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福泉
摘要: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班級文化建設應與校園特色文化相融合,做到與校園特色文化一脈相承。學??赏ㄟ^墻面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班級活動、研學旅行彰顯班級文化的特色、突顯班級文化的內涵、體現(xiàn)班級文化的價值、實現(xiàn)班級文化的內化、深化班級文化的途徑。
關鍵詞:班級建設;儒家文化;思想共識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20)15-0063-02
班級文化是班級所有成員共同的信念、態(tài)度和價值觀,它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融匯到班級所有成員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并逐漸內化到他們的行為習慣中。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結晶。學校深化儒家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當下拓展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墻面文化彰顯班級文化的特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則,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笨梢?,墻面文化是一種有效的、直接的育人方式,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效。
教室墻面文化包括黑板報、班級展板、每日“論語”以及其他可用的墻面。具體為:學校黑板報每月定期更新,主題皆和儒家文化相關,如孔子生平、孔子故事等;班級展板可以提供給學生展示才藝的場地。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儒家文化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可以從“我畫筆下的孔子”“我心中的文化”及傳統(tǒng)經(jīng)典語句書法等方面入手;每日“論語”,即讓學生每天掌握一條經(jīng)典勵志名言;其他可用墻面可以張掛儒家經(jīng)典名句、名人名言、名人頭像等。
二、制度文化突顯班級文化的內涵
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關鍵,它一般是由學生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起草、討論、表決后制定再組織實施的。除了包括《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小學生守則》《班級公約》等常規(guī)的制度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制定體現(xiàn)儒家文化特色的規(guī)章制度。如可以把“禮義廉恥”作為學生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可以將儒家文化浸潤到學生的常規(guī)行為中,使其將講文明視為一種美德;可以監(jiān)督學生的言行舉止,如出現(xiàn)不孝敬父母、不尊重教師的行為者,則不能參加優(yōu)秀學生的評選等。
三、精神文化體現(xiàn)班級文化的價值
精神文化是一種觀念文化,主要表現(xiàn)為班級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等。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一個班級保持生機與活力的源泉,因此,積極向上的文化能保證班集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班級精神文化包括班名、班訓、班歌、班徽、班級口號等,這所有的設計都可以和儒家文化相關。如班訓可以為: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班歌可以使用顏回的《志向歌》;班級口號可以為“敏于事,慎于言,勤于學,毀于隨”。通過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旨在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形成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思想共識和建設目標。
四、班級活動實現(xiàn)班級文化的內化
(一)經(jīng)典誦讀常態(tài)化
班級經(jīng)典誦讀的內容除了《論語》之外,還有《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孟子》《中庸》《大學》等。誦讀的時間主要為早讀時、午休后上課前、放學后等零碎時間。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搭建積極展示的平臺,可通過開展“經(jīng)典誦讀大賽”讓班級里的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斷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真正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融入學生的生活。
(二)儒家故事“周周講”
所謂儒家故事“周周講”是指在每周班會課上,教師可以安排一名學生以儒家故事為基礎,通過瀏覽書籍或網(wǎng)絡搜索的方式詳查相關細節(jié),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儒家故事講給同學聽。這不是一個照本宣科的過程,而是一個探究學習的過程,一個深入理解和內化的過程。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故事做成PPT,這樣可以使其顯得更加生動、更加真實。此外,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講解做出評價,也可以安排其他的同學進行評價,并將最后的評價結果作為所講學生的成績。按照此種方式,學校每月會對月冠軍進行表揚;每學期會對學期冠軍進行表彰;每學年會對年度冠軍進行獎勵。這樣,既可以有效調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又可以使儒家文化的精髓逐漸內化到學生的行為之中。
五、研學旅行是深化班級文化的途徑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考慮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能力,安排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研學旅行?!蓖瑫r,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指出,“研學旅行要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注重系統(tǒng)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成長空間。”由此可見,基于儒家文化的班級文化建設應開展好與儒家文化相關的研學旅行。
例如,為了使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孔廟、孔林、孔府的文化氛圍,學??梢苑e極與山東曲阜孔子文化學院等學校進行對接,組織班級部分學生參與研學旅行。在研學旅行之前,學生們需認真研究、明確將要探訪的地方,并確定研究內容。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當?shù)氐奈幕瘜W院學習剪紙、練習書法、彈就古琴等。此外,還需為學生專門安排一名當?shù)氐膶в?,以便為學生做詳細的講解。研學旅行之后,學生們要把自己研學旅行的經(jīng)歷制作成PPT,與沒有去的同學分享研學心得。在研學旅行的促進下,學生會從研學地帶回更深刻的文化體驗,這不僅會影響與改變學生的精神風貌,也會對班級文化的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