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霞
摘?要:基于實用主義視角,針對我國體育法學研究中存在的實證研究不足、推進策略實操性不強等問題,以可視化分析及數理統(tǒng)計為手段,對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的現狀進行剖析。研究認為,中國體育法學應加強實證研究,促進跨界融合,積極主動借鑒先進經驗,探索適合中國體制的體育法學研究之路。
關鍵詞:體育法學;實用主義;研究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840(2020)03-0020-04
Abstract:Based on pragmatic perspective 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China sports law empirical research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advancing strategy is not stro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law research in China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visual analysis. It suggests that Chinese sports law should strengthe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promote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ctively draw lessons from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explore suitable for China's system of sports law research.
Key words: sports law; pragmatism; research path
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來發(fā)展體育;十九大報告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對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在依法治國上升為國家方略的背景下,體育法治建設是我國體育治理的基本方式和必然選擇,是實現“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根本保障?!蛾P于加強體育法制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開展體育法學研究的要求。隨著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體育法學研究水平和質量提升,在體育現代化和體育法治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本文基于實用主義視角,分析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的現狀,推動體育法學研究與體育法治實踐相結合,以促進依法治體方略的深入推進與實施。
1?研究設計
1.1?研究方法
1.1.1?文獻資料法
搜集并查閱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包括學術期刊論文、專著、政府報告及電子文獻,結合可視化分析方法對我國體育法學研究歷程進行梳理和回顧。
1.1.2?可視化分析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對科學文獻的可視化分析功能,生成知識圖譜,對我國體育法研究文獻進行計量分析,了解我國體育法研究的現狀。
1.1.3?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8.0軟件對我國體育法研究的核心期刊論文及CiteSpace Ⅳ的后臺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1.4?專家訪談法
對相關研究學者及體育行政主管部門領導進行深度訪談,了解我國體育法治建設進程與現實問題,探索體育法學研究由理論向實踐的突破之路。
1.2?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以“體育法”為主題詞、CSSCI為來源類別進行檢索,在檢索結果中剔除與體育法學無關或關聯性較低的文獻,將剩余體育法學研究成果的外部信息輸出文本作為本研究的數據庫。
1.3?處理方法
在對檢索出的文獻進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歸納體育法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并對其進行內容分析和總結,以揭示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的現狀。
2?理論與實踐兼顧——體育法學的研究現狀
期刊論文是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圖1),其研究內容涵蓋了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
2.1?理論層面
2.1.1?體育法的基本理論研究
運用CaceitespceⅣ軟件,以關鍵詞為網絡節(jié)點,設定相應閾值對21世紀體育法學研究論文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生成節(jié)點網絡圖(圖2)。根據圖譜回溯期刊論文,發(fā)現多以體育法的相關基本理論為研究內容。體育法作為體育法規(guī)的形式載體,主要是專門的體育法規(guī)文件,還包括其他法規(guī)文件中有關體育的各種條文規(guī)定。體育法不僅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國家法律層面的專門規(guī)范和保障,也為我國體育立法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整體性加強設定了直接的法律依據和基礎。對體育法學研究成果的統(tǒng)計分析顯示,基本理論研究是體育法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內容涵蓋了對體育法概念內涵的界定、體育法原則的整合歸納、具體法律條文的解讀、體育法的產生及發(fā)展過程以及中外體育法的對比分析等層面。大量核心期刊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的發(fā)表也體現出對體育法基本理論研究的深入。
2.1.2?體育法的價值取向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指導,《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以下簡稱《體育法》)為核心,以體育行政法規(guī)和部門體育規(guī)章為支撐,以保障公民體育權利為目的的體育法規(guī)體系?!耙匀藶楸尽薄盀槿嗣穹铡笔俏覈F代化建設過程中秉承的理念,也是我國體育法制定實施過程中的價值指引。體育法學的眾多研究成果中,對體育法價值取向的研究占有相當比例。研究并重申體育法的價值理念,對引導人民樹立體育價值觀念、規(guī)范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引領我國體育法治建設的光輝指引。
2.2?實踐層面
2.2.1?體育法的實施現狀
實踐是檢驗認識客觀性的途徑,對體育法理論層面的研究最終要通過體育法的實施進行檢驗。對體育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可以為體育法的評價和調整提供現實依據?!扼w育法》自制定以來,成為我國體育事業(yè)得以規(guī)范發(fā)展,深入推進依法治體方略的堅實堡壘。但由于體育法的立法理念與現實社會和現實實施過程中存在誤差,體育法的實施不盡人意,執(zhí)行過程中也會出現紕漏。通過對體育法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研究,可以重新審視體育法制定過程中的方法與手段,發(fā)現體育法在現實應用中遇到的瓶頸和誤區(qū),從而為體育法的修訂和規(guī)范實施提供依據和參考。對體育法實施現狀的研究結論主要認為:我國體育法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存在操作性不強、立法指導思想及配套法律法規(guī)滯后、立法技術及本身法律特征不足等種種問題,各項研究均從不同層面分析了體育法存在的問題,并有部分研究針對體育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
2.2.2?體育法的修訂及策略
體育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存在的種種問題敦促我們對體育法進行修訂并規(guī)范體育法的執(zhí)行實施。體育法作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指南和發(fā)展規(guī)范,要具備現實的實用性和實效性,就必須要保持與時俱進,實現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的契合。由此,基于體育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及問題,對體育法的修訂研究和對其實施保障的研究成為我國體育法研究由理論層面深入到實踐層面的關鍵一環(huán)?,F有研究成果認為未來體育法的修訂應在充分肯定其貢獻的基礎上,秉承以人為本價值理念,實現體育法由行政管理到人權保護的職能轉變。調整體育法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的利益關系,創(chuàng)新體育法運作機制,走政府主導與社會選擇相結合、整體漸進與局部激進相結合的推進路徑,以推動我國體育法的實施的力度與效度。
3?研究與實踐的適度融合——體育法學的研究瓶頸
3.1?實證研究欠缺
對現有體育法學研究核心期刊論文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研究中采納案例說明的文章比例較低(表1)。體育法學研究應著眼于我國體育法治建設進程和體育事業(yè)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其研究的終極目標在于發(fā)現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的法治短板,進行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多數體育核心期刊開設了“體育法學”“體育法律理論與研究”等欄目,體現了體育法學研究的發(fā)展,但多為體育法學相關理論的研究,反映出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的某種“虛化”趨勢。這主要指體育法學研究的“問題源”更多產生于既有文本中所形成的某些經驗認知,而體育實踐中存在大量需要從體育法理論上加以討論的現實問題,則尚未沒有進入到研究者的視野中。當前體育法學研究的“問題導向”意識不強,相關研究多以占有文獻資料數量為著力點,缺乏對現實問題的深度剖析與全面理解。
3.2?研究視域限制策略的實操水平
針對體育法治實踐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現實問題,部分專家學者從法學角度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包括修訂體育法、構建貫徹監(jiān)督機制等策略。但由于視角不同,研究提出的改善策略并未得到有效實施。一方面,體育法學科研人員在體育法學研究中提出的策略學理性較強而實操性欠缺,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會遇到頂層架構與社會實際相悖、策略難以推行等問題;另一方面,針對體育法治建設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現實問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人員推出的改善措施又欠缺學理性,難以由點及面,缺乏普適性。研究視角的不同使得社會現實與法律規(guī)范脫鉤。
4?實操性策略的提出與實現——體育法學研究的發(fā)展之路
人的認識、思維是經驗的一種方式,是人的適應行為和反應的機能,認識是為了求得適應環(huán)境的滿意的效果,使生活愉快、安寧和滿足。實用主義強調生活、行動和效果,其要義體現在:認識的任務,是認識行動的效果,從而為行動提供信念?;诿褡鍙团d偉大中國夢的背景和體育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基于實用主義視角,探討我國平體育法學研究的未來路徑,是推動體育法學研究深入實踐、服務于體育現代化建設的著力點。
4.1?加強實證研究
“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痹邳h和國家締造的藍圖中,我們注定要締造體育強國建設的宏偉大業(yè)。未來體育法學研究應更加著眼于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現實狀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對體育法治建設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實際問題的研究。直面體育法治實踐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認識體育法治實踐現存問題及其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聯。
4.2?促進跨界融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解決現實問題,致力于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轉型中國的大背景下,社會現實與法律規(guī)范的脫鉤僅僅依靠一門學問就可以得以解決是不現實的,而是一個需要科際合作的綜合性社會工程。針對現有體育法學的研究現狀,未來應推動體育法學科研人員與體育法治建設實踐人員和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跨界合作,探索體育法學合作研究新模式,提升體育法學研究實操水平。
4.3?積極主動借鑒先進經驗
我國體育法治建設起步較晚,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水平與體育強國仍存在差距。積極借鑒國外體育法治建設的先進經驗,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規(guī)范化發(fā)展,對豐富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的社會內容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對國外體育法治建設與管理模式進行研究應成為我國體育法學研究突破現有模式禁錮、開拓新型研究路徑的抓手。
4.4?探索適合中國體制的體育法學研究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體育法治建設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下,吸納古今優(yōu)秀經驗,以實現體育強國建設。中國體育法學也應在中國特色體制框架內,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汲取國外體育法學研究的經驗,走適合中國國情、致力于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之路。
5?結論
5.1?研究進展
體育法學研究在理論層面的進展涵蓋了對體育法基本概念和內涵、原則的解讀以及對體育法價值理念的剖析。未來我國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以服務為民為理念,以全面建成體育強國為目標,建立起全領域、多層次的治理格局,體育法學研究也將繼續(xù)向縱深推進。
5.2?研究展望
十九大對我國法治建設進行了新的全面布局,結合體育強國建設的宏偉目標,我國將構建體育法治新藍圖。以保障公民體育權利作為基本宗旨,依法行政為關鍵環(huán)節(jié),實現體育市場的法治化治理和體育糾紛解決的法治化原則將是未來我國體育法治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借鑒學習國外體育法治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我國體育法治建設,提升我國體育法治話語權,是最終實現我國體育法治“良法善治”終極追求的必由之路。中國體育法學研究,應走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汲取國外體育法學研究的經驗,走適合中國國情、致力于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之路。
參考文獻:
[1]姜熙.依法治國背景下的中國體育法治——基于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法學思考[J].體育學刊,2015(4):1-7.
[2]侯劍華,胡志剛.CiteSpace軟件應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3(4):99-103.
[3]劉暉.新中國體育法治建設的回顧[J].體育文史,1995(1):56-58.
[4]于善旭.新中國60年:體育法治在探索中加快前行[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5):369-374.
[5]劉鵬.在2009年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的講話[J].體育工作情況,2009(4):16.
[6]于善旭.邁向體育強國的法治需求與挑戰(zhàn)[J].體育學刊,2009(8):1-8.
[7]王崇德.期刊作者的量化研究[J].情報科學,1998(6):471-475.
[8]張凌云.中國體育法學1984-2015年期刊論文量化分析[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6.
[9]于善旭.體育法學[J].體育文史,1997(1):58-59.
[10]王子樸.中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十年發(fā)展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
[11]于善旭.論法治體育在推進體育治理現代化中的主導地位[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6):1-6.
[12]秦毅,陳小蓉.體育法的價值研究評述[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15-20.
[13]于善旭.建立以《體育法》為核心的我國體育法規(guī)體系的框架構想[J].中國體育科技,1999(1):3-11.
[14]朱建國,劉毅.新中國體育法制建設的探討[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68-71.
[15]湯衛(wèi)東,張劍威. 直面體育實踐:體育法學研究的社科法學進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7):56-61.
[16]姜世波. 我國未來體育法學研究的若干著力點芻議[J].體育科研,2014(6):29-32.
[17]陳華榮.體育法的學科體系與日本體育法的借鑒——周愛光教授學術訪談錄[J].體育與科學,2016(4):6-12.
[18]韓勇. 美國體育法學發(fā)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5(5):37-44.
[19]王輝,龐輝,馬業(yè)康. 近30年我國體育法學領域研究動態(tài)分布與進展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6):121-125.
[20]Robert CR.Siekmann,Janwillem sock. Lex sportiva:What is sports law[M]. Hague:T.M.C.Asser press,2012.
[21]Ken Foster. Is There a Global Sports Law?[J].Entertainment Law,2003(1):11-18.
[22]Tepper.體育法律[M].易劍東,譯.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