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霖 林丹
盡管天氣越來越冷,遍布杭州街頭的122個城市微笑亭仍照常迎客。紅帽子、紅馬甲,隨身背一只裝滿應急物品的“萬能小包”——微笑亭創(chuàng)辦11年來,這是數(shù)百萬杭州志愿者的統(tǒng)一形象,也是一座城市的溫暖象征。他們每天在亭中微笑守候,向人們傳遞著杭州的溫度。
最早制定出這套統(tǒng)一形象與志愿服務規(guī)范的人,名叫顧競能,他是微笑亭服務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杭州市志愿者最高榮譽“功勛志愿者”的獲得者。11月16日,這位志愿者口中的“顧老師”因病去世。從2004年退休開始,顧競能在16年的志愿服務中,服務時長超過2.6萬小時,在杭州所有志愿者中排名前十。如果除去雙休日,平均每個工作日要服務6個多小時,與上班無異。
顧競能曾說,志愿者是他最愛的身份,“我希望志愿服務沒有止境?!痹谏慕K點,他選擇捐獻遺體。這位“40后”老黨員說:“做個‘無言良師,最后一次為人民服務?!?/p>
他是微笑亭的“顧老師”
瘦高身材,眼神明亮,稱呼別人總愛用“您”,這是顧競能多年從事志愿服務的習慣。顧競能參與培訓志愿者2700多名??梢哉f只要是微笑亭的志愿者,大多是他的學生。因此,隊友們也習慣性地稱他為“顧老師”。
隊友們對顧老師的印象出奇一致:禮儀滿分、裝備齊全——紅帽子、紅馬甲不用說了,隨身還背著一個小包,里面創(chuàng)可貼、紙巾、速效救心丸、醫(yī)用棉簽等一應俱全。志愿者楊潔說,微笑亭每一位志愿者為游客指路時,必然是用手掌而不是手指,這也是顧老師的要求。
“這些服務規(guī)范大多是那時候老顧定下的。”當年一起創(chuàng)立微笑亭服務隊的志愿者王強告訴記者,2009年,杭州設立微笑亭,希望為外來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打造杭州志愿服務的窗口,體現(xiàn)杭州溫度。在微笑亭創(chuàng)辦前,顧老師已經(jīng)當了5年志愿者。因為認真負責,他成了微笑亭服務隊的首任隊長。顧老師對這個身份很重視,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方案和體系。他說:“志愿者都是來做服務、無私奉獻的,管理志愿者沒有什么‘尚方寶劍,只須做到12個字:以行感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顧老師總是用言傳身教感染身邊的隊友。在微笑亭巡崗時,他時刻保持服裝滿分、禮儀滿分的狀態(tài);而在志愿團隊管理中,他特別講究“張弛有度”:對隊伍建設中的小毛病、小問題,他都會立即指出、耐心點撥。天氣熱時,顧老師總會留下一瓶風油精,提醒大家別中暑;時不時,來巡崗的他手里就會多一個手提袋,里面有時候是巧克力、餅干,有時候是熱騰騰的鮮肉月餅,然后笑瞇瞇地每人分一點。
在微笑亭服務的十多年里,顧老師像一個大家長,給微笑亭的發(fā)展搭好了框架,更注入了溫暖的靈魂。
他用堅持奉獻詮釋熱愛
顧老師的志愿服務生涯始于2004年。當年,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杭州旅游志愿服務隊的招募消息。已經(jīng)退休的顧老師看到后,立馬報名。顧老師的小女兒顧竑告訴記者:“爸爸退休前在杭州塑料工業(yè)有限公司上班,常要出差。他跟我們講過,以前到各地出差,都是外地市民為我服務,現(xiàn)在退休了,該是我為他們服務的時候了?!?/p>
從做旅游志愿者開始,到成為杭州歷史建筑保護志愿者、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心理疏導志愿者、場館講解志愿者……16年來,顧老師和他的紅馬甲,出現(xiàn)在杭州每個需要他的角落。
王強回憶,當時他們一起做旅游志愿者時,顧老師口袋里不忘備著紙筆,以便一筆一畫給游客畫出旅游路線圖?,F(xiàn)任微笑亭服務隊的隊長張鳳書,也是顧老師做歷史建筑保護志愿者時的組長。他說,顧老師年紀最大,但領任務時從不挑揀,一些偏遠點的歷史建筑需要巡查,都是他攬過去做。交上來的記錄本,總是寫得滿滿當當、字跡端正,檢查出問題,還會附上處理建議。
顧老師的外孫女宣顧婕,從小就跟著顧老師一起做志愿者。她記得,幾乎每個周四,外公都會去12355青少年服務臺做志愿者,接聽來自家長或孩子的傾訴、求助電話,“他一天最少也要接20來個電話,每個電話都很耐心地跟對方聊,有時候一聊就聊好久?!毙欐家恢庇浀猛夤Uf的話:“要多為別人著想,善待他人,樂于幫助別人。”
微笑亭剛成立,杭州馬上就迎來國慶加中秋長假,時間緊任務重?!爱敃r我們找到顧老師,他說,這不能當作一項工作任務來完成,而是要真誠地為市民游客著想,才能做好?!必撠煯斈晡⑿νそM建工作的杭州市志愿者協(xié)會秘書長盛曉晶,至今仍記得顧老師當時認真的神情。此后的11年,顧老師每天與微笑亭作伴,騎著“小紅車”,在西湖邊來回巡崗,保證微笑亭的日常運轉(zhuǎn),風雨無阻。直到他病重,難以行動,還牽掛著微笑亭。
“現(xiàn)在回想起顧老師,都是一些很暖的細節(jié)。他能長年累月一直堅持這樣,為他人著想,正是大家非常感動、敬佩他的地方?!敝驹刚咄鹾2ㄕf。
他選擇做一名“無言良師”
除了志愿者的身份,顧老師一直牢記自己的另一個身份——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在顧老師看來,黨員、志愿者有相似之處:都要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不計報酬。去年,已經(jīng)患病的顧老師同家人商量,計劃在死后捐獻遺體,“做個‘無言良師,最后一次為人民服務?!?/p>
老顧的病是2017年查出來的。當時他一瘸一拐仍堅持來微笑亭巡崗,大家一開始還不知道是癌癥,“我還告訴他功勛志愿者看病在很多醫(yī)院是可以使用綠色通道的,中心來給他開證明。他馬上擺手,說千萬不要麻煩你們,我自己去看也一樣?!闭f起顧老師,盛曉晶幾度哽咽。
“他認為做志愿者一定要低調(diào),不能做點什么好事就到處喊、到處說,這樣和志愿者的形象是不相符的。”志愿者田思寧說,顧老師總是熱心對人,但是對于自己的事只字不提,從來不愿意麻煩別人。顧老師離開之前,交待了遺愿:“一切從簡,不舉行任何悼念儀式?!?/p>
顧老師生前曾說:“我希望未來的志愿服務不是少數(shù)人做很多事,而是很多人都做一點,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顧老師的夢想正在成為現(xiàn)實:微笑亭長大了,從2009年的50個,“長成”了現(xiàn)在的122個;服務隊也從開始的5個人,擴展到235人;“萬能小包”成了標配,禮貌待人也成為隊員們的習慣,杭州的溫暖被傳遞給更多人。
不久前,已經(jīng)病重的顧老師給張鳳書發(fā)了最后一條微信:“杭州城市微笑亭服務隊成立至今,給我?guī)頍o限快樂。我熱愛它,我會繼續(xù)努力一輩子?!鳖櫪蠋煟瑧撊缭噶?。
轉(zhuǎn)載自浙江日報
編后語
16年的志愿服務,26000余小時的服務時長,功勛志愿者顧競能再也不能刷新這個記錄了。他的奉獻定格在許多人的內(nèi)心里,成為這個城市的一份豐厚財富。懷念顧競能的同時,人們也在傳承著這份精神。致敬每一位可敬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