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墓志看明代遼東海州衛(wèi)孫氏家族的興衰

        2020-12-27 13:56:51張士尊
        鞍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墓志

        張士尊 吳 迪

        (1.鞍山師范學(xué)院 國學(xué)研究中心,遼寧 鞍山 114007;2.海城市民俗博物館,遼寧 海城 114200)

        明代海州衛(wèi)孫氏是當(dāng)?shù)氐拿T望族,特別是孫貴和孫文父子,曾先后在遼東都司和京師五軍都督府擔(dān)任要職,權(quán)重位崇,影響很大,但由于歷史文獻中有關(guān)記載不多,故我們對這個家族還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有賴于早年孫貴和夫人項氏墓志的出土,以及近來孫文墓志的面世,我們能夠大略描述出海州衛(wèi)孫氏家族的興衰變遷。

        一、孫氏墓志的出土及撰書者的身份

        到目前為止,在海城市境內(nèi),總共出土6塊3盒關(guān)涉孫氏的墓志銘,即《明驃騎將軍僉后軍都督府事加授龍虎將軍上護軍孫公墓志銘》(下文簡稱《孫貴墓志》)、《明都督孫公配封階太夫人項氏墓志銘》(下文簡稱《項氏墓志》)、《誥封驃騎將軍副總兵孫公墓志銘》(下文簡稱《孫文墓志》),分別屬于后軍都督府都督孫貴和夫人項氏及其子遼陽副總兵孫文(見圖1)。

        《孫貴墓志》和《項氏墓志》于1937年出土于海城東3里的玉皇山南麓。據(jù)偽滿《海城縣志》古跡條記載:“縣城東三里玉皇山南麓,有明驃騎將軍孫貴墓,康德三年七月,邑人王玉發(fā)嗣地筑室,得石人四,高約尺許,類古之殉葬物。復(fù)掘之,見壙穴,棺木已朽,僅存不完之骸骨二具,并石刻墓志銘二:一為《驃騎將軍僉后軍都督府事加授龍虎將軍上護軍孫公貴墓志銘》;一為《明都督孫公配階太夫人項氏墓志銘》,當(dāng)由縣長常守陳、參事官鐮倉倡由各法團聚金易棺仍瘞原穴中,并為修壟樹碑亦垂永久云[1]?!睂O貴墓志蓋陰刻篆字“明故后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孫公墓志銘”;項氏墓志蓋陰刻篆字“明都督孫公配誥封階太夫人項氏墓志銘”,兩盒墓志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2]。

        《孫文墓志》最近在海城市郊某民俗館中展出,剛剛進入學(xué)者的視野。從墓志風(fēng)化程度較重、個別字跡已難辨認的情況來看,這盒墓志可能早已出土,或出土后又被扔在野外,埋在淺土層中數(shù)十年,才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至于這盒墓志最初出土地點,估計應(yīng)在《孫貴墓志》出土地點附近,即海城東郊玉皇山南麓孫氏家族墓地故址內(nèi)。

        研究墓志,梳理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生平事跡固然重要,但弄清此志為何人所撰,何人所書,也同樣重要。因為墓主死后,子嗣為其制作墓志,要請地方文化名流出手,或撰或書,無意之中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因此,考證墓志作者的身份地位,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孫貴墓志》的撰書者

        據(jù)《孫貴墓志》記載:此墓志由“賜進士出身戶科給事中古宜賀欽篆額;賜進士出身都察院僉都御史陳壽書丹;壬子科鄉(xiāng)貢進士襄平高文豸撰蓋”。

        賀欽,字克恭,遼東義州衛(wèi)人。因義州在醫(yī)巫閭山西麓,故賀欽自號醫(yī)閭山人。又因遼朝曾在此設(shè)宜州,金朝改為義州,故這塊墓志上稱賀欽為“古宜賀欽”。賀欽從小學(xué)習(xí)程朱理學(xué),早年醉心科舉考試,景泰七年(1456),參加山東鄉(xiāng)試,獲得“亞元”。十年后的成化二年(1466),參加北京會試,中了進士。成化三年(1467),初授戶科給事中[3]。據(jù)《全遼志》記載:賀欽“天性高明,謙恭剛果”,因不適應(yīng)官場腐敗,成化四年(1468),“以疾歸潛”。弘治元年(1488),政治革新,朝廷重新啟用賀欽,被任命為陜西左參議,但賀欽不久就借口“母疾辭職”[4]。賀欽雖然為官時間很短,官位不高,但數(shù)十年里,潛心治學(xué),名望極高。景泰天順年間,廣東新會人陳獻章創(chuàng)江門學(xué)派。成化初年,陳獻章北上講學(xué),賀欽為其學(xué)問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拜其為終身師父,從而成為心學(xué)江門學(xué)派在北方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賀欽死后葬醫(yī)巫閭山光明谷。正德十六年(1521),遼東巡撫李承勛題請賀欽為理學(xué)名臣,并刊印《醫(yī)閭文集》四卷流傳后世。從成化中期到弘治初年,孫貴在義州駐防備御十多年,作為鎮(zhèn)守地方的高級武官,與地方文化名流有交往,甚至有非常密切的交往,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孫貴死后,其后人請賀欽為其撰寫墓志完全在情理之中。

        陳壽,《全遼志》有載,遼東寧遠衛(wèi)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相比較而言,《大清一統(tǒng)志》對陳壽的記載更為詳細:陳壽,字本仁,祖籍江西新淦。陳壽祖父陳志,代替其哥哥流放遼東,最后落籍在寧遠衛(wèi)。據(jù)《明憲宗實錄》記載:成化十六年(1480),陳壽任戶科給事中;弘治六年(1493),為南京鴻臚寺卿。弘治十三年(1500)十月,陳壽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5]。正德初年,宦官劉瑾專權(quán),陳壽與之相抗,結(jié)果以南京刑部尚書致仕。陳壽歷官40年,《明一統(tǒng)志》評價他說:“居官清淡,不治產(chǎn)業(yè),及致仕無所歸,僑寓金陵,敝屋蕭然,以壽卒,人稱其有清白風(fēng)[6]?!标悏畚丛谶|東任職,與孫貴交往當(dāng)在孫貴任職五軍都督府期間,而且雙方關(guān)系應(yīng)較為密切。

        高文豸,遼陽人,進士出身,可《孫貴墓志》上卻說其是“鄉(xiāng)貢進士”,這是怎么回事呢?明朝時期,政府有明確規(guī)定:那些在私學(xué)讀書的士子要想?yún)⒓余l(xiāng)試,需有府縣地方官員的推薦,考中的稱舉人。舉人如果參加第二年京師舉行的會試,考中合格,再經(jīng)殿試合格的可以賜進士及第,賜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而那些落第的舉人就稱“鄉(xiāng)貢進士”。高文豸參加了弘治五年(1492)在山東濟南舉行的鄉(xiāng)試,考試合格,成為舉人。第二年到京師參加會試,沒有成功。孫貴死時,高文豸的身份仍然是舉人,故《孫貴墓志》仍稱其為“鄉(xiāng)貢進士”。但19年后的正德六年(1511),高文豸再次參加會試,中三甲第四十名,終于成為進士。后來,他擔(dān)任過長葛和無錫知縣。高文豸參加《孫貴墓志》的撰書,主要原因在于他是遼陽地方文化名人。

        (二)《項氏墓志》的撰書者

        據(jù)《項氏墓志》記載,此墓志為“鄉(xiāng)進士階文林郎致保定深澤縣政遼陽李文繍撰;鄉(xiāng)貢進士澄州李伯通書;鄉(xiāng)貢進士襄平張士祿篆”。

        李文繍,遼陽人,弘治五年(1492)鄉(xiāng)試合格,成為舉人。第二年到北京參加會試,沒有成功,故稱其為“鄉(xiāng)進士”。明清“文林郎”,為文官七品階;“致保定深澤縣政”,為致仕直隸保定府深澤縣知縣,即退休在家的直隸保定府深澤縣知縣。此前李文繍曾擔(dān)任過直隸保定府深澤縣的知縣,正七品,故稱其階為“文林郎”。遼陽距海州不遠,李文繍參與《項氏墓志》撰書的主要原因是因其地方著名鄉(xiāng)紳這種特殊的身份。

        李伯通,據(jù)《全遼志》記載,海州衛(wèi)人,正德八年(1513)舉人,曾擔(dān)任曲周縣知縣,因會試落第,故稱其為“鄉(xiāng)貢進士”。參與《項氏墓志》撰書時,李伯通并沒有擔(dān)任官職,所以《項氏墓志》只說他是“鄉(xiāng)貢進士”;至于李伯通籍貫稱“澄州”,是因為遼朝時期,曾在海州衛(wèi)設(shè)澄州,金代廢除,改為海州。嘉靖十一年(1532),李伯通參與《孫文墓志》撰書時,其身份已經(jīng)由“鄉(xiāng)貢進士澄州李伯通”變成了“鄉(xiāng)貢進士文林郎廣平曲周縣政古澄李伯通”。這里“文林郎”為文官七品階;“廣平曲周縣政”是說李伯通當(dāng)時擔(dān)任直隸廣平府曲周縣知縣;“古澄”與“澄州”一樣,都是海州地名的一種委婉表達。李伯通是海州人,與孫氏家族同城,參與項氏與孫文母子兩代墓志撰書,可見雙方關(guān)系比較密切。

        張士祿,遼陽人,正德十四年(1519)舉人,曾任慶都縣(今河北望都縣)知縣。關(guān)于張士祿,文獻中記載不多,所以我們對其生平活動所知甚少。

        (三)《孫文墓志》的撰書者

        據(jù)《孫文墓志銘》記載:“賜進士出身奉訓(xùn)大夫鴻臚少卿撫寧王道中撰;賜進士出身奉議大夫工部郎中襄平郡劉悌書;鄉(xiāng)貢進士文林郎廣平曲周縣政古澄李伯通篆”。

        王道中,據(jù)《明清進士題名碑》記載,參加正德九年(1514)會試,榜列三甲第54名?!胺钣?xùn)大夫”為文職從五品初授之階。據(jù)《明實錄》記載:王道中曾任刑部署員外郎,嘉靖三年(1524)七月,升鴻臚寺右少卿。嘉靖六年(1527)正月,升為鴻臚寺左少卿。在參與《孫文墓志》撰書前,王道中一直是這樣的職務(wù)。孫文死去的第二年,嘉靖十二年(1533)四月“吏科都給事中李鳳來等御史劾奏鴻臚寺卿王道中”,但沒有成功,朝廷命王道中“仍舊視事”[7]。嘉靖十四年(1535),鴻臚寺卿王道中改補順天府丞。嘉靖十五年(1536),王道中升任大理寺右少卿。嘉靖十八年(1539)王道中升任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8]。在確定王道中身份時,其籍貫有點模糊。據(jù)《遼東志》記載:“王道中,錦州人,歷升大理寺右少卿”。《全遼志》“選舉志”也把其列在遼東,由此看來,王道中無疑為遼東人。但是,《孫文墓志》上寫的卻是“撫寧王道中”。另外,1949年北京豐臺區(qū)永定門外出土、現(xiàn)藏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的《皇明登仕佐郎鴻臚寺序班靜窗華公暨配孺人俞氏合葬墓志銘》中有“賜進士第奉直大夫協(xié)洽庶尹鴻臚寺左少卿撫寧王道中篆”的字樣。《永平府志》記載:《黃齋集》“撫寧王道中致南撰”[9]。由此看,王道中又是撫寧人。但據(jù)《明世宗實錄》記載:嘉靖十八年(1539)八月,“戶科給事中楊上林參論順天府府尹王道中,系京師人,桑梓故鄉(xiāng),例應(yīng)回避,而偃然受命,非所以遠嫌疑,一政體也[10]。”由此看來,王道中也可能是北京人。綜合分析上邊的材料,王道中屬遼東錦州軍籍,起碼在進士考試前如此,至于籍貫“撫寧”之說,可能是祖籍,也可能科舉考試后籍貫有所變動。

        劉悌,據(jù)《全遼志》記載:“嘉靖二年進士,定遼右衛(wèi)人,工部郎中?!睋?jù)《明清進士題名碑》記載:劉悌參加嘉靖二年(1523)會試,榜列三甲第109名。另有地方史志記載劉悌曾做過臨淮知縣。1975年,在鞍山市千山區(qū)七嶺子鄉(xiāng)倪家臺村附近出土了《崔鑑繼室費氏墓志銘》,此志制于正德十六年(1521),上面有“丙子科鄉(xiāng)貢進士同郡劉悌篆書”?!氨涌啤?,即正德十一年(1516)山東布政司在濟南府舉行的鄉(xiāng)試,劉悌考試合格,中了舉人。第二年以舉人身份到北京會試,落榜。嘉靖二年(1523)再次參加會試,才中了三甲。因此,在劉悌中進士之前撰書墓志上標(biāo)注的是“鄉(xiāng)貢進士”,而中進士以后撰書的墓志銘上標(biāo)注的是“賜同進士出身”?!胺钭h大夫”,按照明朝政府的規(guī)定,文職正五品官階。劉悌在工部任郎中,文職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所以這里的“奉議大夫”是劉悌任工部郎中的初步官階。劉悌籍貫遼陽,為遼陽地方名流,與身為遼陽副總兵的孫文應(yīng)該有相當(dāng)多的交往。

        明代文風(fēng)極盛,進士舉人社會聲望很高,遼東雖地處邊陲,但凡通都大邑,均為本鄉(xiāng)進士舉人立有牌坊,以弘揚地域文化。據(jù)《遼東志》記載:嘉靖中期以前,遼陽城建有進士牌坊17座,其中有為高文豸、劉悌等所建牌坊;義州城建有進士牌坊4座,其中有為賀欽所建牌坊;寧遠城建有進士牌坊1座,專為陳壽而建。遼陽城建有舉人牌坊36座,其中有為李文繍所建牌坊;義州城建有舉人牌坊9座,其中有為賀欽所建牌坊;海州建有舉人牌坊3座,其中有為李伯通所建牌坊[11]??疾閷O氏家族數(shù)塊墓志的撰書者,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作者籍貫全是遼東,即使標(biāo)注不是遼東,但實際也長期生活在遼東。其二,作者絕大多數(shù)為遼陽、海州人,即使不是遼陽、海州人,也是墓志主人長期生活和任職的地方,如義州的賀欽和寧遠的陳壽等。

        二、孫貴的生平事跡

        雖然孫氏家族權(quán)勢顯赫,但在《實錄》等官方文獻中記載的并不多,所以要想了解這個家族的興衰變遷,墓志就成為第一手資料。

        (一)孫貴的先世和婚姻

        據(jù)《孫貴墓志銘》記載:孫貴“先世昌黎人,曾祖希夢,祖大咸,蘊才不售。父友,永樂初累樹戰(zhàn)功,階金吾衛(wèi)正千戶,誥封武德將軍。改注膺揚衛(wèi),宣德年間調(diào)遼東海州衛(wèi),俱已公貴追封為公爵階,妣皆夫人?!边@段話告訴我們:孫氏祖居直隸永平府昌黎縣,即今秦皇島市昌黎縣。孫貴的曾祖父叫孫希夢,祖父叫孫大咸(《鞍山碑志》抄錄為“大咸”;《遼寧碑志》抄錄為“大成”)?!疤N才不售”,是說兩人地位很低,沒有什么功名。孫貴的父親孫友在洪武年間進入明軍,成為世襲軍戶。永樂初年因?qū)伊?zhàn)功,升金吾衛(wèi)正千戶,封武德將軍。金吾衛(wèi)屬皇帝護衛(wèi)親軍,正千戶為武職正五品,先授武德將軍,次升武節(jié)將軍。后來孫友的軍籍由金吾衛(wèi)轉(zhuǎn)入鷹揚衛(wèi)。洪武初年,鷹揚衛(wèi)亦屬皇帝親軍護衛(wèi),后調(diào)整到京師后軍都督府直轄。宣德年間,孫友的軍籍再次調(diào)入到海州衛(wèi)。至此,孫氏衛(wèi)籍再也沒有變化,一直定居在海州,直到明朝末年。

        《孫文墓志》在追溯先祖時說:孫文先世“世居永平府昌黎縣,洪武三十二年,大父友,著戰(zhàn)功陞正千戶,宣德六年調(diào)遼東海州衛(wèi),今為海州人。”對照《孫貴墓志》的記載,兩者有兩處明顯的區(qū)別:一是孫貴升任正千戶的時間?!秾O貴墓志銘》記載是“永樂初”;《孫文墓志》記載是“洪武三十二年”。表面上看兩者相差四五年,實際上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因為建文元年(1399),靖難之役爆發(fā)以后,朱棣仍稱洪武年號,稱洪武三十二年(1399),到建文四年(1402)七月,靖難軍占領(lǐng)南京,朱棣登基后,稱洪武三十五年(1402),次年改元永樂。兩塊墓志的記載說明,直到嘉靖時期,人們對建文年號仍然諱莫如深。同時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告訴我們,孫友的戰(zhàn)功是參加靖難之役時建立的。二是孫友調(diào)到海州衛(wèi)的時間。《孫貴墓志》記載的時間是“宣德年間”;《孫文墓志》記載的時間是“宣德六年”,兩者相較,后者更為具體。

        (二)孫貴在遼東的活動

        孫貴的軍事生涯大體可以分為任職遼東和任職北京兩個部分。查《明實錄》,幾乎沒有孫貴在遼東活動的記載,所以墓志的記載實際上填補了孫貴生平很長一段的空白。據(jù)《孫貴墓志》記載:孫貴,字彥和,早年喪父,“事母孝謹”。長大以后,“善騎射,膽略過人”,熟讀兵書。天順?biāo)哪?1460),承襲海州衛(wèi)指揮使軍職,“提兵操演,弛張綽有紀(jì)律,御侮折沖,算無遺策,由是功名益振”。成化三年(1467),明朝出動數(shù)萬大軍征討建州部,孫貴隨軍“深入巢穴,屢戰(zhàn)屢捷”,因其有功,升遼東都指揮僉事,并負責(zé)廣寧防御。成化九年(1473)春天,蒙古朵顏部進攻遼西小黑山堡(黑山縣大虎山鎮(zhèn)),守堡官兵支持不住,孫貴率數(shù)十騎沖入敵陣,射殺其酋長,明軍轉(zhuǎn)敗為勝。不久,義州報警,孫貴率軍出邊追剿,直至興中城(朝陽市),次日,復(fù)追至麥州(具體地點不詳,當(dāng)在朝陽市附近),“蕩平巢穴”,因功升都指揮同知,仍回廣寧防御。關(guān)于這次戰(zhàn)斗,《明孝宗實錄》有更為詳細的記載:“遼東總兵官都督同知歐信等奏:福余等三衛(wèi)虜賊結(jié)構(gòu)海西女直,屢犯邊境,又于義州、廣寧等要沖地方出沒,臣等議調(diào)官軍征剿,四月初三日,副總兵韓斌等兵馳至興中接戰(zhàn),敗之。初四日,追至小孤山,再敗之。初五日,追至麥州,又敗之。前后斬首六十二,獲馬一百一十三,牛羊一千三百六十四,器仗一千八百九十九,空其巢穴而還[12]。”但這里沒有提到孫貴。成化十四年(1478),建州部進攻遼陽,孫貴領(lǐng)兵追擊,出境百余里,抵達牡丹寨(地點不詳),大捷,斬首20級?!睹鲬椬趯嶄洝分袥]有這次戰(zhàn)斗的記載。

        經(jīng)過實戰(zhàn)的考驗,遼東總兵認為孫貴“多功才能”,故推薦其備御義州,結(jié)果“達賊聞風(fēng)遠遁,邊氓安枕”。第二年明軍再次大舉討伐建州部,孫貴率隊出境,至古城等寨,“鏖戰(zhàn)累日,俘馘甚眾”,因功升都指揮使,戰(zhàn)后仍返回備御義州。成化十六年(1480),孫貴因牡丹寨戰(zhàn)功而晉級,分守錦州義州地方,“既專兵柄,益展才猷,威名大振,境內(nèi)晏然”。不久,兵部嘉其武勇,“進協(xié)鎮(zhèn)守”。弘治元年(1488),蒙古各部大舉進攻廣寧等地,孫貴同太監(jiān)韋朗,領(lǐng)兵出境,追至顯州,斬獲首級19顆,“馬匹什物百十余件,捷報,賜璽書文綺犒獎之”。關(guān)于此戰(zhàn),《明孝宗實錄》記載如下:弘治二年(1489)八月,朝廷“錄弘治元年遼東岐山臺殺賊功,官軍升賞有差,鎮(zhèn)守太監(jiān)韋朗、巡撫都御史劉潺各賞銀十兩,纻絲二表里,及右參將都指揮使崔勝,左監(jiān)丞郝林,都督僉事孫貴,各纻絲二表里[13]?!睂嶄浻涊d比墓志更具體,此時孫貴已經(jīng)是都督僉事,這次表彰就是朝廷對上年孫貴所參加軍事行動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是孫貴第一次出現(xiàn)在《明實錄》中。

        (三)孫貴在北京的活動

        孫貴調(diào)入京師五軍都督府的時間,在《孫貴墓志》沒有記載,查《明孝宗實錄》弘治五年(1492)八月記載:“命遼東隨操都督僉事王鍇、孫貴還京,各于原府帶俸[14]。”這說明在此之前,孫貴就已調(diào)入京師。據(jù)《孫貴墓志》記載:弘治六年(1493),孫貴負責(zé)左軍都督府并兼管總神機中軍營。但據(jù)《明孝宗實錄》記載:弘治六年十二月,朝廷“命左府帶俸都督僉事孫貴、張晟俱見任管事,貴銓注后府[15]?!辈坏揭荒陼r間,朝廷又把其調(diào)到后軍都督府主事。弘治七年(1494),因多位大臣推薦孫貴有管理才能,朝廷任命其“管理團營總練武營兵馬”。據(jù)《明孝宗實錄》記載:弘治八年(1495)三月,朝廷命“后府都督僉事孫貴坐練武營管操”[16]。從此以后,每年皇帝郊祀,都由孫貴領(lǐng)兵防護,以保證安全,“侍宴殿上,人以為榮”。弘治十年(1497),永平報警,孫貴領(lǐng)京營兵3 000前往防守。弘治十二年(1499),遼東報警,朝廷忙命孫貴選精騎5 000駐屯永平,以便應(yīng)援。第二年,蒙古各部落進攻大同,朝廷命孫貴選京師精銳萬人前往防御。除此之外,孫貴也曾奉命總督十二營兵,牧馬十余萬匹,因其方法得當(dāng),獲得朝廷的嘉獎。但是,后一件事,《明孝宗實錄》記載卻與《孫貴墓志》有些出入:弘治十一年(1498)十月,“英國公張懋等奏:都督僉事孫貴及指揮蘇英等,以歲例牧馬于各草場,近已回京,所部人馬不到者多,請治其罪。刑部覆奏得旨:孫貴免究問,罰俸三月,英等俱逮治之。[17]”同一個月,“兵科給事中熊偉,劾清平伯吳琮、都督僉事孫貴率指揮傅佐等:就各草場牧馬,而官軍竊之以逃千二百余匹,請治之罪。命逮問傅佐等三十四人,琮、貴姑宥之[18]?!?/p>

        據(jù)《明孝宗實錄》記載:弘治十二年(1499)四月,“刑科給事中李舉奏都督僉事李澄、孫貴,生長邊陲,屢經(jīng)戰(zhàn)陣,堪任主將”。兵部議覆:李澄、孫貴等人“才誠可用,但京營居重馭輕,領(lǐng)兵不可無人,澄、貴見在京營管操兼佐理府事,似比外任為重”[19]。兵部尚書馬文升上書陳“增修武備”,皇帝命府院等衙門議覆:“若欲得謀勇之將,今在京待用者,若都督劉寧、久經(jīng)戰(zhàn)陣者若楊玉、孫貴、李澄,邊將若神英皆可任將領(lǐng)[20]。”弘治十二年(1499)十月,“遼東守臣以朵顏三衛(wèi)虜眾數(shù)犯邊,請調(diào)大軍征剿”,皇帝把此事交兵部討論,兵部意見“不必勞師遠征”,只宜增兵防守,在京營內(nèi)選精兵5 000,命都督一員,都指揮把總二員,分別駐扎遼西廣寧,遼東遼陽,“協(xié)同本路官軍戰(zhàn)守,候來春邊事稍寧引還”?;实劢邮苓@個建議,命都督孫貴率都指揮楊銘、丁玉率軍5 000前往[21]。但是,大軍還未出行,十一月,由于兵科都給事中亍宣等人的反對,兵部議覆后終止[22],就這樣,孫貴最后一次征戰(zhàn)無果而終。

        據(jù)《孫貴墓志》記載:弘治十四年(1501)七月二十二日,“都督孫公直巡禁城,夜分疾作,既曉,弁至寓邸,竟不起”。這天,都督孫貴領(lǐng)兵巡查紫禁城,夜半時分,孫貴突然發(fā)病,黎明,抬回家中死去?!睹餍⒆趯嶄洝泛胫问哪?1507)閏七月戊戌條記載:“后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孫貴卒”。關(guān)于孫貴的死亡時間,《孫貴墓志》記載為弘治十四年(1501)七月二十二日,而《明孝宗實錄》記載為同年的閏七月二十二日,兩者相差一月,不知何者為是。

        對于孫貴的一生,《孫貴墓志》的評價如下:“公質(zhì)訥剛毅,勇冠三軍,臨陣躍馬直前,所向無敵,提兵四十余年,大小二十余戰(zhàn),率皆以身為倡,以寡制眾。坐府九年,小心翼翼,未嘗一誤朝參。臨事諳大體,馭下重威信,輕細瑣,人樂為之用,推誠遇物,不立崖岸,禮重儒紳,延接款治,士大夫多與締好。奉祭祀,待賓客,務(wù)極豐腆,而自奉則儉,性澹于利,時時議掊尅封殖者,公獨免焉。族人貧乏輒賑恤之,男女長而無室家者,為婚嫁之,以故俸銀雖厚而篋笥恒空[23]?!彪m多溢美之詞,但通過上邊我們對孫貴數(shù)十年軍事生涯的梳理,這個評價還是有所根據(jù)的。

        三、孫文的生平事跡

        (一)孫文官職履歷

        據(jù)《孫文墓志》記載:孫文,字尚德?!肮鬟_慷慨,早年著舉業(yè),屢試于鄉(xiāng),未遂。弘治辛酉,父逝,蔭錦衣指揮使,遇例歸。正德丙寅,提調(diào)□陽。戊辰,登安國榜武進士,陞都指揮僉事。逆瑾時升寧夏操備,時有藩王謀為不軌,□強公等一十八人□從之,公愕然謂眾曰:‘吾輩世受□□國恩,焉可從彼以為逆,況□□為臣死忠,為子死孝,死文何妨?于是同謀,以誅叛為志,捷奏旌獎歸?!边@段話雖然有些字詞脫漏,但大體涉及如下四件事:

        其一,弘治辛酉年孫文承襲錦衣衛(wèi)指揮使事。弘治辛酉年,是弘治十四年(1501),這年七月,孫貴去世,按照明朝衛(wèi)指揮使以下軍職世襲的規(guī)定,作為長子的孫文承襲海州衛(wèi)指揮使合理合法。據(jù)《孫文墓志》記載,孫貴死后,孫文承襲的職務(wù)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但查《明孝宗實錄》,弘治十四年(1501)十月辛未條記載:“命后軍都督府故都督僉事孫貴之子文襲原職指揮使,錦衣衛(wèi)帶俸”[24]。看來因?qū)O氏家屬定居北京,孫文雖繼承海州衛(wèi)指揮使軍職,但卻沒有參與衛(wèi)事,所以其俸祿在京師錦衣衛(wèi)領(lǐng)取,正因為“錦衣衛(wèi)帶俸”,《孫文墓志》才誤認為孫文承襲了錦衣衛(wèi)指揮使。

        其二,正德丙寅年提調(diào)□陽事。正德丙寅年,是正德元年(1506);“提調(diào)”是指在臨時機構(gòu)中負責(zé)的官員;□陽,可能是指明朝的東部防線中的重要邊堡叆陽。

        其三,戊辰登安國榜武進士事。戊辰年是正德三年(1508),據(jù)《全遼志·選舉志》記載:正德三年,孫文中武舉。另據(jù)《國榷》正德三年四月有“武舉安國等六十人宴中府”的記載,其安國就是這次武舉考試的第一名,故按習(xí)慣稱“安國榜”。按照明朝政府的規(guī)定,凡中武舉者官升兩級,所以孫文從海州衛(wèi)指揮使升遼東都指揮僉事。

        其四,寧夏操備時參與平叛事。武宗統(tǒng)治初年,宦官劉瑾專權(quán),派人到寧夏丈量土地,引起衛(wèi)所官兵的不滿,分封在甘肅慶陽的明宗室安化王朱寘鐇看到時機可以利用,就在正德五年(1510)四月初五,發(fā)動叛亂,但由于時間倉促,準(zhǔn)備不足,僅僅堅持18天就以失敗告終。叛亂發(fā)生期間,孫文受命在慶陽備操,由于他們不但沒有參加叛亂,而且還為平叛做出了貢獻,所以受到朝廷的表彰。據(jù)《明武宗實錄》記載:正德七年(1512)十一月,“海州衛(wèi)署都指揮僉事孫文為遼東都司署都指揮使”[25];十二月,“遼東都司帶俸署都指揮使孫文本司僉書管事”[26]。孫文從一個剛剛承襲衛(wèi)指揮使不久的軍官,數(shù)年之間就成長為整個遼東都司最高軍政長官,除了他的武舉身份,可能也與這次叛亂中孫文表現(xiàn)有關(guān)。

        正德八年(1513),孫文被任命為參將,分守錦州和義州。正德十年(1515)轉(zhuǎn)升副總兵,分守遼陽?!度|志·選舉志》記載孫文曾任分守錦義參將,遼陽副總兵事?!睹魑渥趯嶄洝酚涊d孫文任職遼陽副總兵的具體時間是正德十年(1515)九月,“命署都指揮使孫文充副總兵分守遼陽地方”[27]。

        嘉靖三年(1524),孫文“誥封驃騎將軍”。按照明朝政府規(guī)定,正二品武官,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孫文擔(dān)任遼東都指揮使,為正二品,授驃騎將軍,完全符合規(guī)定。

        (二)孫文履職遼東事

        遼陽副總兵負責(zé)防御的地域非常遼闊,西到遼河套邊墻,東到鴨綠江西岸,南至海,北到開原,而正德嘉靖時期正是女真各部興起之時,河?xùn)|防御壓力極大。在這種形勢下,孫文如何履職,《孫文墓志》只記載三件事。其一,因“諸虜猖獗”,孫文決定采取“搗巢”,行前命遠征官兵對掠獲之民“毋得一概混殺”,結(jié)果“全活者甚多”。這次“搗巢”行動,孫文所部共斬首250,獲馬290,“器械無籌”。戰(zhàn)后,得到朝廷表彰和獎勵,“蓋異典也”。

        其二,正德三年(1508),“開原夷虜縱橫地方”,遼東巡撫張鼐命孫文前往開原,“提兵以保險之”,開原轉(zhuǎn)危為安,不久升孫文為都指揮使,“賞彩段二表里”。

        其三,嘉靖元年(1522),遼東邊墻“坍塌”,“夷虜出沒無常”,遼東巡撫李承勛,命孫文“領(lǐng)兵以督理之,公經(jīng)營有方,不日而成”,朝廷獎勵“彩段二表里”。

        關(guān)于孫文率官兵遠征“搗巢”之役,斬首250,獲馬290,在當(dāng)時也算作大勝利,但《明武宗實錄》沒有明確記載,故我們不知此役發(fā)生于何時,戰(zhàn)況究竟如何。關(guān)于正德三年(1508),孫文提兵北上開原備邊之事,《明武宗實錄》中沒有明確記載,但把孫文從“署遼東都指揮使”提升為“遼東都指揮使”應(yīng)該在這個時候。

        關(guān)于修筑邊墻之事,可以在《明武宗實錄》的相關(guān)記載中得到印證。正德十五年(1520)十一月,李承勛為遼東巡撫,“時遼東邊備久弛,開原尤甚,兵籍存者十之一二,墻堡墩臺頹圯殆盡,自守將孫棠,不遠烽堠,僅依城掘壕塹自守,而沿邊延袤數(shù)百里,皆為夷虜射獵之區(qū),至是承勛銳意修復(fù)?!崩畛袆椎淖嗾埖玫匠⒌恼J可。第二年十月,戶部發(fā)太倉銀26.7萬兩,山東官庫銀10萬兩,中納淮鹽4.14萬引給遼東[28]。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孫文完成了維修遼東邊墻的任務(wù),并受到朝廷的表彰。

        《孫文墓志》在有關(guān)孫文擔(dān)任遼東副總兵期間的情況,均屬正面描述,事實上,在孫文擔(dān)任遼陽副總兵期間,遼東邊疆危機日益嚴重,明軍顧此失彼,手忙腳亂,作為遼河以東軍事上最高負責(zé)人,往往為敗績負有連帶責(zé)任,處分自然不免。據(jù)《明武宗實錄》記載:正德十一年(1516)十二月,“奪分守遼陽副總兵孫文俸三月,分守開原右參將孫棠二月,提調(diào)都指揮王欽五月,以清河并鎮(zhèn)北堡失事也[29]?!闭率?1517)二月,“治虜入清河、新安二堡失事罪,都指揮王宣及指揮耿鐸、鄭鉞等俱逮治,副總兵孫文奪俸三月,太監(jiān)趙英姑宥之[30]?!闭率?1517)六月,“治開原等城堡失事罪,指揮李鑒、郎鑒、千戶張鉞、徐鎮(zhèn)俱充軍,都指揮僉事王宣、指揮僉事李昂降二級,革任右參將張廷錫奪俸八月,太監(jiān)郭原、王秩、趙英、總兵官韓璽、副總兵孫文、游擊將軍林睿、都御史張貫各降敕切責(zé)[31]。”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兵部覆奏遼東新安、鎮(zhèn)夷等堡守臣功罪:副總兵孫文、太監(jiān)趙英、游擊林惠各賞銀二十兩,纻絲二表里,都指揮蕭云等,準(zhǔn)以功贖罪,指揮高元佐等逮問,既而文復(fù)以虜入清河堡奪俸兩月,英免究[32]?!币淮未蔚淖坟?zé),不知身為副總兵的孫文感受如何。到嘉靖初年,我們才在《明世宗實錄》看到一次勝利,孫文因此受到表彰。嘉靖元年(1522)正月,“錄遼東撫安等堡有功將士,都指揮孫文而下升賞有差”[33]。同年三月,“錄遼東撫安等堡斬虜首功,賞署都指揮孫文及軍舍等銀緞絹布有差”[34]。

        總結(jié)孫文的仕宦生涯時,《孫文墓志》提到數(shù)位曾對其事業(yè)有過很大幫助的人,如英國公張懋,遼東巡撫王憲,及“諸縉紳交章薦舉”者20余人。這里提到的英國公張懋,成化間屢領(lǐng)軍府,累加太保,正德十年(1515)三月卒,被朝廷追封為寧陽王。王憲,正德五年(1510)六月到遼東擔(dān)任巡撫。從正德五年(1510)到正德十年(1515),正是孫文擔(dān)任參將和副總兵時期,如果朝廷中沒有英國公張懋這樣的權(quán)臣幫助,地方上沒有遼東巡撫王憲這樣的地方首長舉薦,無論擔(dān)任參將還是副總兵都是不可想象的。

        嘉靖五年(1526),孫文“偶感風(fēng)疾,醫(yī)未愈”。何謂“風(fēng)疾”?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風(fēng)痹”“中風(fēng)”,俗稱半身不遂。中醫(yī)沒法治愈,三年后的嘉靖八年(1529),孫文只好離職,回家修養(yǎng)。嘉靖十一年(1532)二月三十日,病逝。終年65歲。

        四、孫氏家族的譜系

        從海城先后出土的墓志,我們大體可以梳理出明代海州衛(wèi)孫氏家族的簡單譜系如下:

        第一代:孫希夢,無官職。

        第二代:孫大咸,孫希夢子,無官職。

        第三代:孫友,孫大咸子,正千戶,宣德六年(1431)調(diào)入海州衛(wèi)。

        第四代:孫貴。

        孫貴夫人項氏,據(jù)《項氏墓志》記載:項氏全名項妙明,海州衛(wèi)富家大族,“考真祖溯曾祖,俱富世積”。項妙明母親黃氏懷孕時,孫貴母親同時懷孕,孫項兩家本是要好的鄰居,故雙方父母“指腹盟約”,如生男女,定締結(jié)姻緣。結(jié)果,項妙明和孫貴兩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項氏16歲與孫貴完婚,成化十六年(1480),項氏因?qū)O貴階升驃騎將軍而獲朝廷誥封“夫人”。弘治六年(1493),隨孫貴入京。正德十年(1515),因其子孫文進階驃騎將軍而獲朝廷誥封“太夫人”。正德十五年(1520)十月六日,即孫貴逝世17年后,太夫人項氏逝世,終年80歲。

        第五代:孫文,等。

        據(jù)《孫文墓志》記載:孫文夫人為王氏,指揮王賢的女兒,“相家有道”。比孫文早十年病逝。

        從《孫貴墓志》上看,孫貴共有4子:嫡長子孫文,承襲家族軍職;次子孫章,“綜理家事”。孫文、孫章均為孫貴項氏所生。三子孫惠,四子孫紀(jì),為側(cè)室劉氏所生也。但到《項氏墓志》里,孫貴的子輩只剩下3人,即長子孫文,次子孫章,三子孫紀(jì)。孫惠缺席,估計可能在項氏之前死去。

        孫貴共有6女:長適海州衛(wèi)指揮僉事李良;次適蓋州衛(wèi)指揮使董鐸;次適遼東都指揮周輔;次適廣寧衛(wèi)指揮同知周璽;次適遼東都指揮齊鏞;次許聘遼東優(yōu)給都指揮劉翥?!俄検夏怪尽吠瑯佑涊d孫貴有女6人,但第四女“適定遼左衛(wèi)指揮王指揮輔”,第六女“適東寧劉都指揮鑄”。

        孫貴的四子孫紀(jì),在《明實錄》中沒有記載,但在近年海城出土的 《明鄉(xiāng)學(xué)生徐兩松室人孫氏墓志銘》中卻有明確記載:“徐室人,姓孫氏,海州簪纓世家,大父貴以功升后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授榮祿大夫。父紀(jì),錦衣衛(wèi)冠帶舍人,中嘉靖丙戌(嘉靖五年)武進士,號平山?!边@段記載說得很清楚,即孫氏的祖父是孫貴,父親是孫紀(jì)。孫紀(jì),號平山,是位“錦衣衛(wèi)冠帶舍人”,即享受低級官員待遇的武官子弟。孫紀(jì)與同郡徐府友善,“同游鄉(xiāng)?!?。嘉靖五年(1526)兩人共同參加武舉考試,為“同榜進士”。嘉靖十八年(1539),孫紀(jì)的女兒出生,徐府為其取名孫都,并指腹為盟,結(jié)為婚姻。嘉靖二十八年(1549),徐家正式迎娶孫都,嫁給徐府之子徐兩松[35]。

        第六代:孫孝祖,等。

        《孫貴墓志》記載孫貴共有3孫:孫孝祖,孫承祖,孫光祖。

        《項氏墓志》記載孫貴共有7孫:承祖,在武學(xué)讀書等待承襲;光祖,因功升指揮;崇祖,在儒學(xué)讀書;述祖,學(xué)習(xí)儒學(xué);孝祖,擔(dān)任百戶軍職;繩祖、弘祖,均為孫貴次子劉章所生。

        《孫文墓志》記載孫文共有4子:“長曰承祖,替襲千戶,習(xí)業(yè)武舉,期以大用;次曰光祖,歷升指揮,遇例混革,待辨復(fù)職;三曰崇祖,功升冠帶小旗,亦業(yè)武事;夫人出也。四曰述祖,□讀書,不失儒人。女一,適定遼左衛(wèi)齊指揮世臣,側(cè)室出也?!迸c《項氏墓志》記載基本相同。

        第七代:孫詔,等。

        《孫文墓志》記載孫文有孫9人:“曰詔、□□、曰諮、曰表、曰諫、曰訥、曰訓(xùn)、曰讱、曰讓”。有孫女3人:“一許東寧衛(wèi)劉指揮大章冢嗣登;一許定遼右衛(wèi)馬指揮綸長子驥。馀幼,未許人”。

        猜你喜歡
        墓志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楊從顯墓志》補考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
        從《賈養(yǎng)材墓志》觀明末之二三事
        金《張岐墓志》考釋
        遼《馮從順墓志》考釋
        遼代《馬審章墓志》考釋
        亚洲高清美女久久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 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av影院|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青春草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中文熟妇在线影片| 日韩欧美国产自由二区| 日本超骚少妇熟妇视频| 日韩经典午夜福利发布|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免费观看性欧美大片无片| 亚洲熟妇乱子伦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三级日本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黄视频| 亚洲天堂av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不卡| 免费国产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8中文字幕| 肉体裸交137日本大胆摄影|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午夜|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caoporon国产超碰公开| 日本黑人乱偷人妻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上司喝醉|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无堂无码| 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