宅中,為億萬世子孫之計。上謹天命,下因民志,茍有便輒改,故國祚延長,風俗富阜。而丁、黎二家,乃徇己私,忽天命,罔蹈商周之跡,常安厥邑于茲,致世代弗長,算數(shù)短促,百姓耗損,萬物失宜。朕甚痛之,不得不徙!況高王故都大羅城,宅天地區(qū)域之中,得龍蟠虎踞之勢,正南北東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廣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塏。民居蔑昏墊之困,萬物極蕃阜之豐。遍覽越邦,斯為勝地。誠四方輻輳之要會,為萬世帝師之上都。朕欲因此地利以定厥居?!雹谠t文全篇頗強調(diào)風水地勢。李太祖認為,丁、黎兩朝國祚短促是因為其都城華閭風水欠佳,不宜作為帝王都城,故而借鑒中國商、周遷都營邑的歷史經(jīng)驗,下詔遷都。

        李陳時期,諸位帝王亦崇信醮儀方術。李朝開國太祖李公蘊即借助符讖起家,李陳諸帝亦都借助符讖來受天命、化民心,維護正統(tǒng)。有學者認為,“陳朝國王及王族多有為道士者,虔誠的道教徒更是比比皆是。皇上有疾,命道士行安鎮(zhèn)符法。無子,則請道士為帝祈嗣。求延年益壽,則設醮以祈禱。國王年老,或退而學道,或棄位隱居以成道,且極為講究修煉之法”③。陳圣宗有詩《題玄天洞》云:“云掩玄天洞,煙開玉帝家,步虛聲寄寄,鳥散落山花?!贝嗽娧约靶於?,據(jù)武芳瑅《公馀捷記》記載,因陳朝一位名玄云的道士曾在此修行而得皇帝賜名玄天洞④。玄天洞邊云煙繚繞不可窺探,只聽得誦經(jīng)聲悠遠縹緲,表現(xiàn)出陳圣宗皇帝對道家的敬畏之心。李陳時期,帝王使用醮儀方術卜測國運戰(zhàn)事兇吉亦是常事。越南《李陳詩文·壓浪真人》記載,李太宗親征占城,遭遇風浪,幸得道士施法相助,后來,太宗冊封該道士為“壓浪真人”①?!洞笤绞酚浫珪け炯o》卷五亦記載,陳仁宗于重興五年(1289年)“以馮士周為行遣”;重興八年(1292年),“以陳時見為安康路安撫”,這兩人皆因占準了戰(zhàn)爭的勝負而受到重賞。

        (二)李陳帝王詩文中的老莊哲學

        李陳封建帝王的思想受道教的老莊哲學影響也頗深。陳仁宗畢生傾力于佛禪思想和治國揚佛,也醉心自在逍遙、聽其自然的道家老莊哲學。陳仁宗所開創(chuàng)的“竹林禪派”其實是繼承了唐代“無言通派”的體系②。佛教在中國于東漢傳入后,首先被附于黃老之學,魏晉時期則依附于玄學。佛教與道家文化相結合,依附道教宏傳,不免浸染道家思想。朱熹言,佛教之“空”,是為借用老子之“無”用以詮釋。所以“疑得佛家初來中國,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經(jīng),如說空處是也”③。具體來說,“如遠、肇法師之徒,只是談莊老,后來人亦多以莊老助禪”,晉宋時的佛教教義、慧遠和僧肇等人的著作以及后起的禪宗皆與老莊學說聯(lián)系密切④。繼承唐代佛教體系的陳仁宗的佛學理念也自然蘊含著道家的哲學。陳仁宗喜好遁跡山林,徜徉于人跡罕見之處,悠游自在,聽雨聞風。雖然他常言“佛在家中,莫要遠求”,但其詩里行間無不體現(xiàn)著逍遙自在、醉心自然的心境。例如,《居塵樂道》第十回中說:“荒山寂林,乃是逸士逍遙處;孤寺清庵,實即道人游覓景”;《得趣林間成道》詩云:“且置惡運,尋處養(yǎng)身幽境高山,隱身山野。猿跳虎喜,與我為友;山壑寂靜,身心俱舍。清閑無事,清掃落花;侍奉天佛,日夜香火”;《山房漫興》中曰:“誰縛更將求解脫,不凡何必覓神仙。猿閑馬倦人應老,依舊云莊一榻眠。是非言逐朝花落,名利心隨夜雨寒?;ūM雨晴山寂寂,一聲啼鳥又春殘?!?/p>

        五、越南李陳兩朝帝王文學中的儒釋道融和

        李陳時期,儒釋道三者并存發(fā)展,自李朝始即已推行的儒釋道并試政策使得不少越南學者的學說思想中儒釋道思想常??梢圆⒁?,包括鬼神之說也兼容其中。李陳帝王多是飽浸儒學的優(yōu)博之士,又是精研佛理、通曉禪旨的學者。在他們的思想和為政實踐中將儒釋道諸說融為一體,靈活運用⑤。陳太宗在為《禪宗指南》一書所作的序言中說:“開啟愚昧之法,曉諭生死之理之捷徑,蓋佛之大;為后世之稱桿之法則,蓋先圣之重責”,“今朕何不以先圣之仁為己任,佛之教誨為己之教誨!”⑥ 陳仁宗認為,佛法即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中庸”,佛法不離世間法。陳仁宗曾在安子山一邊修禪、一邊煉丹,儒釋道兼容,亦佛亦仙。1308年,得知天瑞公主病重的消息后,陳仁宗從安子山回京探望,歸程中作《題古州鄉(xiāng)村寺》一詩:“世數(shù)一索莫,時情兩海銀,魔宮渾管甚,佛國不滕春。”⑦ 詩中“海銀”一詞,實為“銀?!保瑸楹享嵵?。中國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詩云:“凍合玉樓寒起凜,光交銀海眩生花?!钡兰医?jīng)書中常稱肩骨為玉樓,眼睛為云海,這里實則化用道家“銀?!?,佛道相容,展現(xiàn)了陳仁宗對人世生死的感慨。李仁宗(1066—1128年)亦曾作詩《贊覺海禪師通玄道人》贊嘆佛道玄妙、各有千秋,皆可稱道:“覺海心如海,通玄道又玄。神通兼變化,一佛一神仙。”

        總之,越南李陳諸帝融儒釋道之和、化詩文賦之韻,成禮禪道之統(tǒng),鞏固統(tǒng)治、教化民俗,兼而為之,也體現(xiàn)了貫穿越南整個社會文化中“三教一源”的顯著特征,體現(xiàn)著越南民族思維和思想發(fā)展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越南)吳士連等撰,陳荊和點校:《大越史記全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出版社,1984年版。

        2. 陳玉龍等:《漢文化論綱: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

        交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3. 宇汝松:《道教南傳越南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7年版。

        4. (越南)陳重金著,戴可來譯:《越南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

        5. 賀圣達:《東南亞文化發(fā)展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 《陳寅恪論“儒釋道”》,《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1993年第3期。

        7. (越南)陶方平等:《李陳詩文集》,第一、二、三卷,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77年版。

        8. (越南)潘孚先撰:《越音詩集》,越南漢喃研究院館藏,館藏編號:A.1925。

        9. (宋)石介撰:《中國論》,載陳植鍔點校:《徂徠石先生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

        10. 戴可來:《略論古代中國和越南之間的宗藩關系》,《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

        11. 于在照:《越南文學史》,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版。

        12. 孫建黨:《“華夷”觀念在越南的影響與阮朝對周邊國家的亞宗藩關系》,《許昌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13. (元)元惠宗敕編:《宋季三朝政要》,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版。

        14. (越南)黎崱撰,武尚清點校:《安南志略》,北京:中華書局, 1995年版。

        15.于在照:《試論越南古代帝王文學》,《東南亞縱橫》2006年第7期。

        16. 王民同:《越南李朝和陳朝封建統(tǒng)治的特點及其對外戰(zhàn)爭》,《云南社會科學》1988年第4期。

        17. (越南)《圣燈語錄》,越南漢喃研究院館藏,館藏編號:A.2569。

        18. (越南)黎貴惇撰:《全越詩錄》,越南漢喃研究院館藏,館藏編號:A.1262。

        19. (宋)朱熹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宋咸淳元年(1265)建安書院刻,宋元明遞修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

        20. 黃心川主編:《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于向東、蔡德貴主編:《越南卷·猶太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頁。

        21. (越南)武芳瑅撰:《公馀捷記》,景興十六年(1755),越南漢喃研究院館藏,館藏編號:A.44。

        22. 方懷忍:《越南竹林派禪宗創(chuàng)始人陳仁宗的禪學思想》,《佛學研究》1994年第1期。

        (責任編輯:周中堅)

        猜你喜歡
        越南
        從獨尊到廢除:漢字在越南的命運考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2
        讀圖
        越南Vedana餐廳
        越南·河靜省
        越南PHU My花園
        越南YAM餐廳
        越南Chicland酒店
        N?M·現(xiàn)代越南菜餐廳
        越南百里“銀灘”
        從越南化肥廠提前停產(chǎn)說起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下载| 亚洲成AV人片无码不卡|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五月综合婷久狠狠 |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300部国产真实乱|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www666|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熟女精品免费| 少妇高潮在线精品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电影|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av日韩av综合aⅴxxx| 中日韩字幕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91九色免费视频|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国产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的特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久久噜噜噜|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二区|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 熟女人妻中文字幕av|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你懂的视频网站亚洲视频| 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 第1页 |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一区五码在线| 日韩av综合色区人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点|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