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史 昭,尹小蘭,魏紹斌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2.米諾娃婦女兒童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5)
盆腔炎性疾?。╬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由女性內生殖道炎癥引起,若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則容易導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Sequel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發(fā)生。SPID包括盆腔炎反復發(fā)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癥和異位妊娠。目前針對SPID的發(fā)病機制研究較多,其中免疫因素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
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病機核心為血瘀,多虛實夾雜,治當清濕化瘀、行氣活血、益氣扶正?,F(xiàn)將中藥調控SPID免疫機制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T淋巴細胞是維持人體正常免疫功能的基礎,在細胞免疫中占重要地位。正常情況下各T淋巴細胞亞群之間是相互協(xié)調、相互制約的關系,保持動態(tài)平衡,共同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狀態(tài)。若各亞群的數(shù)量和功能發(fā)生異常,就會出現(xiàn)免疫功能的紊亂引起各種慢性炎癥。有報道SPID患者CD4+T細胞亞群降低,CD8+亞群顯著升高,CD4+/CD8+明顯低于正常婦女,T淋巴細胞亞群失衡,機體免疫功能處于紊亂狀態(tài),也是導致PID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的原因[2]。熊曉莉等[3]用大黃牡丹皮湯加味治療SPID濕熱瘀結55例,對照組53例用頭孢西丁治療,結果治療組的CD3+、CD4+、CD4+/CD8+及TH1、TH1/TH2明顯高于對照組,CD8+、Th2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大黃牡丹皮湯加味可調節(jié)SPID濕熱瘀結證患者失衡的T淋巴細胞亞群及細胞免疫功能。李冀紅等[4]用康婦炎膠囊治療混合菌接種復制的SPID大鼠,結果CD8+亞群比例顯著降低,CD4+比例和 CD4+/CD8+比值提高,說明其可調節(jié)SPID大鼠的免疫功能。
B淋巴細胞是體內產生抗體的細胞,主要執(zhí)行體液免疫,也具有抗原呈遞、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的作用。免疫球蛋白和CD5+、CD19+是體液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內免疫球蛋白主要有IgG、IgM和IgA。IgG能中和病毒和毒素,激活補體,調節(jié)吞噬,IgM在感染早期抗感染發(fā)揮免疫防御作用。包春燕等[5]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采用紅藤湯(紅藤15g,蒼術10g,夏天無10g,白頭翁10g,秦皮6g,川芎6g,降香6g,香附6g,黃連5g)加桂枝肌瘤丸治療,對照組使用桂枝肌瘤丸治療,治療后兩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前均顯著升高(P<0.05),觀察組IgG、IgA、IgM高于對照組(P<0.05)。樓穎素等[6]將慢性盆腔炎( 濕熱瘀結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44例,觀察組用宮炎平滴丸輔助黃藤素片治療,對照組用黃藤素片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gG、IgA、IgM、C3及C4異常率均少于對照組(P<0.05),IgG、IgA、IgM水平低于對照組,而血清C3、C4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主要存在于分泌物中,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sIgA可通過與相應病原微生物結合,阻止病原體在局部粘附,發(fā)揮中和作用,還可以發(fā)揮調理吞噬、中和毒素等作用,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抗體[7]。研究顯示生殖道黏膜局部sIgA 減少導致的局部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低下也是導致盆腔炎反復發(fā)作的主要原因[8]。張志鵬等[9]采用混合菌接種法制備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予以當歸芍藥散(當歸、白芍、茯苓、白術、澤瀉、川芎)治療2周后,給藥組中、高劑量組大鼠SIg-A的檢測值與模型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其中高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P<0.01),與對照組中SIg-A濃度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果顯示當歸芍藥散可以通過升高并維持SIg-A水平增強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
NK細胞與T、B淋巴細胞一樣也是人體免疫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發(fā)揮著抗炎、抗病毒、抗腫瘤及免疫調節(jié)的作用。在抗炎方面主要是通過溶解殺傷靶細胞,活化的NK細胞也可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如TNF-α來調節(jié)巨噬細胞、粒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的功能來起作用,還可以作用于CD4+T細胞和CD8+T細胞以強化特異性免疫。景銳霞[10]自擬盆腔炎方(紅藤15g,薏苡仁20g,銀花藤20g,牡丹皮10g,赤芍10g,當歸10g,三棱10g,莪術10g,丹參20g,黃芪10g,皂角刺10g)治療SPID濕熱瘀結證40例,結果NK細胞CD16+、CD56+較前明顯升高(P<0.05)。
紅細胞免疫功能主要是紅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分子起主要作用,其中紅細胞CRl、CR3具有免疫粘附功能、可清除抗原抗體復合物,DAF、MCP具有調控補體系統(tǒng)的作用,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3有控制淋巴細胞的細胞免疫功能。趨化因子受體與循環(huán)中的趨化因子結合,對于維持循環(huán)中的趨化因子濃度有著重要作用。紅細胞免疫在機體免疫功能中同樣占重要地位。
SPID患者RBC-C3bRR水平降低,RBC-C3bRR不能有效結合免疫復合物上C3b補體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同時RBC-ICR值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存在微循環(huán)障礙,抗原-抗體-補體復合物不能及時運送至脾臟提呈給吞噬細胞,清除率下降,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不能有效清除病原體感染[11-12]。張嘉曄[13]用坤復康膠囊治療濕熱瘀結型SPID,治療后癥狀、體征評分顯著降低,治療后E-C3bRR、REER顯著升高、E-ICR顯著降低(P<0.01),紅細胞顯著升高CD59(P<0.01)、DARC亦顯著升高(P<0.05),而CD59是抑制補體激活,防止激活的補體對自身正常細胞攻擊溶解的重要補體調節(jié)蛋白,DARC可以調節(jié)趨化因子濃度和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胞向炎癥部位的定向移動,以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且慢性炎癥患者紅細胞SOD活性降低,氧自由基清除下降,一方面破壞吞噬細胞細胞膜造成吞噬細胞吞噬能力降低,另一方面造成機體的氧化損傷。采用坤復康膠囊治療后紅細胞SOD顯著升高(P<0.01)。
在細菌引起的炎癥反應過程中,機體在釋放促炎性細胞因子的同時,也分泌抗炎性細胞因子以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如果細胞因子網(wǎng)絡的平衡遭到破壞,前炎癥因子產生過量,而缺乏抗炎癥因子作用的對抗,導致炎癥不斷發(fā)展,引起組織損傷和纖維增生。張秀榮等[14]治療SPID在用中藥保留灌腸的基礎上,觀察組內服銀蒲四逆四妙失笑散辨證加減,對照組口服婦科千金膠囊,治療后兩組血清IL-2、IL-4和IL-10均顯著升高(P<0.01),IL-6、IL-8和TNF-α均明顯下降(P<0.01);觀察組血清IL-2、IL-4和IL-10均高于對照組(P<0.01),IL-6、IL-8和TNF-α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銀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減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促炎因子的產生,從而起到減輕炎癥損傷的作用。尹小蘭等[15]提出氣虛血瘀夾濕為SPID的主要病機,用益氣清濕化瘀法治療3個月后,觀察治療前后TLRs/MyD88通路相關因子表達及血清中suPAR、hs-CRP的變化,結果治療后單核細胞TLR2、TLR4蛋白及mRNA、MyD88、suPAR表達均顯著下降(P<0.01),且停藥3個月后復發(fā)率低,可能是通過下調血清MyD88的表達而改善免疫功能。陳志霞等[16]以SPID模型大鼠為研究對象,觀察萆苓止帶片對SPID大鼠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TNF-α表達的影響,結果顯示模型組大鼠血清MCP-1、ICAM-1、TNF-α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及假手術組(P<0.01),表明在SPID 過程中機體炎癥因子平衡被打破,導致炎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引起組織損傷和纖維增生。采用萆苓止帶片治療后,大鼠血清中MCP-1、ICAM-1、TNF-α水平均有顯著降低(P<0.01),使各炎癥因子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萆苓止帶片組大鼠炎癥因子的恢復情況效果更優(yōu),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機體細胞因子平衡,從而起到防治子宮炎癥和粘連。
SPID的發(fā)生除了與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關,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免疫失衡也是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中醫(yī)藥治療本病辨證論治,從整體出發(fā),扶正祛邪,內外合治。通過臨床和實驗研究初步證實了中藥可改善SPID免疫功能,調節(jié)炎癥-免疫因子,減輕炎癥損傷,降低疾病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