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語用知識主要為語言理解與使用,將語用知識應用到跨文化交際中,有助于加強交際者的語言能力。語用知識能夠直接影響語言知識的外化表現,以此促進跨文化交際的完成,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分析語用學在英語跨文化交際中的運用,討論如何將語用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語言應用,為跨文化交際人員提供語用意識,能夠主動輸入語用知識,選擇適宜的交際方式,確保在跨文化交際中達到預期的語用效果。
關鍵詞:語用學知識; 英語跨文化交際; 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H0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2-137-002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跨文化交際成為普遍現象。由于不同國家背景、價值觀、行為模式、思維方式的差異比較大,交際人員必須全面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能夠準確掌握語言文化知識應用和社交技巧,基于多元語言與文化語境開展交流溝通。因此在學習外語知識時,不僅關注到英語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學習,還應當輸入語用知識,全面加強語言交際能力。語用知識可以劃分為元語言、一般信息、元語言信息、文化知識、言語行為等。因此通過會話含義理論、語義場理論和元語用信息等方面,能夠對語用知識的相關功能進行分析。元語用信息主要為元語用標識語,例如迷糊限制語和行為性話語。交際者研究主要是按照預警理解話語,以此進行注釋性表達,提出言語行為使用策略。語義場理論重點分析詞匯組合與聚合關系,掌握語篇話題發(fā)展。在社會交際環(huán)境中,會話含義理論注重研究語言技能的使用方法,多層次研究均涉及到語篇意義、會話策略與言語行為,對英語語用知識體系進行優(yōu)化完善,確保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不會產生語用失誤問題,能夠準確表達思想行為。
1.語言學研究概況
語用學屬于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國內關于語用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系統(tǒng)性介紹語用學的發(fā)展過程與內容。外語學者按照國外研究現狀寫出概論性著作。將語用學方法論作為框架,以語用效能、語境、文化與推理形式等角度,深入分析與用學理論與語言教學。通過外部交際策略加強學生語用能力。當前,語用學發(fā)展不局限于言語行為,會話含義也出現融合性與交叉性特點,研究范圍涉及的語用學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因此學科交叉將成為語用學研究的未來趨勢。
2.語用學知識的語用功能分析
2.1基于元語用標識語建立語用意識
在言語交際活動中,能夠體現出交際人的意圖,屬于指示性話語。通過自然語言指稱。話語具備指示性特點,可以反映出說話人的元語用意識反射性,此種方式就被稱為元語用現象,充分體現出元語用意識。在交際活動中,元語用意識可以知道人們選擇語言,確保語言輸出滿足語境與交際目的需求。在選擇語言之前,應當對語言意義進行協商調節(jié)。從上述分析可知,元語用意識對元交際能力的制約影響比較大。通過建立元語用意識,能夠幫助交際者學習語言文化與語用策略。元語用意識能夠通過自然語言解釋目標信息,有效指導和調控目標語言的理解意義。在培養(yǎng)元語用意識時,必須掌握元語用意識的指示性詞匯。
第一,施為性話語功能。言語主要包括陳述句和施為句,表現出邏輯語義和行為的區(qū)別。施為句屬于特殊陳述句,能夠滿足特殊語境。施為語的功能在于交際者通過學習標識語,聯合語用環(huán)境實現行為目的。例如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 are fired; You are fired。上述施為句所體現的語義和內容基本相同,然而交際情境卻不同,因此展現出不同的言語效果。第1句屬于內嵌施為句,施為動詞并非主要動詞, regret為主句動詞。第二句屬于隱性施為句,無施為動詞,但是可達到施為句效果。
第二,模糊限制語功能。模糊限制語屬于應用廣泛的模糊語言,將其應用到口語交際中,可以使交際者掌握語篇修辭手法,提升語言表達準確性。范圍變動詞能夠對話題范圍進行限制,說話者通過模糊限定于能夠對交際范圍進行限定。例如His monthly pay is more or less 2500; His monthly pay is almost 2500 RMB。上述兩個句子盡管命題內容相同,然而卻采用不同程度變動語,體現出說話者的不確定性。再比如, The pairs of TV sit has a proximately constant these days.該例句表現出范圍變動語對于語義的限制作用,強調電視價格穩(wěn)定。從上述分析可知,模糊限制語屬于重要元語用標識語,將模糊限制與規(guī)則引入到口語和寫作中,可以幫助交際者判斷模糊限制語的限制作用,以此提升交際效率。合理掌握模糊限制語,能夠修正交際內容,強化學生語用意識與文化意識。
2.2基于語義場理論建立詞匯語用意識
詞匯屬于語言重要因素,詞匯教育屬于英語教育的基礎。語義場理論屬于高效詞匯學習方式,可以展現出語言語義關系轉化過程,深度剖析詞匯系統(tǒng)本質,詞匯聚合關系,提供全新學習角度。
基于宏觀角度加強詞匯語用能力,能夠提升語義的關聯性,理解語篇結構與交際目的。詞匯語義場主要包括組合關系類與聚合關系類。其中,聚合關系類又劃分為反義關系,上下義關系和同義關系。組合關系主要是交流。其間不同語義成分的連接關系。比如Tom: Have you made your reservation, single or double room? Amy: I have booked a room on the second floor, I hope you can make all the facilities available as soon as possible, including the furniture,air conditioner。以上例句在同一語義場內,詞匯表現出層級性特點。room一詞屬于對話中的上義所以在閱讀和寫作學習中引入語義場概念可以幫助交際者掌握語篇結構。所以在閱讀和寫作學習中,引入語義場概念,可以幫交際者掌握語篇結構,推測交際話題的脈絡,掌握詞匯的含義,確保用詞準確性。
言語交際必須對語用原則和交際策略進行辨證分析,為了達到交際目的,交際者可以遵循語用原則,也可以背離原則。通過會話含義的隱蔽性特點,達到交際目的。交際者應注重學習語用原則與交際策略,基于語用策略,合理選擇語言形式,包括直接性語言與間接性語言。會話含義理論可以使交際者明確交際言語方式,聯合語境推測語用含義,通過語用策略表達會話含義。
3.英語跨文化交際存在的問題
3.1詞語解讀不準確
在語言系統(tǒng)中,詞語屬于基礎要素。英語跨文化交際中,通過詞句表達出自身思想和行為。但是中西方語言系統(tǒng)不同,所以字詞的差異比較大。同一詞語應用到不同語境中,使用方式的差別也比較大。比如表示莊嚴肅穆含義的詞語,中文語言表達就是莊嚴的、肅穆的。但是英語語言表達莊嚴肅穆含義的字詞非常多,比如awfulness,dignified,solemn。不同語境下,所選擇的詞語不同。在日常翻譯與交流中,交際者忽略詞句差異,從而出現詞句解讀不準確問題。
3.2文化體系存在誤解
由于中西方文化體系與思想意識不同,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時,不注重心理基礎的差異性,所以導致英語表達內容的理解不準確,主要表現為單詞含義理解方面。比如dragon單詞并非漢語語言的“龍”,也不特指吉祥含義。在英語語義中,“dragon”是貶義詞,主要特指邪惡勢力。由于英語使用者不理解文化體系的差異,從而導致語言應用問題比較多。
4.基于會話含義理論建立語用策略
會話含義主要包括特殊會話和一般會話。對于一般會話來說,必須遵循語用原則,無需特殊語境即可推導語句含義。特殊會話必須在特定語境內才可以得知語句含義。不遵循語用原則所產生的會話含義,首先應當排除歧義和模糊性,體現出說話者的交際意圖,具備語用價值。交際者在閱讀與會話中會遇到字面與邏輯無關聯詞句,然而卻具備語用功能。全面掌握特殊會話含義的條件,能夠使交際者理解特殊語言含義,基于語用策略與會話含義角度,推導詞語句的內在含義。
語用學在英語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
4.1發(fā)揮語法作用
通過語法訓練能夠深度掌握語法語用價值,在語言轉化過程中,不能按照漢語言方式逐字分析??缥幕浑H活動中,首先應當明確漢語語用習慣,將其作為基礎,對英語語用習慣進行深度剖析,這樣可以規(guī)避語用失誤問題,還能夠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語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當闡述內容,總結觀點。在總結觀點時,英語總結句式主要為This is my view。但是和英語語法不相符,存在錯誤句式。由于講話人已經闡述自己的觀點,屬于已發(fā)生事件,所以應當采用過去式結構,所以正確的表達方式應當為That's my view。所以,英語跨文化交流活動中,必須注重語法應用的合理性以此展現出語用學價值。
4.2了解語言習慣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大,思維模式、民俗習慣和地域文化存在差別,所以必須全面了解中西方的語言習慣,才能夠提升英語跨文化交際的有效性,提升交流效果。英語跨文化交際結束后,交流雙方會表達謝意。在英語語言習慣下,表達謝意的語句主要為Thank you,回答句式主要為You are welcome。但是在漢語語言表達習慣中,講話者習慣應用Never mind回答,然而在英語語境中,“Never mind”也有不介意的含義,將其應用到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會使對方產生誤解。所以在英語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當準確掌握語言習慣,以此確保交流溝通的有效性。
4.3結合語用理論和文化習俗
與語言知識講授相比,語用能力培養(yǎng)、語言技能練習的難度比較大。由于學習者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影響,主要在非自然外語環(huán)境中學習。語用能力的核心在于語言知識與技能,學習者還應了解語言國家的文化習俗、思想理念和政治體制,同時還要了解交際對象與交際環(huán)境。在應用期間,學習者必須關注到文化差異問題,了解中西方文化體系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當語言環(huán)境不同時,必須選擇不同的語用方式。外語學習人員在學習外語時,常常會套用母語使用習慣,對學習者交際能力的影響非常大,在語用場合出現言語不當情況。語言屬于文化的表述方式,當學習者不了解西方文化與政治體制時,則無法準確采用英語交流。所以語言學習者不僅要提升語言水平,還需要學習語言國家的文化習俗,這樣才可以確保語言應用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英語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趨勢,為了滿足時代發(fā)展要求,全面加強語言應用能力,必須將語用學知識及理論應用到實際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谡Z用學理論指導,有助于提升英語跨文化交際的時效性,將詞句準確應用到不同語境中,以此提升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參考文獻:
[1]劉旭.跨文化交際背景下英語語用教學策略思考——評《語用學與英語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2016,14(01):109
[2]王楚楓.分析語用學合作原則對提升高一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指導作用——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第二單元課文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9,26(32):39-40
[3]王楚楓.淺析語用學合作原則對高一學生英語語法學習的指導作用——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三單元課文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9,10(30):114-116
[4]何焱榮,申智奇.協同原則下異議表達的人際語用學研究——基于高中英語教師評課話語[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40(05):106-112
[5]房曉雪.語用學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A] 中國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中國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9:3
[6]李蓓.淺析語用學教育理論對翻譯實踐的指導意義——評《語用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22(09):129
[7]賈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語用學的體現[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九)[C]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2
[8]單麗雯.語用學視閾下跨文化交際語用生活系統(tǒng)模型的構建與應用[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8(05):82-86
[9]顧玲.英語語言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研究——評《英語語言學理論與發(fā)展探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9,16(03):122
[10]樊瑛.PBL理論下的英語語言教學實踐探究——評《英語語言學導論(第三版)》[J]中國教育學刊,2019,25(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