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趙方允,古 曦,梁月琴
(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抗菌藥物在臨床上對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因為一些不合理的使用導致細菌耐藥率和不良反應增加。呼吸科為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較多的科室,為了解我院呼吸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抽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呼吸科出院病歷210 份,統(tǒng)計分析病原菌學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從檢驗科提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呼吸科病原學送檢病人的病歷號,并從HIS系統(tǒng)調(diào)取該時段內(nèi)呼吸科使用的抗菌藥物并按DDDs 排名,選取包含DDDs 排名前五位抗菌藥物的病歷,交叉篩選后隨機抽取210 份病歷,整理病歷中患者的一般資料、診斷、病原學送檢、抗菌藥物情況等,并對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進行分析討論。
二、結(jié)果 1.患者的一般情況 210例患者中,男性144例,女性66例,年齡最大89歲,最小14歲,平均年齡61.8歲。2.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210例患者使用抗菌藥物14 類32 個品種,包括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頭霉素類、碳青霉烯類、糖肽類等。按DDDs 排序較高的是頭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頭孢地嗪鈉,見表1。3.病種分布 呼吸科疾病主要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其主要診斷見表2。4.送檢標本及病原菌檢出情況 210 份病歷共送檢649例次(同一病人可重復送檢或同時送檢多個標本),檢出病原菌128例次,陽性率為19.72%。送檢標本以痰液和肺泡灌洗液為主,其次為血液,見表3。革蘭氏陰性菌的檢出比例較大,各病原菌檢出結(jié)果,見表4。
討 論 一、疾病診斷與常見病原菌 呼吸科感染相關(guān)的疾病常見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和支氣管擴張等見表2。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在我院呼吸科更常見,目前國內(nèi)多項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肺炎支原體和肺炎鏈球菌是我國成人CAP 的重要致病菌,其他常見病原體包括流感嗜血桿菌、肺炎衣原體、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1,2];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主要的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銅綠假單孢菌等[3]。通常認為引發(f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的病原體主要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鏈球菌,其次為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科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副流感嗜血桿菌等[4]。支氣管擴張患者急性發(fā)作時常見的病原體為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鏈球菌等[5]。
表1 按DDDs 排前五位的抗菌藥物
表2 疾病種類分布情況
表3 送檢標本情況
表4 病原學檢出結(jié)果
二、標本與病原菌分布 由表2可知呼吸科送檢的標本多為痰、肺泡灌洗液和血液,與呼吸科疾病特點相符。檢出陽性率偏低,僅為19.72%,這與患者在采集標本前已使用抗菌藥物以及標本不合格等因素相關(guān)。檢出細菌占比最大的是革蘭氏陰性菌,銅綠假單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鮑曼不動復合群檢出率及較高,其中超廣譜β- 內(nèi)酰胺酶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中的檢出比例較高,與國內(nèi)其他文獻報道相近[6-8]。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的檢出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本次調(diào)查中的檢出率亦偏高,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為機會性致病菌,國外多中心研究[9]證實使用碳青霉烯類、頭孢他啶、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和機械通氣是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的獨立危險因素。呼吸道是酵母樣真菌感染的常見部位,本次調(diào)查中亦占最高比例,這與其他文獻報道相同[10],曲霉菌屬的檢出比例亦較高。真菌檢出比例高與念珠菌等在痰液大量定值有關(guān),另外也與呼吸科患者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以及COPD 等患者長期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及免疫力低下有關(guān)。本次調(diào)查中,檢出的病原菌與科室常見疾病的常見病原菌基本相符,肺炎鏈球菌、非典型病原體和流感嗜血桿菌未檢出,這些病原菌為苛養(yǎng)菌,目前常規(guī)手段難以檢出。
三、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按DDDs 排序,頭孢比肟排在呼吸科抗菌藥物的首位。頭孢吡肟為第四代頭孢菌素,對革蘭氏陰性桿菌和多數(shù)革蘭氏陽性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另外,頭孢吡肟腎毒性較低,呼吸科老年患者較多,腎功能生理性下降,多用于老年中重度混合感染。但頭孢吡肟為特殊管理級的廣譜抗菌藥物,應嚴格把握用藥指征,盡快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并根據(jù)病情及時調(diào)整。頭孢吡肟的DDD 值為2g,而呼吸科用藥日劑量多為4g,這也使得該藥的DDDs 增加。呼吸喹諾酮類推薦用于需住入院的CAP 患者的初始經(jīng)驗抗感染藥物,其對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外,對肺炎支原體、衣原體及軍團桿菌等非典型病原體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覆蓋CAP 常見病原菌;且該類藥物不需要皮試,與其它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為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只需一天給藥一次,另外,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口服劑型生物利用度高,可作為部分病人病情好轉(zhuǎn)出院后口服的序貫治療,減少住院時間,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莫西沙星注射液均在呼吸科廣泛應用。但近年來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逐漸增加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11],不良反應日益突出,應引起重視。頭孢地嗪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可覆蓋呼吸科常見的革蘭氏陰性菌,此外,本藥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對免疫功能相對較低的老年人控制革蘭氏陰性菌感染較佳,但其對銅綠假單孢菌無效,COPD、支氣管擴張患者、HAP 患者需排外銅綠假單孢菌感染。由細菌學結(jié)果可知,呼吸科銅綠假單孢菌、鮑曼不動復合群、產(chǎn)ESBLs 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氏菌較多,頭孢地嗪對這些細菌無抗菌活性,有報道也指出ESBLs 菌株對頭孢菌素類的耐藥率達70%以上[12],從排名情況看,抗菌藥物品種選擇與檢出病原菌不十分匹配。呼吸科抗菌藥物品種的選擇總體合理,按DDDs 排名的前五位包含了第二、三、四代頭孢菌素及呼吸喹諾酮類,能覆蓋呼吸科常見病原菌。但也出現(xiàn)了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導致二重感染增加;因碳青霉烯類等的大量使用導致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逐漸增多等情況,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優(yōu)化。
結(jié) 論 綜上所述,我院呼吸科檢出病原菌與常見病種病原菌相符,但病原學檢出陽性率較低,抗菌藥物多為經(jīng)驗性用藥??咕幬锸褂没竞侠恚贩N能覆蓋呼吸科常見疾病的常見病原菌,但抗菌藥物的品種選擇、用法用量及療程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此外,需加強病原學標本的正確采集及送檢,提高病原學檢出陽性率,結(jié)合患者病情指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