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婕
7月4日,羽毛球運動員林丹宣布退役,結(jié)束長達二十年的國家隊生涯。
林丹是中國體壇少有且渴求的巨星。作為唯一一個全滿貫的羽毛球運動員,兩次獲得奧運會男單冠軍,五次贏取世錦賽男單冠軍,還有湯姆斯杯冠軍與蘇迪曼杯冠軍,他的成績至今無人能及。在林丹蟬聯(lián)數(shù)月國際羽聯(lián)排名榜首時,評論員稱風頭正勁的他為“SUPER DAN(超級丹)”。
造星的前半場是在思考要去塑造怎樣的形象。
既有極具觀賞性的打法,又有脫衣敬禮的標志性動作,還有伉儷情深的佳話,成績與個性兼具的“超級丹”備受媒體追捧。很長一段時間里,林丹都是各大品牌的寵兒,例如尤尼克斯、萬寶龍、金龍魚、東風日產(chǎn)等等。他在2015年的收入達到2750萬,入選當年的福布斯榜。
近幾年來,林丹參加過不少綜藝節(jié)目,比如《十二道鋒味》、《最強大腦》和《吐槽大會》。他投資咖啡館,打造個人品牌,名下有十多家關聯(lián)公司?,F(xiàn)在,不少媒體認為,雖然林丹的職業(yè)生涯結(jié)束了,但他籌謀已久的商業(yè)版圖才正式運作起來。
電競也想要如體壇有“超級丹”一般的巨星。早在《星際爭霸》風靡時期,OnGameNet就向娛樂圈學習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流程,通過職業(yè)聯(lián)賽的宣傳片、選手花絮、年度大賞等來打造明星選手。
然而,相較從前,林丹的商業(yè)價值已經(jīng)大幅縮水。
被稱為巨星的人首先要有成績,尤其在競技領域。S8全球總決賽RNG失利,品牌紛紛撤下廣告,從此就能看出,一旦成績不佳,那些宣傳包裝只會成為眾矢之的。林丹不是這樣的,他不缺成績。商業(yè)價值縮水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的出軌丑聞。
那件丑聞讓他的品牌代言幾乎化為烏有。線下海報連夜撤掉,線上廣告通通消失,早些年拍的視頻也被翻出來群嘲,因為里面他的臺詞,“人生不能越界,做人做事,底線必須堅守,越過了底線,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挽回?!?/p>
如果林丹只是一位普通的運動員,這里所謂的普通是像不少舉重、摔跤項目的國家隊選手,哪怕獲得世界冠軍也無人問津,就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這可以說是造星后半場的潛在風險。
很多時候,造星慣用的手法是把人“神化”,簡單來說,就是拼命羅列優(yōu)點。就像開閘放水,最怕的是剎不住那個閘。為了迎合公眾的需求,媒體會大肆渲染甚至夸大形象,在此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兩種認知偏移。
一種是公眾認知的偏移。放大國家英雄和模范丈夫的光環(huán),遮蓋所有負面特征,公眾理所應當?shù)卣J為他是硬氣、正義乃至完美無缺的。當公眾毫無防備地意識到事實的差異,就會滿盤皆輸,樹倒猢猻散。
另一種則是自我認知的偏移。電競觀眾常說的“膨脹”,是指對自身實力的估值過高。由于電競選手的年紀普遍不大,并且電競俱樂部的心理輔導沒有跟上,這是很容易出現(xiàn)的狀況。
所以,在更長的后半場里,如何維持塑造出來的形象、如何調(diào)整甚至如何挽救,“超級丹”也許就是開在前面的一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