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紀宏
普遍管轄權是國家刑事管轄權的形式之一。但是目前國際社會尚未形成一個成熟的普遍管轄制度,所以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了不小的爭議。本文先從普遍管轄權的概念和特點出發(fā),接著整理出普遍管轄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闡釋,從而找出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應對措施。以消除實踐爭議、維護國際社會穩(wěn)定,在促進共識基礎上推動理論研究。
一、普遍管轄權概述
(一)普遍管轄權的概念爭議
通過對國際上知名學者觀點的分析可以得出,每位學者都對普遍管轄權的適用范圍進行了思考,但未對其主體、適用范圍、與其他管轄權關系、是否強調權力行使方式和條件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限定。但這些觀點在有其合理性的同時也存在各自的問題。針對Kenneth C.Randall的觀點僅針對國際社會所普遍關切的特定犯罪,該罪行范圍仍不明確;普林斯頓普遍管轄原則認為其實依據(jù)犯罪的性質對罪犯進行管轄,該觀點更不明確,只是為普遍管轄權的適用范圍給出一個指引;中國學者邵沙平教授和黃京平教授則認為普遍管轄權是針對國際犯罪,但對是哪種國際犯罪并未給出一個清晰的界定。
筆者認為,普遍管轄權是指,只要是實施了國際所普遍認可的犯罪行為,那么,不管犯罪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地在哪里,亦或者他是哪國國籍,所有主權國家均可行使普遍管轄權,指控犯罪、審判犯罪。而對于國際上普遍承認的罪行,筆者認為,可以參照國際刑法學者、國際刑法學會主席巴西奧尼在其著作中總結的二十二種犯罪。
(二)普遍管轄權特點
1.普遍管轄權的廣泛性
主要體現(xiàn)在普遍管轄權適用范圍的廣泛性以及其所涉及到的主權國家的廣泛性。就普遍管轄權而言,世界各國對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均能行使普遍管轄權,對罪犯進行追訴。從普遍管轄權的產生來看,其適用范圍比較廣,且對于國籍或領域沒有限制。相反,其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擴展了國際刑事管轄的空間,這樣也就更能夠打擊抑制犯罪,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各國間交往更加頻繁,國際犯罪活動也愈加顯著。對此,對普遍管轄權的適用問題也需進一步予以補充。
2.普遍管轄權的補充性
根據(jù)國際條約和各國的國內法,使得普遍管轄權有廣泛的適用范圍。普遍管轄權的存在有利于打擊國際犯罪,維護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但是我們在看到其優(yōu)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局限性。普遍管轄權的補充性主要體現(xiàn)在當犯罪行為地國家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能行使普遍管轄權的時候,其他國家才可能有行使普遍管轄的權力,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應當注意避讓其他管轄權。這也是由其特性所決定的。
3.普遍管轄權在適用上的限制性
普遍管轄權在適用上的限制性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對主權的限制,即各個國家在行使刑事管轄權時必須在不侵犯他國主權的范疇內進行管轄。在實踐過程中,國際罪行可能會對國家主權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適用普遍管轄權的時候往往會侵犯他國的主權。并且當同一個案件被多個國家根據(jù)其國內法行使普遍管轄權的時候,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沖突,比如說會違反屬人或者屬地原則,這樣一來普遍管轄權的適用就會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對適用對象的限制,即適用對象必須是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犯罪。
二、普遍管轄權存在的問題
當今的國際局勢,普遍管轄權只是起到一個輔助性的作用,即普遍管轄權與其他管轄權出現(xiàn)沖突時,優(yōu)先適用其他管轄權。從中可以看出,在實踐過程中,普遍管轄權的適用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
(一)普遍管轄權罪行范圍不明確
從目前的國際條約與國內法律可以看出,國際國內對普遍管轄權的范圍進行了一定的限制,這樣有利于制裁國際犯罪。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然產生了罪行范圍不明確的問題。不同學者對普遍管轄權罪行范圍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國際學家認為能夠適用普遍管轄權的國際罪行是有限的。《普林斯頓普遍管轄權原則》則是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學術成果,其中的原則二就指明了普遍管轄權的罪行范圍。從中可以看出,該條款列舉了普遍管轄權所適用的國際罪行,但它并未對國際犯罪給予清晰的界定,而只是給予了一個指引。并且第二款為兜底條款,即規(guī)定的國際犯罪類型并不是窮盡的,各國在適用該條款時可以根據(jù)罪行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
(二)普遍管轄權與刑事豁免權的沖突
眾所周知,作為普遍管轄對象的核心罪行私人難以實施。經典著作《奧本海國際法》強調戰(zhàn)爭罪以國家及其機關擔責為根據(jù),點明該類犯罪的政權屬性。馬呈元教授直接指出嚴重國際犯罪的主體在邏輯上只能是國家本身;張智輝教授則將國際罪行分為與國家行為有關犯罪和與國家行為無關犯罪兩類,指出前者具有由國家組織、策劃,以集團暴力為手段和以實施國家政策為目的等特點。當普遍管轄權被適用于上述國家罪行,就會面臨豁免規(guī)則挑戰(zhàn)。
1961年制定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中第31條第1款明確指出一個國家派到其他國家的外交代表和使領館的外交工作人員享有刑事豁免權。從中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外交代表在此時就享有了外交豁免權,這樣就限制了普遍管轄權的適用。
(三)普遍管轄權和國家主權的沖突及限制
因為各個國家對自身的主權十分重視,這也使得國際上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能夠超越國家主權的刑事司法系統(tǒng)。但是國際犯罪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侵犯國家主權的問題,實施國際罪行者往往利用國家主權逃避國內刑法的追訴。雖然國際上已經初步確定了普遍管轄權原則,但是要真正有效適用普遍管轄權還需要國際上各個國家的合作。
然而,一國往往會出于某種政治目的或其他的目的考慮而有時對他國所提請的刑事援助請求不予接受,即使對國際罪行的普遍管轄在國際習慣法上已是各國的一種義務,但國際法本身的弱法特性使之并不具有強制性,國際社會也沒有相對應的執(zhí)行機構去保障它正確有效的履行。在與普遍管轄權有關的案例中,因為犯罪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實施地和犯罪行為結果地并不在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會因為某些因素或者是怕麻煩從而放棄對該犯罪行為人適用普遍管轄權。而這種違背國際義務的做法因無責任條款做后盾,往往形成對普遍管轄適用的阻礙。
三、普遍管轄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一)明確普遍管轄權的適用范圍
針對在第二章中對于普遍管轄權適用范圍問題的描述,筆者對具體問題提出進一步的解決方法,即要明確普遍管轄權適用范圍以及普遍管轄權要在國內法中盡心進一步的明確。目前有關的國際條約都對普遍管轄權的適用范圍有一定的解釋,主要針對可能產生嚴重影響力的國際犯罪,但對于具體是哪些國際性罪行仍較為模糊。這也需要各個國家統(tǒng)一,制定一份適用普遍管轄權的罪名清單,以促進各國對普遍管轄權的認識達成共識,從而使普遍管轄權在司法實踐中更好地適用。
(二)協(xié)調普遍管轄權與刑事豁免權的關系
現(xiàn)今,否定和肯定針對普遍管轄權豁免的雙方都提出各種理由論證己方觀點。否定方提出的理由包括相關豁免規(guī)則并未確立或現(xiàn)有的國際法己經否定了實施嚴重罪行者的豁免、核心國際罪行損害了國際社會重大利益必須受到制裁、如果承認豁免則刑事管轄權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肯定方則以豁免規(guī)則己經確立、國家平等及內政不容干涉等作為堅持豁免的依據(jù)。
從皮諾切特案可以看出,即使該犯罪行為人是國家元首,只要他在本國實施了嚴重的侵犯人權的犯罪行為,當他卸任之后就算本國不對他采取措施,當他去國外時也很有可能會受到逮捕、起訴、審判或引渡。從有關國際公約和國際刑法理論來看,不論是普通人,亦或是國家元首,即所有人,只要實施了特定嚴重的國際罪行,都應該會受到制裁。即使在沒有國際法庭的情況下,對該犯罪分子仍然可以根據(jù)國內的法律對其進行有效懲治。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當犯罪行為人所被指控的犯罪行為與一國國內法律政策有關,或者犯罪行為人是一國的高級官員或者國家元首,另外一個國家就很難通過本國的法院對其行使普遍管轄權,因為不可避免的會損害兩國的關系。由此可以看出,因為某些人享有外交豁免權,這樣便會阻礙普遍管轄權的適用,所以完善國際上普遍管轄權的適用機制就變得尤為重要。
(三)協(xié)調普遍管轄權與國家主權之間的關系
普遍管轄權的存在基礎是國家主權、其在某種程度上維護了國家主權、普遍管轄的對象是基于各主權國家的統(tǒng)一認識,所以二者是沖突與共存的關系。普遍管轄權意味著犯有國際罪行的人無論在世界上哪個國家出現(xiàn),都會受到刑事追究,但它也意味著每個國家都可以對國際犯罪進行刑事管轄。所以在適用普遍管轄權的問題上不僅要對國際罪行進行有效打擊和控制,也要防止一些國家打著普遍管轄權的旗號侵犯他國的主權。
在處理普遍管轄權與國家主權關系的問題上,筆者認為可以以實際控制國優(yōu)先。具體地來說,這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來加以處理。一是當與該案件無任何聯(lián)系的國家在實際控制了犯罪行為人后,則該國便對案件享有了優(yōu)先管轄權,之所以由實際控制國來管轄,是因為其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掌握更多該罪犯的信息,能更好地對罪犯進行控制和打擊。但是如果換作他國對該罪犯進行審判的話,必然需要把犯罪行為人引渡過去,然而引渡啟動的前提是兩國之間存在著共同締結的含有引渡條款的雙邊或者多邊條約,加上引渡本身程序的繁瑣性以及在引渡過程中將會調用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一般將犯罪行為人引渡過去并不是件很容易成功的事情,這顯然會變得很麻煩,不易實現(xiàn)。二是當相關國家對犯罪行為人都沒有實際控制時,此時,可以考察是哪個國家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來實際控制犯罪行為人。
四、結語
普遍管轄權是有關國家依國際法,對違反國際法的罪行特別是對危害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國際罪行進行起訴、審判和懲罰的權利。國際法賦予各國普遍管轄權的目的就是使整個人類社會都參與到打擊國際犯罪的斗爭中,從而給予國際犯罪最有力、最全面的懲處,最大限度地維護世界和平、安定。正是因為普遍管轄權適用范圍太廣,甚至可能侵犯他國的主權利益,因此在實踐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問題,如適用罪行范圍不明確、與刑事豁免之間的沖突、和國家主權的沖突及限制、與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的關系不明確、極易產生被告缺席適用問題等,這些都是是各國學者爭議的地方。綜上,為了使普遍管轄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國際社會需要制定一個統(tǒng)一的制度以應對目前以及將來在適用普遍管轄權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作者單位:沈陽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國際法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