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翀
摘 ?要:高校作為祖國未來棟梁之才的培養(yǎng)基地,是廣大學生的美好憧憬之所。終身體育是我國現(xiàn)階段高校體育教育所要實現(xiàn)的終極目標,為了加強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促進學生加入體育教學實踐以及參加體育活動的能動性。該文針對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旨在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目標,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及實現(xiàn)措施。
關鍵詞:終身體育 ?高校體育教學 ?主觀能動性 ?探索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0(b)-0149-03
Abstract: As the training base of the future pillars of the motherl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place where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have a good vision.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t this stag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promo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ifelong spor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ubjective initiative; Exploration
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除了掌握基本技能知識以外,擁有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尤為重要。因此,高校的體育教育擔負起越來越重要的責任,為了更好地為國家輸送人才,體育教育改革在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但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摸索,探究問題的原因所在,剖析問題,找到對應的應對之法,這對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全民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終身體育思想的概念
作為現(xiàn)代體育的思潮——終身體育,主要包括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終身系統(tǒng)化學習體育知識兩個方面的內容。當然,終身體育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有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讓體育鍛煉成為自己的興趣所在,成為點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終身體育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理念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有意識地參與到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的體育活動中去,培養(yǎng)并增加終身體育的理念。終身體育關乎一個人一生各個階段的成長階段,并讓一個人終生受益。它能夠增強一個人的整體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提升意志品質和抗壓能力。如果一個人可以堅持終身體育,首先,會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讓整個人更有活力,同時,通過日積月累的鍛煉,讓他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體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成為生活中的強者。而當他步入老年階段時,則會顯得比同齡人要年輕,提高老年生活的水平。當今社會,隨著社會、工作、家庭各方面壓力的增加,人們的“亞健康”狀態(tài)在不斷趨于普遍,人們的整體身體素質也在越來越差,通過傳統(tǒng)的理療、藥物只能起到延緩甚至是治標不治本的作用。人們應該真正地意識到,只有通過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提升整體身體素質,才能達到長效免疫力的目的。終身體育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正能量的體現(xiàn),它能讓你帶動身邊的人更積極地做事,也能以一種更好地態(tài)度生活下去。
2 ?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之間的聯(lián)系
對于經歷學生時代的人來講,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第一,終身體育作為高校體育發(fā)展的目標和延續(xù),引領著高校體育不斷前行,指導著它的前行道路和方向。第二,高校體育對學生來說,可以看成是終身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終身體育理念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三,健康是體育健身的終極目標,因而,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之間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第四,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在個別活動上趨于類似,甚至相同,例如足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都是兩者兼具的體育形式。
3 ?終身體育思想對大學體育發(fā)展的重要性
3.1 有利于增加大學體育對人才的培養(yǎng)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普通民眾,也適用于學生,而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更要肩負起輸送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何為優(yōu)秀的人才?第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第二,要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品質。而作為重要的第二點,就要從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不斷地滲透,讓體育精神滲入到學生中生活的點點滴滴。首先,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增強學生體育精神層面的熏陶;其次,也要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身參與到體育教學實踐中來,感受體育的魅力所在,多參加集體體育教育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1995年《中國體育報》中的調查顯示,高學歷的各行業(yè)人員中有85%的人沒有體育鍛煉習慣和體育鍛煉能力,而他們的壽命比同期人口短9年。身體是根基、是載體,再豐富的知識儲備,也要有堅實的承受載體——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發(fā)光發(fā)熱,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3.2 有利于中國特色的體育理論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自省的發(fā)展過程。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地探索適合中國發(fā)展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實踐中反復推敲,反復驗證,最終逐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體系。伴隨著中國的發(fā)展,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同樣伴隨著主體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更新,而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斷摸索、前行,而經過不斷地實踐,發(fā)現(xiàn)終身體育思想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從傳統(tǒng)的傳授體育知識轉變?yōu)閭魇隗w育理念、播撒體育思想意識,更深層次地結合了校園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教育,從根本上表達了體育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
4 ?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4.1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問題
目前,部分高校仍然奉行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對學生仍采用舊教材進行教學,教學項目也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足球、排球、籃球、乒乓球及羽毛球等球類運動及長短跑等田徑項目中,這很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易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進而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也就很難達到提升高效體育教學工作質量及終身體育的目標。除此之外,舊體育教材往往普遍存在知識點零碎、知識面不集中的缺點,這也就造成了體育老師不能很好地對課程重點進行把控,課堂發(fā)揮比較隨意,教學思路往往是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很難系統(tǒng)性、科學性地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進行傳播和實踐。
4.2 體育教學模式單一
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理念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往往缺少學科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過分保守和單一,因材施教難以落實,授課安排方式“一刀切”。這也造成了體育教學課程不能很好地適應新一代青年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結果往往是不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也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3 教學評價體系單一、不科學
目前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注重更多的是結果性評價,對于過程往往是視而不見,這就往往會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這一事實,卻無力改變,這顯然是不對的。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評價制度,應該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兼顧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更好地指導學生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5 ?終身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對策
5.1 在教育之中將終身體育的理念貫徹其中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4句話可謂至理名言。從終身體育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從思想方面著手,發(fā)動全體高校將終身體育的理念植入廣大學生的頭腦中去,讓學生從思想上認知終身體育的重要性。
5.2 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調整
當今社會最流行的就是定制化服務,就是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客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將客戶滿意最大化,這是一種市場營銷的理念,我們可以把這一思想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理念中來。首先,我們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增強新穎性和互動性,比如跆拳道、游泳、瑜伽、交際舞、健美操等,轉變學生對體育傳統(tǒng)教學項目厭煩的局面,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實用性。同時,學生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對教學科目進行課程選擇,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也能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指引方向,找出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
5.3 注意用終身體育的目標來引導學生
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對體育知識的理解程度,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習慣,讓他們發(fā)動自我意識來參與更多的體育運動,而不是傳統(tǒng)的說教式體育教學模式。同時,教師應該宏觀、長遠地看待學生的體育教育,以終身體育為目標引導學生參與喜愛的體育運動,進而讓學生培養(yǎng)出終身體育的習慣。
5.4 根據教學模式完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一種科學的教學評價制度,應該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兼顧學習成績和日常課堂的表現(xiàn)評價,更好地指導學生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也就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首先要做到客觀公正,客觀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基本身體情況,對每個學生給予相應的權重比分,讓每個學生都不能掉隊,應該適當給予身體素質較差和平時不愛好體育運動的學生鼓勵,提升其鍛煉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終身體育的方向。
5.5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協(xié)助大學生建立終身體育意識
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往往比較明確,教師是主動者、領導者、組織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學生往往被動地參與到這個游戲中來,被動地接受老師安排給的一切。這種模式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學生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就不能很好地對老師的安排做出自我意識的反應。新課標教學強調的是師生間的民主關系。
6 ?結語
綜上所述,終身體育理念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找出自己終體育的方向,堅持這一方向變?yōu)樽约旱牧晳T,進而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目的。而教師是學生尋求這一方向的引線和助推劑,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要鼓勵教師背后付出更多的工作,積極開展更多的有意義的體育教學項目。
參考文獻
[1] 徐韻.終身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初探[J].體育世界:學術版,2020(1):133,135.
[2] 陳曉武.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 ? ? 研究[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8(3):85-87.
[3] 王安.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究[J]. ? ? ? ? ? ? ?藝術科技,2017,30(9):331-332.
[4] 錢婭艷,張君,張勝.中美德日四國體育教學思想的比較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4):33-37.
[5] 劉毅,陳冬亮.淺談高校體育與素質教育、終身體育的接軌[J].體育科學研究,2015(2):78-82.
[6] 王立恒.武力使用女子教官初級培訓班實踐與探索——以遼寧公安機關武力使用女子教官初級培訓班為例[J].公安教育,2019(5):30-32.
[7] 王立恒.警察體能訓練建設深化研究——基于警察軟實力提升的需要[J].科學導刊,2019(1):148-149.
[8] 李躍鵬.高職院校職業(yè)實用性體育課程探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