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星文
如果我們將交響樂團中的所有樂器比作一個大家族,弦樂器無疑是這個家族中最為人們熟知的“家庭”之一。這個家庭由四兄弟組成,按“個頭”排隊,從小到大分別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有趣的是,個頭越大,他們的音域就越低。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嗓門”的高低來區(qū)分他們。
在這個弦樂家庭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小提琴和大提琴:標志性的音色、經(jīng)典的曲目,還有一連串演奏大師的名字......這些都讓兩兄弟成為弦樂家庭乃至整個樂器家族的大明星。相比之下,中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名氣就小多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兩位弦樂家庭中的“低調(diào)”成員,聽聽他倆的自我介紹。其實,他們也是不可或缺的呢。
中提琴
假如你是一位音樂愛好者,那你一定對我的兩位兄弟——小提琴和大提琴非常熟悉。而我,則是“個頭”介于他倆之間的中提琴。和兩位“星味兒”十足的兄弟相比,我實在是沒有什么存在感。我的音域介于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間,音色方面,既沒有小提琴的清新華麗,也沒有大提琴的渾厚有力,很難被人辨識出來。大多數(shù)時間,我只能在樂團中充當伴奏,不是用來陪襯及加重低音部,就是用來填補和聲。
不過,事實證明,樂團中“紅花”綻放,離不開“綠葉”的襯托。離開了我,你立即會察覺到音樂不夠豐滿,缺乏厚度和立體感。假如你對我足夠熟悉,就會發(fā)現(xiàn)我的與眾不同:略具鼻音感的音質(zhì),給人一種悲凄沉重的感覺。因此,近代以來,我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甚至偶爾擔任獨奏,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
歷史上的小提琴演奏大師,可謂燦若星河,卻少有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甚至有人說,中提琴演奏者都是因為小提琴拉得不好才無奈“轉(zhuǎn)行”的。
這種說法很不公平:美妙的音樂是集體協(xié)作的成果,不同的樂器也許“戲份”有多有少,但他們對音樂的貢獻是同樣重要的。音樂魅力的展現(xiàn),離不開每一種樂器的參與。如果那些看似“可有可無”的樂器真的消失在樂團中,音樂的魅力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如果你正在學習中提琴,一定要努力呀。有朝一日,你一定會為自己對樂團做出的貢獻而感到自豪!
低音提琴
不少小讀者都聽過法國作曲家圣桑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并對其中大提琴演奏的《天鵝》印象深刻。很多人正是因為這首曲子愛上了深沉、溫婉的大提琴。“低”,是大提琴的標志之一,但要問誰是弦樂家庭中音域最低的成員,還要屬我低音提琴。一般來說,弦樂器個頭越大,音域越低。我的個頭幾乎是大提琴的2倍呢!所以,圣桑老先生在《動物狂歡節(jié)》中也為我安排了一個角色——大象!
說起來,《大象》也是低音提琴少有的、在樂團中獨奏的“高光時刻”。和中提琴一樣,絕大多數(shù)時間,我在交響樂團中主要充當和聲或節(jié)奏樂器。但作為樂團音響的支柱和基本節(jié)奏的基礎,我的地位可是至關重要的。別看交響樂團人數(shù)眾多,但能否為聽眾呈現(xiàn)出宏大的交響效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低音提琴支撐。打個比方,我就像一座大廈的地基,深埋地下,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但假如沒有我,整個樂團就會像空中樓閣一樣整體垮掉。而且,地基越深,大廈才能蓋得越高?,F(xiàn)在,你知道我的重要性了吧?
很多人分不清小提琴和中提琴,因為他倆的個頭相差不大。我可就不一樣了,在整個樂器家族中,我都是鶴立雞群的大個子。由于體積太大,音樂家演奏時的姿勢都與眾不同:要么是站立演奏,要么是坐在特制的高腳凳上演奏。所以在舞臺上,你一眼就能看到我。
此外,我還是音樂世界中著名的“跨界”選手,不僅能在交響樂團中大顯身手,爵士樂也離不開我。因為我的音色彈性十足,特別適合作為節(jié)奏樂器,為爵士樂曲平添一份韻律與靈動。這讓我更廣泛地活躍在世界各地的音樂舞臺上,向音樂愛好者展示小眾樂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