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化學基本觀念,以觀念作為學習目標,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從而增進其對化學學科本質的理解,必將對學生終身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觀念的策略,以引起相關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化學學科觀念;問題驅動;學習情境;觀念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9-032-1
化學基本觀念不是具體的化學知識,也不是化學知識的簡單組合,它是學生通過化學學習發(fā)現(xiàn)知識背后的價值,養(yǎng)成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物質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觀念。從三個維度劃分和建構化學學科的基本觀念:第一維度是體現(xiàn)對物質的認識視角的基本觀念,主要包含微粒觀、元素觀、結構觀、轉化觀、能量觀等;第二維度是體現(xiàn)技能方法的基本觀念,主要包含分類觀、實驗觀、守恒觀、整合觀等;第三維度是體現(xiàn)情意價值的基本觀念,包含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綠色化學觀(含原子經濟觀)和化學價值觀等。三個維度建構化學學科的基本觀念正好與新課程提倡的“構建三維課程目標體系”相一致。
一、教師必須具備學科觀念意識
2005年1月王磊教授在《化學教育》上發(fā)表的“新課程中如何進行基于核心觀念建構的教學設計”一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關于化學觀念教學的研究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強化提升自己的學科觀念,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學科觀念體系,全面把握學科觀念的基本內容,明確學科觀念與學科知識的主要結合點,構建基于觀念培養(yǎng)的教學活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化學基本觀念的培養(yǎng)。
二、重視自主學習,以問題驅動構建
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造就終身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自主學習,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積極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去積極思維,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主動構建學科觀念。
例如在探究銅鋅原電池工作原理時,我設計了以下的問題:(1)大家能不能寫出Zn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判定該反應屬于什么基本反應類型?(3)置換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4)請大家用雙線橋表示出該反應的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5)銅片上產生的氣體是什么?H2是怎樣產生的?它與外電路電流的形成有什么關系?(6)是不是Cu原子失去電子,提供電子給氫離子從而產生H2呢?(7)H+在銅片表面得到的電子是哪種物質提供的?(8)你如何驗證導線中有電子流過?前四個問題揭示了氧化還原的實質,引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化學反應;后面四個問題引導學生用“微粒觀”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在活動中構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其精髓就是:要想讓學生的學習“有意義”,首先必須提供一個“情境”,在一定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然后學生采取“協(xié)作”與“會話”的手段來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獲取新知識,同時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
例如:在突破物質的量教學難點時可以用計算和類比的方法,讓學生計算1滴水中H2O的個數(shù)為1.672×1021個,讓學生感知微觀粒子之“微”,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并接受“宏觀物質所包含的微觀粒子數(shù)目十分巨大”的客觀事實。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提供多樣化的信息來源,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啟發(fā)者”、“質疑者”和“示范者”的作用,要善于引起學生觀念上的不平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逐步學會自主概括提煉出一些超越事實性知識的基本認識,發(fā)現(xiàn)知識背后的價值,養(yǎng)成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物質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觀念。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真正作用于對學生未來發(fā)展起作用的思考力的提升,才是課堂教學“無”勝于“有”的境界。
四、加強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科觀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加強化學實驗,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化學研究過程的深刻體會,有助于學生領會化學學科的獨有魅力,顯然更有助于各種觀念通過實驗這種特殊媒介使學生終身銘記。由此可見,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化學觀念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強化教學的評價,促進觀念構建
教育需要評價,評價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把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放在“教師教”上,即要求評價教師的教學設計,評價教師是怎樣突出重難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評價教師如何講的細、講得好等等?;谟^念建構的課堂教學必須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將課堂教學評價應重點放在“學生學”上,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促進學生學科觀念發(fā)展的程度,以及所選習題是否注重觀念性的考察。
化學學科觀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虛無飄渺的,也不可能是通過大量記憶化學知識形成的,它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關的化學知識和核心概念,在對知識的理解、應用中不斷概括、提煉而成。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學科觀念本身所具有的遷移價值,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科觀念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等實踐活動,以促進他們對已有學科觀念的鞏固和提升。
[參考文獻]
[1]房宏,周文榮.從“知識為本”走向“觀念建構”.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03).
[2]劉知新.化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鄒正.新課程高中教師手冊:化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04).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平望中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