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婦幼保健院(526040)董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各種疾病的發(fā)生率隨之增長,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保護意識也逐漸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隨之增多,門診是醫(yī)院里醫(yī)療、檢查、康復一體化的重要職能部門,門診每天有大量患者被收治,護患糾紛與投訴現象易發(fā)生,使用正確的實施護患溝通技巧,能有效消除護患之間的溝通障礙[1]。本次研究選擇本院兒科門診部門收治的50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門診護理中的效果干預?,F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兒科門診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0例患兒,以抽簽的方式分為對比組與實驗組,對比組患兒250例,男患兒124例,女患兒126例,年齡5個月~7歲,平均年齡(5.64±0.73)歲;實驗組患兒250例,男患兒122例,女患兒128例,年齡6個月~8歲,平均年齡(6.27±0.84)歲,選入患兒均具有完整的資料記錄、有自主意識、患兒家屬知曉并同意研究內容。一般資料差異較小,可比,P>0.05。同時此次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中有關要求。
1.2 方法 對比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為: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及其治療、告知注意事項等。實驗組采取護患溝通技巧,主要包括:①人員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yè)的護患溝通培訓,定期考核,促使護理人員熟悉溝通技巧,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②掌握溝通方法:護理人員要根據不同年齡的患兒調整自己的語氣,對患兒進行鼓勵或批評,在第一次見面時,護理人員主動介紹自己,對患兒及家屬進行適當的健康宣傳教育,使用患兒能理解的語言,為患兒傳遞友好信息。③身體語言: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儀態(tài)、手勢、眼神等,通過觸摸等非語言來溝通,有時比語言更具感染能力。護理人員還要注意觀察患兒的情緒變化,及時了解患兒的需要。④及時溝通:門診具有較為復雜的程序,初次就診的患者會感覺無從下手,護理人員要及時上前詢問指導,對其疑問進行指導解答,護理人員還要做到與患兒家屬溝通,讓家屬對患兒的病情有所了解,將患兒的病情變化和藥物反應告知醫(yī)師,及時消除可能存在的危險隱患?;純涸谑芗膊〖灏镜臅r候會產生一些焦慮、不安等消極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可采取適當的語言與患兒溝通交流,可有效安撫負面情緒,指導患兒配合治療[2]。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實驗組與對比組護患糾紛及投訴狀況。②比較患兒家屬填寫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數據,91~100分為滿意,75~90為基本滿意,75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5.0分析數據,護患糾紛及投訴狀況和護理滿意度皆用(n/%)表示,用卡方完成檢測,P<0.05。
2.1 對比護患糾紛及投訴狀況總值 在實驗組和對比組患者的護患糾紛及投訴狀況中,實驗組的護患糾紛及投訴狀況總值(4.80%),明顯少于對比組(11.20%),P<0.05。
2.2 對比護理滿意度 在實驗組和對比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中,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4.40%),明顯高于對比組(88.00%),P<0.05。
現如今,一旦孩子生病,患兒家屬必定備感焦慮和緊張,而患兒由于年齡較小,無法將自己的感受和病情完整地表達出來,如若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溝通較少,極易發(fā)生護患糾紛。使用護患溝通技巧能顯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拉近護患間的關系,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并且隨著近年來,民眾逐漸提高了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使得他們對于醫(yī)護工作者的要求也提高了,此時,護理人員就成為了醫(yī)患關系間的紐帶,其意義和作用都是無可代替的。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護患糾紛及投訴狀況總值(4.80%)與對比組(11.20%)相比顯著較少,P<0.05;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4.40%),明顯高于對比組(88.00%),P<0.05。因為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護患溝通技巧使用得當,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率,還可以減少醫(yī)療糾紛。
綜上所述,將護患溝通技巧應用在門診護理中,能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護患糾紛及投訴狀況減少,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