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魯榕
摘要:謠言四起是因為真相的遲到和缺席,真相大白之日,才是謬誤澄清和謠言偃息之時。新時代新聞人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讓真相跑在謠言之前”?!俺吻逯囌`、明辨是非”是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的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 職責 事實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謠言止于智者”,然而謠言真的就自然終止于智者嗎?未必!當人們(即便是智者)驟然面臨的是一個完全未知或雖一知半解卻又無從把握其全貌及其發(fā)展走向的事物、事件或事態(tài)時(此時往往也是謠言四起、真假莫辨之時),當此時刻,只有真相才是謠言的真正“終結者”,唯有真相可以讓謠言不攻自破、遁于無形,唯有不加任何掩飾的“真相”才具備打敗一切謠言的強大力量。因此,作為新聞人的最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讓真相跑在謠言之前。
努力探尋真相 善于發(fā)現(xiàn)真相
新聞記者在新聞實踐中有時會面臨復雜的突發(fā)甚至危機事件,獲悉事件之始,難免如墮云霧般撲朔迷離,不能清晰明辨。世間萬象錯綜復雜本是常態(tài),面對錯綜復雜的事件及事件關系,新聞記者要努力探尋真相,并且善于發(fā)現(xiàn)真相,從而撥開云霧見天日。
任何一個新聞事件本質(zhì)上都是與社會和人的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錯綜交織而成的復合體。面對一個已然或正在發(fā)生的事件,新聞記者首先要做到不盲目盲從、人云亦云,要對事件作深入細致的觀察。謠言總是巧于偽裝,往往通過高仿真的迷惑,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新聞記者要比一般人看得更深、更遠、更廣,既要具有對事件的“聚焦透視”能力,通過對事件的深度剖析,來去偽存真抓住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同時又要具有“散點透視”的能力,能夠從單個和局部事件中超脫出來,立于制高點上以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和視角眼光洞悉各種現(xiàn)象彼此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從而宏觀審視和正確把握事件的整體及其發(fā)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克服浮淺和片面,避免盲目盲從,不致讓自己對整個事件的認知淹沒在當前錯綜復雜的表象和問題中,抓本質(zhì)見全豹探得真相。
勇于揭示真相 及時報道真相
正像有時堅持真理比發(fā)現(xiàn)真理更難,有時候堅持真相也比發(fā)現(xiàn)真相更難。古今中外不乏堅持和捍衛(wèi)真理的勇士,布魯諾甚至就為堅持真理而獻出生命;被譽為“俄羅斯良心”的索爾仁尼琴敬畏真理,他認為“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分量更重?!甭殬I(yè)新聞人更應當知所敬畏,他應該敬畏真相、敬畏客觀事實,因為真實是新聞賴以存在的根本條件,是新聞的生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一切新聞報道只能“完全立足于事實”,只能“根據(jù)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能“根據(jù)希望來描寫事實”。
新時代呼喚和感召著新聞人的使命擔當,勇于揭示、還原并及時、客觀呈現(xiàn)事件的全部事實真相,做到這一切需要新聞工作者兼?zhèn)涠喾矫娴穆殬I(yè)素養(yǎng)、操守和使命擔當精神。此殊為不易,但新聞人當銘記:“澄清謬誤,明辨是非”是新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之一。
“澄清謬誤,明辨是非”是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要求
謠言暢行于市乃因真相的遲到和缺席,真相大白之日,便是謬誤澄清和謠言偃息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概括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為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明確了要求,提出了根本遵循。其中的“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自然就包含了以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來揭示、呈現(xiàn)“真相”,澄清一切謠言、謬誤,這是其中應有之要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倍鴩抑卫眢w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理應且必然包含著“社會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的改革發(fā)展又正處在一個歷史的關鍵期,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革,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在所難免。如何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矛盾和問題,規(guī)避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是我國當代新聞工作者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工作者的一項神圣使命。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新聞工作者應當充分發(fā)揮好輿論的監(jiān)測、預警和導向功能,責無旁貸地成為“治理體系”和“預警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覺承擔起這一光榮的歷史使命。(作者單位:樟樹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