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法 張翔 張?zhí)珌?/p>
摘 要:目的:通過劃艇專項運動能力評估體系,對中國劃艇靜水隊運動員運動能力進行評估,為指導運動員科學訓練,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中國女子劃艇靜水隊7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專項運動能力評估體系,采集運動員輸出功率值、最大攝氧量、血乳酸值、肺通氣量等指標,并結(jié)合比賽成績,對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進行評估。結(jié)果:1)與第一次測試相比,女子劃艇運動員第二次測試速度測試指標變化為:10 s、30 s、第25 s~30 s、2 min全力劃平均功率值有所降低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最大攝氧量提高了0.74%(P>0.05);血乳酸值顯著降低33.85%(P<0.05);每分鐘通氣量(VE)顯著提高42.39%(P<0.001)。2)與第一次測試相比,女子劃艇運動員第二次測試耐力測試指標變化為:60s平均功率提高2.64%(P>0.05),最大攝氧量顯著提高5.47%(P<0.05),血乳酸值顯著降低33.01%(P<0.001),每分鐘通氣量(VE)顯著提高13.91%(P<0.01)。3)女子劃艇運動員比賽成績變化為:200 m、500 m項目比賽成績均有所提高,2018年皮劃艇世界杯期間5名運動員斬獲2金、3銀、1銅,雅加達亞運會其中2名運動員取得2枚金牌。結(jié)論:通過兩次專項運動能力評估與反饋,尋找出專項運動能力中的短板,提出訓練建議,調(diào)整訓練計劃,階段性實施后,國家隊女子劃艇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劃槳功率、高功率維持能力、耐力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所采用的運動能力評估方案可用于劃艇運動項目的專項能力評估中,能為國家女子劃艇隊備戰(zhàn)2020年東京奧運會提供科技支撐。
關(guān)鍵詞:女子劃艇;專項運動能力;評估;最大攝氧量;比賽成績
中圖分類號:G8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0)05-0023-05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special athletic 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canoe, the athlete specific physical performance can be assessed in order to guide the athletes in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athletes' competitive level. Methods: 7 athletes from the Chinese women's rowing still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rough the special sports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athletes' output power value, maximum oxygen uptake, blood lactate value, lung ventila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collect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competition, the athletes motor ability is assessed.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test, the second test of the rowing athletes speed test indicators changed: 10 s, 30 s, 25 s - 30 s, 2 min, the average power value of the full force was reduced but not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 (P>0.05); maximal oxygen uptake increased by 0.74% (P>0.05); blood lactate val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33.85% (P<0.05); minute ventilation (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42.39% (P<0.001) ). 2)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test (Beihai), the second test (Ezhou) endurance test index of female rowers was changed: the average power of 60 s increased by 2.64% (P>0.05), and the maximum oxygen uptake increased by 5.47% (P<0.05), blood lactate val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33.01% (P<0.001), and ventilation per minute (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13.91% (P<0.01). 3) The results of the women's rowing athletes' performance changed: the results of the 200 m and 500 m project competitions were improved. During the 2018 World Cup during the Kayak World Cup, 5 athletes won 2 golds, 3 silvers and 1 bronze. 2 athletes from the Asian Games in Jakarta won 2 gold medals. Conclusion: Through two special sports ability assessments and feedbacks, find out the short board in the special sports ability,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suggestions, adjust the training plan, the maximum oxygen uptake, rowing power, high power maintenance ability and endurance level of the women rowers of the national team have been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after the phased implementation. The sports ability evaluation scheme adopt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the special ability evaluation of rowing events, and can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national women's canoe team to prepare for the 2020 Tokyo Olympic Games.
Key words:women canoe; special sports ability; assessment; maximal oxygen uptake; results of competition
2017年,國際劃聯(lián)將女子劃艇項目列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作為新增項目,世界各國開展女子劃艇時間相對較晚,雖然從2012年之后,中國皮劃艇協(xié)會就將女子劃艇列入全國比賽,但和世界頂尖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對女子劃艇項目訓練監(jiān)控的實施和研究也相對較晚。由于不同項目之間的訓練特點、訓練方法、項目供能特點等各方面存在不同,女子劃艇項目的訓練監(jiān)控不能直接照搬其他項目的方法,所以結(jié)合女子劃艇項目特點,建立專項運動能力測試評估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挖掘優(yōu)秀潛力運動員,提高女子劃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提高訓練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成為當前需要迫切思考和關(guān)注的問題。
本文以中國女子劃艇靜水隊7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通過不同階段的專項能力測試,對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進行評估,以期為教練員制定訓練計劃以及科學合理配艇提供依據(jù)。
1 實驗方法
1.1 實驗對象
選取參加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集訓的中國女子劃艇靜水隊運動健將7名。運動員基本情況見表1。
1.2 實驗儀器
運動心肺功能遙測系統(tǒng)(德國JAEGER公司),Biosen C-Line血乳酸分析儀及配套血乳酸檢測試劑(德國EKF公司),皮劃艇測功儀(丹麥Dansprint公司),無線遙感心率帶(芬蘭Polar公司)。
1.3 實驗測試
為更好地跟蹤評估皮劃艇靜水隊運動員運動能力,共經(jīng)歷兩個階段測試數(shù)據(jù)采集,分別為2017年10月星島湖山東水上訓練基地(廣西北海)、2018年10月紅蓮湖水上訓練基地(湖北鄂州)。
皮劃艇專項運動能力評估測試在以烏克蘭國立體育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DIACHENKO ANDRII教授為核心的水上運動專項機能潛力測試團隊全程帶領(lǐng)下完成,方案由烏克蘭國立體育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該體系在烏克蘭、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應用,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本測試分為兩個部分,即速度能力測試和耐力測試。測試前24 h減少運動量,禁止高強度運動,同時要求受試者禁止吸煙、飲酒和熬夜,保證充足睡眠。實驗室溫度保持在19℃~21℃之間,相對濕度為40%~60%,實驗室內(nèi)空氣保持暢通,氧含量應保持在20.9%。測試前對JAEGER便攜式氣體分析儀進行儀器校準。安排受試者進行熱身運動10 min,熱身結(jié)束后,調(diào)整測功儀,佩戴心率表和氣體分析儀,待心率恢復到正常水平開始進行正式測試。
1.3.1 速度能力測試
首先進行10 s全力劃并記錄平均功率,間歇1 min,然后進行30 s秒全力劃并記錄平均功率,并記錄第25~30 s每秒的瞬時功率,間歇5 min后進行2 min全力劃并記錄平均功率和最大攝氧量。測試結(jié)束后,采集第5 min血乳酸數(shù)據(jù),并記錄測試結(jié)束后運動員心率恢復到120 b/min以下所用時間。
1.3.2 耐力測試
運動員首先進行6 min的標準功率劃行,標準功率為運動員體重乘以系數(shù)1.2。休息1 min,然后進行負荷遞增測試,每2 min為一階梯,每階梯遞增20 W,直到運動員4~5 s內(nèi)不能維持在特定功率時停止測試,記錄測試結(jié)束時所處的階梯與功率值。休息1 min,進行最后的60 s沖刺劃,并記錄平均功率值,同時采集肺通氣量、攝氧量、測試結(jié)束后第3 min血乳酸數(shù)據(jù),記錄測試結(jié)束后運動員心率恢復到120 b/min所用時間。
1.3.3 測試指標
測試過程中,記錄運動員最大攝氧量、每分鐘通氣量(VE)、劃艇測功儀平均功率、第3 min血乳酸、第5 min血乳酸。
1.4 訓練方案
訓練方案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AT1(有氧閾)區(qū)間訓練兩周,以AT1對應的功率、速度和心率監(jiān)控訓練強度;第二階段訓練中,AT1有氧閾訓練占比約20%~30%,AT2無氧閾訓練占比約70%~80%,共4周,期間分別用AT1和AT2對應的功率、速度和心率監(jiān)控訓練強度;第三階段為AT2無氧閾+力量和速度訓練,共4周;第四階段為最大攝氧量訓練,共8周,其中最大攝氧量區(qū)間專項耐力訓練占60時間%(約4.8周),分為12-8-6 min對應4-6-8次進行訓練,每組訓練后心率在3~5分鐘內(nèi)恢復至120 b/min后再開始下一組訓練,采用最大攝氧量對應功率、速度及心率實施訓練強度監(jiān)控。此階段8周中另外40%(約3.2周)時間,訓練采用12-8-6 min對應4-6-8次進行訓練,每組最大攝氧量區(qū)間訓練結(jié)束后,心率在3~5 min內(nèi)恢復至120 b/min后,增加一個90 s沖刺(重復最大次數(shù)),結(jié)束后再次讓心率在3~5分鐘內(nèi)恢復至120b/min。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均值±標準差(±SD)表示;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0.05。
2 結(jié)果
2.1 女子劃艇運動員速度測試指標變化
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顯示(見圖1、圖2),與第一次測試相比,女子劃艇運動員第二次測試速度測試指標變化為:10 s、30 s、第25 s~30 s、2 min全力劃平均功率值有所降低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最大攝氧量提高了0.74%(P>0.05);血乳酸值顯著降低33.85%(P<0.05);每分鐘通氣量(VE)顯著提高42.39%(P<0.001)。
2.2 女子劃艇運動員耐力測試指標變化
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顯示(見圖3、圖4),與第一次測試相比,女子劃艇運動員第二次測試耐力測試指標變化為:60 s平均功率提高2.64%(P>0.05),最大攝氧量顯著提高5.47%(P<0.05),每分鐘通氣量(VE)顯著提高13.91%(P<0.01),血乳酸值顯著降低33.01%(P<0.001)。
2.3 女子劃艇運動員比賽成績變化
由表2可知,2018年1月冬季冠軍賽期間,運動員200 m項目整體比賽成績較差,最好成績僅有張××取得200 mC1第二名,其中還有2名運動員發(fā)生翻艇。2018年3月春季冠軍賽比賽成績均有提高,更于2018年皮劃艇世界杯和雅加達亞運會期間其中4名運動員斬獲3金、1銀。
由表3可知,2018年1月冬季冠軍賽和2018年3月春季冠軍賽期間,僅有2名運動員進入前三名,但在2018年皮劃艇世界杯和雅加達亞運會期間,其中2名運動員取得1金、2銀、1銅的成績。其中,測試隊員孫××無論是200 m還是500 m均表現(xiàn)突出,成績提升明顯。
3 討論
皮劃艇是一項以高強度有氧耐力為基礎(chǔ)的周期性運動項目,不僅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有氧和無氧運動能力,也需要較大的劃槳力量與功率,以及高超的劃槳技術(shù)。劃艇項目要求運動員在下肢相對固定的前提下,以軀干圍繞冠狀軸做前后轉(zhuǎn)動,帶動上肢持槳在艇側(cè)進行劃水并控制方向。因此,了解皮劃艇運動員運動機能水平,對教練員準確把握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及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具有重要意義。本測試區(qū)別于以往使用運動跑臺、功率自行車等的測試方法,采用皮劃艇專項測功儀進行測試,更為貼近項目特點,提高了測試的準確性。
3.1 女子劃艇運動員速度測試分析
皮劃艇運動是一項高強度、高乳酸的無氧糖酵解與有氧氧化供能相結(jié)合的運動項目,因此考慮其項目特征,將速度測試合理劃分為三個階段——10 s全力劃、30 s秒全力劃、2 min全力劃。其中,10s全力劃作為實驗室環(huán)境下模擬運動員起航階段,從客觀上反映了運動員的快速力量、爆發(fā)力和磷酸原供能調(diào)動能力的水平。30 s全力劃則是考察運動員糖酵解供能下高功率做功的能力。與第一次測試(北海)相比,女子劃艇運動員第二次測試(鄂州)速度測試10 s、30 s全力劃平均功率值均有所降低。同時,10 s、30 s平均功率水平整體偏低,反映出運動員存在無氧供能的調(diào)動能力較差的問題。由于女子劃艇的奧運會項目設(shè)置為200 m和500 m,要想在大型賽事中拔得頭籌,比賽時間必須在1~2 min完成,因此,運動員起航階段快速達到最大槳頻和船速的專項能力至關(guān)重要。此次測試,反映出當前女劃運動員普遍存在專項力量相對薄弱的問題。
2 min全力劃是模擬運動員比賽過程中的乳酸耐受能力,即在高強度刺激下高功率做功的持續(xù)時間長短,這對取得最終比賽的勝利至關(guān)重要。第二次速度測試2 min全力劃平均功率值較第一次測試也有所降低,整體水平為102.57±24.36 W,僅有1名運動員達到優(yōu)秀標準。2 min全力劃作為反映速度耐力的指標,反映出女劃運動員在疲勞狀態(tài)下保持高功率做功的有氧能力較弱,后程運動維持能力有限。2 min全力劃結(jié)束后采集第5 min血乳酸數(shù)據(jù)。運動結(jié)束后血乳酸值越高,表明測試中的強度給運動員的機體負荷刺激是顯著的,同時表示運動員無氧供能能力越強。第一次測試(北海)血乳酸水平普遍在良好標準以上,然而對應的輸出功率水平偏低,說明運動員在高乳酸條件下維持高水平的運動能力較弱,無氧供能的調(diào)動能力相對較差,運動員的專項力量水平有待提升。
通過測試,女劃運動員第二次速度測試中最大攝氧量整體水平雖提高了0.74%但最大攝氧量水平普遍偏低,反映出基礎(chǔ)有氧儲備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也與高功率維持能力不足、運動后血乳酸水平下降等問題相印證。
綜上所述,女劃運動員在無氧代謝能力方面需要得到充分發(fā)展,同時需要提高專項力量水平和提升快速起航階段的相關(guān)專項能力。
3.2 女子劃艇運動員耐力測試分析
劃艇是一項以高強度有氧能力為基礎(chǔ),在合理技術(shù)動作下推動船艇向前劃進的競速性體育運動項目,有氧耐力的作用體現(xiàn)在訓練和比賽中的方方面面,有氧耐力水平直接影響著比賽時技術(shù)、戰(zhàn)術(shù)水平的發(fā)揮,對運動成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本測試中,運動員經(jīng)過極限負荷遞增測試后,通過1 min的短暫休息,再進行60 s全力劃,機體血乳酸急劇升高,從而為運動員模擬了一個高強度后的疲勞環(huán)境,可以將運動員的高速度維持能力和抗疲勞能力展現(xiàn)出來。60 s全力劃可以反映運動員高功率的維持能力,對500 m項目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第二次測試60 s平均功率整體平均水平為110.71±10.92 W,雖然較第一次測試提高了2.64%,但僅有2名運動員達到良好水平,高功率維持能力整體較低,專項耐力方面表現(xiàn)比較薄弱。這可能與女子劃艇運動員專項訓練年限較短有關(guān)。
相關(guān)研究表明,國外優(yōu)秀女子皮劃艇運動員相對最大攝氧量為50~55 ml/kg · min,男子皮劃艇運動員為60~68 ml/kg · min。尚文元等通過對參加2003年世錦賽的國家皮劃艇隊進行有氧能力測試,中國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劃艇運動員最大攝氧量分別為54.8±3.38 ml/kg · min、60.8±1.43 ml/kg · min、61.2±4.00 ml/kg · min,略低于國際優(yōu)秀皮劃艇運動員平均水平。研究認為,雖然最大攝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因素,但是在不同年齡段通過不同訓練方式適當增加有氧訓練的比例,可以促進運動員最大攝氧量的提高,認為可能是有氧訓練促進了每搏輸出量的增加,進而使心輸出量增加,有氧能力從而得到提高有關(guān)。通過第一次測試后及時與教練員溝通反饋,積極調(diào)整訓練計劃,女子劃艇運動員最大攝氧量為較第一次測試顯著提高了5.47%,整體平均水平為50.13±5.14 ml/kg · min,每分鐘通氣量(VE)顯著提高13.91%,反映近階段訓練負荷對運動員機體刺激較深,肺部氣體交換效率水平較好,但距國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僅有2名運動員達到良好水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女子劃艇運動水平的提升。
在大強度運動后血乳酸的消除速度同樣可以反映運動員的有氧能力。運動后血乳酸水平雖較第一次顯著降低33.01%,僅有1人達到良好標準,反映近階段訓練中,高強度的專項刺激相對較少,運動員專項訓練水平偏低,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 結(jié)論
本研究采用先進的皮劃艇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測試評估方案,結(jié)合測功儀,通過兩次測試評估與反饋,尋找出國家女子劃艇運動員存在的運動能力短板,提出了針對性改善訓練方案,通過階段訓練后,女子劃艇運動員最大攝氧量水平、劃槳功率、高強度下的維持能力均有所提高,國內(nèi)與國際重大比賽的成績均有大幅提高。這說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專項運動能力測試評估方案及訓練方案對女子劃艇運動員來說,是科學合理的,可作為一種常規(guī)訓練監(jiān)控手段,同時也為國家皮劃艇隊備戰(zhàn)2020年東京奧運會提供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1]侍鎖成, 徐剛. 2017年國家皮劃艇二隊女劃運動員世界杯參賽研究 [C]. 2017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天津,2017:2.
[2]林勇. 中國女子劃艇運動員周期性亞高原訓練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8.
[3]王璽, 高炳宏. 皮劃艇項目有氧能力的評價方法 [J]. 體育科研,2014,35(3):44-47.
[4]馬祖長, 曹景偉, 劉愛杰, 等. 單人皮劃艇 500 m競速結(jié)構(gòu)與競賽策略研究 [J]. 體育科學,2007,27(5):47-51.
[5]Kong Xianglin,Olga Rusanova, Andrii Diachenko, et al. Description of functional support for special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race distance of well-trained rowers in china [J]. 2018.
[6]秦劍杰, 浦立峰, 李倩, 等. 對我國青少年劃艇運動員體能特征的研究 [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28(4):92-96.
[7]王璽, 高炳宏. 皮劃艇項目有氧能力的評價方法 [J].體育科研,2014,35(3):44-47.
[8]Guo Penchen, Diachenko AU.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fitness at work anaerobic endurance type of rowers in canoe [J].Pedagogics, psychology, medical-biological problems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sports,2014,18(12):26-30.
[9]馮連世, 馮美云, 馮煒權(quán). 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2003, 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
[10]王榮輝, 劉桂華, 張一民, 等. 遞增負荷運動肌肉氧含量的變化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2,25(5):630-632.
[11]尚文元, 常蕓, 劉愛杰, 等.中國優(yōu)秀皮劃艇運動員有氧能力測試分析 [J].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6,25(4):443-446.
[12]王道, 洪平, 高炳宏. 游泳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及其一些測試方法的研究進展 [J]. 體育科研,2004,25(6):59-63.
[13]Li JX, So RCH, Yuan YWI, etc. Muscle strain and cardiovascular stress in fencing competi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OC World Congress on Spon Sciences,1999.
[14]曹景偉. 面向2008年奧運會我國優(yōu)秀皮劃艇(靜水)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15]彭紅. 國內(nèi)外對運動員身體成分的研究 (綜述) [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1996,8(2):69-75.
[16]吳昊, 徐菊生. 中國優(yōu)秀皮劃艇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特征的研究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