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敏 嚴 明 華 蓉* 李 江 鄧雅元 王婷婷 游金坤 劉韻然
云南楚雄州林下松茸資源開發(fā)及保育現(xiàn)狀
楊璐敏1嚴 明2華 蓉2*李 江1鄧雅元1王婷婷1游金坤1劉韻然2
(1.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 6502211;2. 云南省供銷合作社科學研究所,昆明 650221)
介紹楚雄彝族自治州松茸資源概況,分析其生長的獨特氣候條件和多樣生態(tài)條件。明確楚雄州松茸資源分布,統(tǒng)計近3年的自然產量,概述松茸資源的保育現(xiàn)狀及主要措施,包括規(guī)范松茸采集標準、地表清理、溫濕度調控及擴繁前清林等的科學管護和采集技術,以及松茸資源保育基地的建設及示范。提出在各縣主產區(qū)建立松茸特別保護區(qū)的發(fā)展建議。
楚雄州;林下松茸;資源;開發(fā);保育
松茸(),是一種與松屬()植物共生形成的外生菌根菌,目前尚無法進行人工栽培。松茸主要發(fā)生在松針林地或以松針類為主的混交林地,與森林系統(tǒng)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系。在云南,松茸主要生長于海拔1 500~4 000 m的地區(qū),包括滇西北麗江、香格里拉、滇中楚雄等地。
松茸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珍稀瀕危菌類植物,是云南省寶貴的自然資源和大宗出口創(chuàng)匯農產品。1984年日本商人在楚雄州一平浪和南華市場上發(fā)現(xiàn)松茸并進行交易,開啟了云南楚雄松茸出口的歷史。根據(jù)調查,楚雄農戶通過采收松茸人均直接增收1 000~1 500元,高的可達5 000~10 000元,采集松茸獲得的收入明顯高于出售其他農產品,有力促進了當?shù)剞r村經濟的發(fā)展。本文對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松茸資源現(xiàn)狀及資源保護情況進行概述與分析,以期使該州野生松茸資源得到永續(xù)的開發(fā)利用。
楚雄州山高谷深,境內海拔1 600~2 500 m;氣候宜人,平均氣溫16.72 ℃;蒼松翠柏,林地面積188.7萬hm2,森林覆蓋率66.25%。適宜的自然條件,是松茸生長的基礎。松茸是楚雄州高原特色產業(yè),全州9縣1市均產松茸。南華縣是楚雄州“野生菌王國”,“南華松茸”已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州有4個縣被列為“松茸基地”,有3個鄉(xiāng)被云南省林業(yè)廳和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命名為“松茸之鄉(xiāng)”。
從行政區(qū)劃看,松茸主要分布在楚雄州祿豐縣、武定縣、大姚縣、牟定縣、南華縣;從地理上看,松茸分布于南華縣與楚雄市接壤處,其中中山鎮(zhèn)、五街鄉(xiāng)、哀牢山自然保護區(qū)的自然產量較多;從海拔看,主要分布于1 600~3 300 m高海拔山區(qū)林地,山區(qū)垂直地帶性特點明顯。
南華縣松茸產量位居楚雄州之首,是云南省第一批20個松茸保育基地建設的示范點之一。據(jù)云南省林業(yè)勘察設計院調查,南華縣有11個鄉(xiāng)(鎮(zhèn))、128個村產松茸,適宜松茸生長的林地面積達70萬畝(1畝≈667 m2,下同)[14]。其中,五街鎮(zhèn)腦頭山、龍川鎮(zhèn)云臺山、天申堂、沙橋鎮(zhèn)等地的林地尤適宜松茸生長。南華縣松茸具有自然產量高、品質好的特點。五街鎮(zhèn)的山林號稱“百菌園”,尤其盛產松茸,松茸山林面積達9萬多畝,每年產量150噸[15]。五街鎮(zhèn)和五街鎮(zhèn)芹菜塘村分別被云南省林業(yè)廳授予“松茸之鄉(xiāng)”和“松茸基地村”稱號。
祿豐縣與姚安縣也是楚雄州松茸主產區(qū)。祿豐縣14個鄉(xiāng)鎮(zhèn),均產松茸,產量高低不一。祿豐縣高峰鄉(xiāng)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森林覆蓋率73.7%,有近15萬畝林地生長野生食用菌,其中7萬畝生長松茸[6]。祿豐縣舍資村森林覆蓋率高達84.3%,全年降水量豐富,林下盛產松茸。祿豐縣中村鄉(xiāng)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全鄉(xiāng)森林覆蓋率89.4%,境內松茸資源豐富。截至2018年底,姚安縣封山育菌面積18.9萬畝[13],其中一半以上的面積用于保護松茸的生長。
武定縣是楚雄州另一個松茸主產區(qū),是云南省林業(yè)廳批準成為第一批20個松茸基地建設試點縣之一。該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58.95%,高原垂直氣候變化十分顯著,適合松茸生長。據(jù)調查,該縣境內松茸年產量20~25噸,主要集中在發(fā)窩鄉(xiāng)、貓街鎮(zhèn)和環(huán)州鄉(xiāng),3個鄉(xiāng)鎮(zhèn)的松茸年產量在15~18噸。
楚雄州屬于低緯度高原半干旱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氣候的立體性及多樣性適宜松茸生長。州內氣溫全年變化較小,但晝夜溫差較大,對地下菌絲分化具有刺激作用。3月份,楚雄地區(qū)氣溫開始回升,也是菌絲體營養(yǎng)生長旺盛時期。5月份,雨量開始增多,此時平均氣溫20.5 ℃,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溫熱潮濕,是楚雄地區(qū)盛產松茸的時節(jié)。
調查中發(fā)現(xiàn),楚雄州松茸生長較好的地方,土壤呈弱酸性,在菌絲活力較強的生長地,土壤pH更低。土壤疏松,透氣性較好,土壤含水量一般在20%~30%,松茸菌絲體集中生長的菌塘多數(shù)在地表下10~20 cm的土壤中。在南華縣,松茸生境中的土壤以由砂巖、石灰?guī)r、頁巖發(fā)育而成的棕壤、紅壤、紫色土、黃棕壤為主[3]。
楚雄州產的松茸,常生長在云南松地、松櫟混交林地、櫟類闊交林地3類林地中。云南松多分布于海拔2 000~2 200 m林地中,地下植被較稀少。松櫟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2 800 m的高山林地中,是松茸主要發(fā)生地。櫟類闊交林也是松茸發(fā)生較多的林地。
在特點鮮明的立體氣候及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共同作用下,楚雄州野生食用菌的種類、數(shù)量、質量在全國均處于領先地位。在楚雄州境內,松茸和牛肝菌豐產優(yōu)質,其中松茸產量在云南省僅次于迪慶州香格里拉縣。
隨著綠色發(fā)展理念深入人心,當?shù)厝罕妼λ扇准捌渑c生態(tài)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逐步提高,在開展松茸資源調查、松茸保育技術研究與開發(fā)工作的基礎上,建立了松茸保護示范基地。通過保育技術和人工管護措施等的推廣應用,修復和改善了松茸生態(tài)環(huán)境,松茸自然產量呈現(xiàn)逐年遞增趨勢,2000年、2009年和2014年的產量分別為160噸、595噸和1 094噸[4]。近幾年的自然產量更是穩(wěn)中有升。據(jù)云南省食用菌產業(yè)信息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7、2018和2019年的產量分別為870噸、2 396.5噸和2 754噸,2018年較上年增175%,2019年較2017年增216%;產值分別為28 761.7萬元、50 976.62萬元和53 144萬元,2018年較上年增77.24%,2019年較2017年增84.77%。通過在全州大力普及推廣松茸保育與促繁技術,產量與產值實現(xiàn)雙重增長。
自20世紀80年代在祿豐縣一平浪鎮(zhèn)農貿市場進行松茸交易后,楚雄松茸開始被外界知曉并逐漸被開發(fā)利用。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當?shù)厝罕娡ㄟ^采集松茸獲得實惠,但生態(tài)環(huán)境及資源卻連連遭到破壞,自然產量逐年下降。在松茸被列為國家瀕危保護物種以后,為保護這一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野生菌類,楚雄州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保護措施,楚雄州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開展松茸保育技術攻關。政府與科研單位共同努力,為楚雄的松茸資源保駕護航。
2018年3月南華縣為建設成“綠色、生態(tài)、宜居、縣強”的菌文化主題縣城,專門成立了野生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和野生菌產業(yè)協(xié)會,制定出臺《關于加快野生菌產業(yè)發(fā)展的意見》《封山育林育菌管理辦法》,強調“封山育菌”與“封山育林”,在松茸主產區(qū)實施《松茸采集方法》地方標準,全面開展野生松茸資源保護,嚴禁在松茸生境砍伐樹林、放牧、采集童茸。
楚雄州林科所是全州最早開始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研究的單位,經過多年探索,在祿豐磨盤山推廣應用松茸保育、管護及規(guī)范化采收技術,使松茸資源產量、產品等級都有所提高。在南華縣五街鎮(zhèn)傳授松茸生長規(guī)律、生態(tài)環(huán)境、菌塘保護、人工促繁技術、病蟲害防治及標準化采集技術知識,為松茸健康生長及松茸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持。
松茸是武定縣發(fā)窩鄉(xiāng)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該鄉(xiāng)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對松茸資源進行商品化開發(fā)利用,到如今資源保護性村規(guī)民約的制定和實施,經歷了從資源無序利用到有效管控保護的過程。村規(guī)民約規(guī)定松茸只能在自己承包經營的山林中采集,并嚴格規(guī)定了采集方式、采集時間、采集量等條款,使松茸等野生菌類自然資源量得到逐漸恢復,得以可持續(xù)發(fā)展利用。
姚安縣是楚雄州野生菌類主產區(qū)。近年來,該縣在全縣松茸發(fā)生地及山林地采用封山育菌等資源保育促繁措施,開展菌塘保護、留種、蓋膜促繁等,使松茸的品質與自然產量都有了明顯提高。
(1)規(guī)范松茸采集標準。在楚雄南華、祿勸、姚安縣等松茸主產區(qū)林地,總結摸索出松茸規(guī)范化采集技術標準。首先,禁止采用鐮刀、鋤頭等鐵質工具連根刨,改用竹片或木片插到松茸底部,輕輕撬起挖出,然后將撬出的土壤回填,以保護菌絲體不受破壞。其次,禁止采童茸。從童茸長到商品松茸需要經過3~7天,重量增3~5倍,生長到6 cm是最佳的采摘長度。第三,科學留種。禁止在松茸生長地全部采完松茸,須保留部分讓其開傘,使擔孢子能有機會直接落入土中,以利于其萌發(fā),形成菌根,產生新的菌塘。
(2)地表清理。對郁閉度過高的地方采伐清理,過稀的地方培養(yǎng)宿主植物,使喬木與灌木植被郁閉度保持在60%以上。對松林木進行間伐、清理。于非出菇期清除林地上過多、過厚的雜草及枯枝落葉,保持落葉層厚度在3~5 cm。
(3)溫濕度調控。在所調查的林地中,大多采用以下3種人工調控方式控制林地的光照、溫度、濕度。一是在松茸生長地表面覆蓋松針葉遮陰,保持松針葉層厚度在3~5 cm;二是加蓋遮陰網避光遮陰;三是每天在固定時間進行人工淋水,澆透至腐質土層以保持菌塘和土壤的溫濕度,促使土壤增濕,誘導松茸原基形成。
(4)擴繁前清林。選擇松茸生長地作為擴繁區(qū),在當年的春季清林,清除高度在50 cm以上的部分植株,保留灌木樹種,保持灌木層的覆蓋度。
據(jù)了解,早在2009年華南縣就建立了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推廣人工保育促繁技術及日常規(guī)范管理。截至2019年,南華縣在野生菌主產區(qū)建立牛肝菌、松茸、塊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3塊,共5 000畝[14]。其中,五街鎮(zhèn)“百菌園”松茸保育促繁示范基地被云南省林業(yè)廳評定為“森林云南建設省級示范基地”。南華縣咪黑們松茸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建立在海拔2 400~2 600 m的林地中,基地規(guī)劃面積1 000畝,各類野生菌年均產量15余噸,其中松茸產量近5噸,年均產值140多萬元[16]。據(jù)了解,咪黑們松茸保育促繁示范基地涉及兩個村民小組,76戶共407人,旨在通過引領村民科學管護,以點帶面,推廣應用松茸保育技術?;刂饕陨a示范、科學研究、推廣應用為主,推動野生松茸資源保護從粗放型向綠色型轉變,使生態(tài)效益與經濟效益并行發(fā)展。
祿豐縣舍資鎮(zhèn)元永井村與楚雄州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在磨盤山開展松茸保育及規(guī)范采收技術實驗示范,對實驗區(qū)內的森林管護權,野生菌類管護及采收權向當?shù)卮迕窆_招標。當?shù)卮逦瘯谥萘挚扑闹笇?,建立了科研示范區(qū),禁止放牧、砍伐樹林,禁止他人到示范試驗區(qū)地內采集松茸及其他菌類。
武定縣發(fā)窩鄉(xiāng)、貓街鎮(zhèn)是該縣松茸主產區(qū)。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主產區(qū)建立了松茸資源保護與發(fā)展基地。松茸基地與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生態(tài)建設有機結合,加強科研和試驗示范,做到科學保育、科學采收、科學促繁、科學管控。首先,組建“專業(yè)化”護林隊伍。挑選責任心強、有經驗的村民組成一支護林隊伍,負責對松茸林地的日常管理,保護松茸生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嚴格實行禁伐、禁牧和禁火。其次,推廣人工促繁技術。實施封山育茸,保留部分開傘松茸,規(guī)范化采集,調控溫濕度,防治病蟲害等,以最大限度保護松茸生長林地生境,提高松茸產量和品質。
松茸資源保育基地的建設及其示范作用,為農村經濟發(fā)展與林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提供了借鑒,促使松茸資源保護走上科學化道路,更加明確農民才是松茸資源的保護者與受益者。
松茸資源對農村經濟、社會、生態(tài)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松茸資源勢在必行。松茸保育技術簡單易學,便于實踐操作,非常適用于楚雄州主產區(qū)文化程度不高的菇農。加強松茸保育技術培訓,通過傳授科學管護、科學采集等方面的知識,讓農民成為資源保護的執(zhí)行者,以保障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鑒于松茸是國家二級瀕危保護菌類植物,筆者認為應在各縣主產區(qū)建立松茸特別保護區(qū)。一是政府在特別保護區(qū)成立專業(yè)松茸管護隊伍,負責日??醋o與管理。到采收時節(jié),允許當?shù)毓睫r上山采集并交納一定費用,也可以吸引游客上山采集松茸,增加當?shù)刎斦杖?。二是讓當?shù)剞r戶承包特別保護區(qū),承包者享有松茸采收權及相應的經濟利益。兩種方式結合,形成“政府+農戶”的自管護、自受益的良性發(fā)展,在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增加松茸自然產量。三是建立專業(yè)松茸保護技術研究基地,開展松茸保護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松茸保護發(fā)展模式,助力松茸資源保護。
[1] 魯永新, 楊海抒, 楊永生, 等. 楚雄州野生食用菌氣候生境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 2010, 31(6): 172-179.
[2] 劉培貴, 袁明生, 王向華, 等. 松茸群生物資源及其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J].自然資源學報, 1999, 14(3): 243-252.
[3] 全榮, 杜之文. 南華縣松茸主產地生長環(huán)境可探性初探[J]. 大科技, 2013, 13(2): 262-263.
[4] 中國供銷合作網. 楚雄州野生菌產業(yè)產值2020年力爭達到20億元[DB/OL]. 2020-05-31, www.chinacoop.gov.cn/HTML/2010/09/27/56889.html.
[5] 南華縣人民政府網. 南華縣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深化創(chuàng)建云南省“一縣一業(yè)”野生菌特色縣-5000畝[DB/OL]. 2020-05-31, www.ynnh.gov.cn/file_read.aspx?id=22208.
[6] 祿豐縣人民政府網. 高峰鄉(xiāng)概況[DB/OL]. 2020-05-31, www.ynlf.gov.cn/info/1090/20790.htm.
[7] 程媛媛. 以綠色發(fā)展引領農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對策探討[J]. 2019, 13(5): 180-181.
[8] 馮磊, 么宏偉, 謝晨陽, 等. 黑龍江省松茸資源現(xiàn)狀及保護方法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 2014(2): 67-68.
[9] 陸玉云, 李永昌. 南華縣五街鎮(zhèn)松茸保育及規(guī)范化采收效果分析[J]. 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 2008, 33(4): 89-92.
[10] 劉金龍. 云南省南華縣彝族松茸山林權安排和利益分配機制[J]. 林業(yè)經濟, 2009, 26(3): 143-150.
[11] 趙琪, 徐中志, 張靈, 等. 云南省松茸產業(yè)初步研究[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8, 21(1): 226-229.
[12] 岳樂樂, 汪曉, 張蓮珠. 松茸研究進展[J]. 特產研究, 2017(3): 226-229.
[13] 楚雄州人民政府網. 姚安縣林業(yè)事業(yè)面向高質量發(fā)展[DB/OL]. 2020-05-31, www.cxz.gov.cn/info/1026/24388.htm.
[14]南華縣人民政府網. 楚雄州南華縣野生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情況[DB/OL]. 2020-05-31, www.ynnh.gov.cn/file_read.aspx?id=18212.
[15] 南華縣人民政府網. 五街鎮(zhèn)鎮(zhèn)情簡介[DB/OL]. 2020-05-31, www.ynnh.gov.cn/file_read.aspx?id=20601.
[16] 云南網. 上海國拍出資50萬元助云南打造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DB/OL]. 2020-05-31, http://yn.yunnan.cn/html/2018-04/14/content_5164912.htm.
resource and its protection in Chuxiong, Yunnan Province
Yang Luming1Yan Ming2Hua Rong2*Li Jiang1Deng Yayuan1Wang Tingting1You Jinkun1Liu Yunran2
(1. Scienc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i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Kunming 650223, China; 2. Kunming Edible Fungi Institute of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Kunming 650223, China)
The uniqu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in Chuxiong are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is a vital natural resource in Chuxiong. It plays an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for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y , especially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resource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natural output 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 It summarizes resourc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natural output.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matsutake pro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base are put forward.
Chuxi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resource;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S646
B
2095-0934(2020)06-393-05
云南省基礎研究青年資助項目(2018FD170);2020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fā)展資金第一批支持項目
楊璐敏,本科,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野生食用菌資源利用與推廣。E-mail:1821423133@qq.com。
華蓉(1976一),女,本科,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食用菌資源保護、食用菌技術推廣、食用菌標準制訂、食用菌科學普及方面的研究。E-mail:6263006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