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張德芬空間”(tefenchangpublic)
朋友雪芹告訴我她最近的發(fā)現(xiàn)。
雪芹出生的時候,當時醫(yī)院條件不好,媽媽和其他產(chǎn)婦的床是并排的。隔壁產(chǎn)婦生下了兒子,而雪芹父親就堅持抱錯了,他們家的應(yīng)該是兒子。
這件事雪芹最近才聽說,也連帶回想起小時候父親曾經(jīng)無奈地跟她說,你將來生的小孩不會姓王,我們王家的香火到你這里就斷了。
雪芹回顧她的第一段婚姻,她前夫就姓王,但他們沒有孩子。經(jīng)歷第二段感情時,她懷孕了,男友長年在海外工作,人非常開明,也負責任,就告訴她:“我不想結(jié)婚,你要孩子可以,我會負責金錢上的照顧。”
雪芹高度懷疑,她被潛意識操控,第一個找的就姓王,讓爸爸沒的說。第二個找了一個可以讓孩子隨她姓的對象,最終,她的兒子姓王,雪芹終于不辱使命,沒有讓王家的香火在她這里斷了。
她覺得有點被愚弄了,一直以來,以為對象都是自己找的,誰知道冥冥之中是被安排的?在這其中,她竟然可能沒有自主意識?而且雪芹個性爭強好勝,尤其喜歡和男性競爭,難道也是小時候被父親下的“魔咒”?
其實,雪芹的故事就印證了心理學(xué)家榮格的話:“每個人潛意識中,不被我們知曉的部分,就是我們的命運?!?/p>
我一直在探究“命運”一說,我對命運是深信不疑的,而對于“改命”,我也是一直在研究,看看我們?nèi)祟惖降啄懿荒軘[脫宿命、活出不同的格局。答案是:不是不可以,但是很難。
難就在于,想要改變命運,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個性,所謂的個性,就是我們面對事物的回應(yīng)方式。因為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可能我們無法控制,但是可以控制、改變的,是我們的回應(yīng)態(tài)度。
比方說,你開車的時候很討厭別人搶占你的車道,后來看了太多路怒悲劇,你決定“放過”自己一馬,不再對這件事情起反應(yīng)。然而,當你在路上開得好好時,有人硬要把他的車別進來,你還是會心中一怒(要知道,還有很多人天生就是不會為這種事生氣的),但是你訴諸于外的“行動”改變了,你不去追趕那部車,不需要去“討回公道”,那么,你的命運也就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了。
所以說,最難的部分是“看見”。雪芹可以看見自己的爭強好勝是來自向父親證明自己不輸男人,那么接下來她可以讓自己不要那么辛苦,不需要時時刻刻證明自己是對的、贏的,那么她的人生的幸福滋味會提升很多,而她也可以活出自己命運的比較好的版本。
因為,所謂的命運,我們也可以看成是:在不同的維度空間,有著不同版本的你,他們的遭遇可能相似,但結(jié)果卻完全不同。而你的改變,就會把最佳版本的自己活出來,雖然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可能還是一樣的。
比方說,顧青這個人,命中注定在50歲疾病纏身、破財潦倒。他30-40歲走大運的時候,事業(yè)非常成功,也積累不少財富。
顧青A,他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沒有好好經(jīng)營自己的各種人際關(guān)系,也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更沒有一顆謙卑的心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到了50歲,他賭博成性,家產(chǎn)揮霍殆盡,又身染重病,眾叛親離,潦倒失意。
顧青B,他雖然事業(yè)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他知道“少年得志大不幸”,所以比較低調(diào)地去待人處事,有了自己的信仰依托,并且試著去了解自己的命盤,得知50歲會散財、得病,因此更加小心地保養(yǎng)身體、處理金錢。他在50歲前,捐了一大筆錢給希望小學(xué)和患有傷殘疾病的窮苦人家,并且在每年例行的健康檢查當中發(fā)現(xiàn)自己罹患肝癌初期,開始了保守的治療、積極的養(yǎng)生。50歲的顧青B,生活愉悅、恬淡,家庭和樂幸福。
縱觀顧青A和B,究竟是什么東西讓他們在生命中的某一個點,走上了不同的不歸路呢?我個人的總結(jié)是:機緣巧遇、個人悟性和福報,造成了兩個人的“分道揚鑣”。
改變,最難的其實是去“看見”自己需要改變,因為它是最不可控的。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循著一條不利于自己的軌跡生活著,我?guī)缀蹩梢钥吹剿麄兘酉聛淼娜松鷷侨绾蔚陌l(fā)展。不是沒試著去溝通過,可是根據(jù)經(jīng)驗,這些人完全不認為自己現(xiàn)在待人接物、追求名利、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方式有任何不妥。
所以,不可控的“福報”“恩典”“奇跡”是否能夠降臨在他們身上,讓他們展開對自己后半生有利的改變,完全不得而知。要能夠看見自己的問題,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意識層次。就像螞蟻,它是看不見人類的,因為它生活在一個二次元的世界,是平面的,不是立體的。
我們?nèi)艘锌v觀自己生命全局的能力,就需要拔高自己的眼界,愿意從更高的視角去看自己的人生。
否則,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在二次元的人非常的“平板“,他們像是被內(nèi)在程序操控的機械人,即使心里有目標、有要求、有想法,但是他們此刻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和他們想要的目標相去甚遠,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馳。
第二個困難之處就在于,有些人在自己的人生的大夢之中,半夢半醒了過來(而不是完全無意識地像機械人一樣活著),知道此刻的生活方式、態(tài)度,不能為他帶來好的結(jié)果,他尋思改變。
可是,改變多么困難啊!這也是我們個人成長這個領(lǐng)域在做的,幫助那些想改變的人,有勇氣、有方法、有意愿,去改變他們面對、因應(yīng)人事物的態(tài)度。
這兩個改變命運的起始點,看起來很困難,但是只要具備一個基本的“態(tài)度”,基本上問題就都能夠迎刃而解了。這個態(tài)度就是“謙卑、感恩”—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不是表面做出來的。
任何時候,只要我們還處在心理的痛苦之中,我可以打包票地說,我們就沒有真正的謙卑和感恩的精神在。這也是我研究個人成長多年來最大的體悟,一張通往終極喜悅的快速車票。
車票在這里,就等著你來領(lǐng)取。
所有的努力,都應(yīng)該奔向這個目標,那么,你的人生就會擺脫命運的操弄,活出最佳版本的自己。
作者|張德芬(華語世界知名作家,中國大陸個人成長類書籍的奠基者之一,陸續(xù)出版《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愛到極致是放手》等成長類經(jīng)典著作,推廣心理情感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讀者產(chǎn)生積極的轉(zhuǎn)變。
來源|張德芬空間(用戶數(shù)量眾多、頗具影響力的心理成長新媒體平臺,涵蓋心理健康、自我成長、親密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等種類豐富的原創(chuàng)文章、在線課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