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附屬醫(yī)院(451191)王秀珍
急性膽囊炎為臨床常見急腹癥,目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為臨床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治療效果良好[1]。但多數(shù)患者缺乏對自身疾病及手術優(yōu)勢的正確認知,術后負性情緒嚴重,治療依從性差,不利于術后康復。個性化護理為臨床常用護理方法,可結合患者個體特征制定護理措施,以滿足患者各方面實際護理需求。本研究選取我院82例急性膽囊炎患者,分組探究個性化護理對患者負性情緒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4月我院82例急性膽囊炎患者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女18例,男23例;年齡26~60歲,平均(51.26±4.35)歲。研究組女16例,男25例;年齡28~60歲,平均(52.09±3.95)歲。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術后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包括開展常規(guī)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合理飲食等。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增設個性化護理:患者術后即將清醒時,囑咐家屬陪伴在患者床旁,使患者清醒后第一眼看到家屬,并告知患者手術非常成功;結合患者健康認知、文化水平等,采用微信平臺、播放健康知識視頻等方式開展個性化健康教育,并積極評估患者心理狀況,采用音樂療法、正念冥想等進行個體化心理疏導,并多對患者進行鼓勵安慰。術后幫助患者采取合適體位,每隔2h幫助患者變換1次體位,對于年齡較大者,需對易受壓部位進行適當按摩,并加墊棉墊;囑咐患者避免折彎、壓迫引流管。根據(jù)患者個體特征制定飲食、早期下床活動計劃,囑咐家屬協(xié)助患者按計劃完成目標,針對完成不佳者,找出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兩組均護理至患者康復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治療依從性,由護士根據(jù)患者護理期間具體情況評估:完全依從:患者能按時規(guī)范用藥、完全配合治療;部分依從:患者漏服或不按量用藥≤4次,基本配合治療;不依從:患者漏服或不按量用藥>4次,經常不配合治療。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41×100%。②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采用HAMA、HAMD評定,總分分別為56分、78分,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對應HAMA、HAMD分值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依從性 護理期間,研究組完全依從21例,部分依從17例,不依從3例,治療依從性為92.68%(38/41);對照組完全依從15例,部分依從15例,不依從11例,治療依從性為73.17%(30/41);研究組治療依從性較對照組高(P<0.05)。
2.2 負性情緒 護理前,研究組HAMA分值(1 6.7 2±2.5 7)分、H A M D分值(1 8.3 3±4.1 6)分與對照組(16.19±3.24)分、(17.86±3.85)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HAMA分值(7.26±2.43)分、HAMD分值(8.49±2.51)分較對照組(10.59±2.87)分、(12.54±2.19)分低(P<0.05)。
本研究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研究組急性膽囊炎患者術后,結果發(fā)現(xiàn),護理后,研究組HAMA及HAMD分值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達92.68%,高于對照組73.17%(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個性化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更科學化、全面化,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在充分尊重患者個體特征基礎上,滿足患者各方面實際護理需求[2]。安排患者術后第一眼看到家屬,并告知患者手術非常成功,可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選擇適當?shù)姆绞介_展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學習積極性,利于改善患者健康認知,進而改善其健康行為,配合音樂療法、正念冥想等,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且飲食、早期下床活動計劃等,能進一步改善患者健康行為,利于促進術后恢復。
綜上可知,個性化護理能顯著降低急性膽囊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促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接受治療,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利于促進術后康復,具有較高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