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卓
(重慶市北碚區(qū)農業(yè)農村委員會,重慶 400711)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中國發(fā)現木樨屬眾多研究樹木的習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中國著名十大名花之一,其中分為銀桂、丹桂、金桂和四季桂。桂花種子3~4月份顏色是青色,5月開始逐漸變?yōu)楹谧仙?。桂花花香濃厚,花冠顏?淡黃色、黃白色、黃色或橙色,2~4mm長,0.5~1mm花冠管長度,無毛。桂花的花期在10月,對溫度較為敏感,更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 桂花樹常作為行道樹,對有害氣體的特定抵抗力和吸入灰塵的能力很強,因此常在城市及工礦區(qū)經常被用來吸收有害氣體和粉塵,所以是可以用作綠化、觀賞和凈化環(huán)境的優(yōu)良樹種。并且桂花也是較為著名的香料植物,尤其是中秋時節(jié),桂花爭相開放,濃香撲鼻,品酒賞花,別有一番風味,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2.1.1 實驗基質
泥炭、蛭石、珍珠巖均來自石家莊。
2.1.2 試驗方法
供試桂花品種為銀桂。在5月中下旬,從桂花樹上采種,需要采摘種子為黑紫色的種子,進行浸泡,搓洗去掉外面的果皮果漿,得到桂花種子,然后晾干進行沙藏長出根苗,在9月份將已長出根苗的桂花種子移栽到已配好的混合基質中。
實驗時間2019年9月15日,在花果山實驗基地進行,采用篩選過后的泥炭、蛭石、珍珠巖3種基質,按照配方中的不同體積比例配成6種混合配方(見表1),配方共6組分別為A、B、C、D、E、F。每組處理60顆種子,將處理后已經萌芽的種子移栽到已配好基質的穴盤中,重復試驗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天中午澆灌清水。在傍晚用薄膜將穴盤覆蓋,防止水分蒸發(fā)和溫度過低導致桂花生長不良。實驗結束時測定各項生長指標,比較指標測定結果選取最適合桂花幼苗生長的混配基質。
表1 植物栽培混合基質的不同比例(體積比)
表2 不同比例基質對桂花形態(tài)指標的影響
通過對桂花幼苗部分形態(tài)指標的統(tǒng)計與記錄制成表2,由表2可見,不同比例基質對桂花實生苗發(fā)芽率有一定的影響,6組桂花實生苗發(fā)芽率均大于85%,但具體比較得出D組發(fā)芽率最高,D組所栽植的桂花幼苗全部發(fā)芽,成活率較高,其次是E組。而且經比較株高、葉片數、葉面積的數據均為D組最大。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我們可以通過葉綠素含量來了解桂花幼苗的光合反應速率,氮和鎂都是組成葉綠素的元素,因此也可以通過葉綠素了解桂花幼苗缺氮或鎂的狀況[11]。在幼葉與老葉的比較中,可以發(fā)現幼葉中的葉綠素含量高于老葉,因為老葉葉綠素的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所以植物的生長狀況與葉綠素含量有重要關系。選取生長優(yōu)良的桂花葉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桂花幼葉葉綠素的含量,分別測470nm、646nm、663nm下的葉綠素含量。栽植于不同比例基質中的桂花,其葉綠素含量有一定的不同,由表3可見, D組葉綠素含量最高,C組葉綠素含量次之,B、E、F組葉綠素含量一般,A組葉綠素含量最低。
表3 不同比例基質對桂花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根長能反映桂花幼苗在基質中的生長發(fā)育狀況,根長越長側根越多生長發(fā)育更加良好,通過根部能很好的吸收基質中的營養(yǎng)成分。栽植于不同比例基質中的桂花,其最大根長有一定的差異(見圖1),由圖1可見,B組最大根長最長,D組次之,A、E、F一般,C組最大根長最短。
該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篩選過的泥炭、蛭石、珍珠巖配成不同比例的混合基質培育桂花,對桂花實生苗生長量的影響不同。通過對桂花幼苗發(fā)芽率的統(tǒng)計,發(fā)現栽植于混合基質D組中的桂花幼苗發(fā)芽率最高。
株高是影響桂花品質、反映桂花生長快慢的一個重要因素;總面積的多少是桂花生長量的一個很好的指標,葉面積大,光合作用強,合成有機物多,能為植株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因此可以根據單株桂花總面積的多少來反映各處理組合的生長情況[13]。由株高和單株葉面積D組混配基質效果最好,平均株高為4.64,平均葉片數為4.6,平均葉面積最高為991.911mm2。
對桂花幼苗葉綠素含量,最大根長,地上、下部鮮重,地上、下部干重,根體積等生長、生理指標等綜合比較,也觀察以D組桂花幼苗表現最好。所以綜合桂花生長指標和生理指標可以得出:幾種混合配方中,D組混合基質泥炭、蛭石、珍珠巖之比為3:4:3對桂花幼苗生長綜合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