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麗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毛細支氣管炎為常見呼吸道疾病,2歲以下嬰幼兒為高發(fā)人群,起病急,病情進展快,易反復發(fā)作,若得不到及時干預,會出現(xiàn)心肌損害、心肌炎、肝損害等并發(fā)癥,而約30%的患兒會發(fā)展成支氣管哮喘[1]。臨床實踐證實,單純采用藥物治療,病情恢復緩慢,因此,在治療的同時加強護理干預是保證療效的必要手段[2]。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指導下的針對性護理模式通過早期評估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為護理工作提供依據(jù),從而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利于提升護理效果,促進疾病轉歸。本研究選取108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探討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鄭州市婦幼保健院108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2019年3—10月53例為對照組,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55例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2例,女21例;月齡2~24,平均(12.68±5.24);病程1~4 d,平均(2.33±0.56)d;病情嚴重程度20例輕度,26例中度,7例重度。觀察組:男31例,女24例;月齡3~24,平均(13.49±5.02);病程1~5 d,平均(2.41±0.60)d;病情嚴重程度19例輕度,27例中度,9例重度。兩組月齡、性別、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芬蘭兒童喉炎、哮喘支氣管炎和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指南》[3]中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經(jīng)血常規(guī)、血氣分析等檢查證實;③首次發(fā)病。(2)排除標準:①近期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②伴有先天性肺畸形、氣管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及肝、腎功能不全;③家屬伴有認知障礙、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④敏感體質;⑤依從性差;⑥臨床資料不完整。
1.3 干預方法
1.3.1常規(guī)干預 兩組均接受解痙平喘、止咳化痰、霧化吸入、控制感染等常規(guī)干預。
1.3.2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模式,措施如下。(1)向家屬講解病因、患兒病情、注意事項等,介紹常用藥物使用方法與劑量;(2)嚴密監(jiān)測并記錄患兒體溫、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若出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進行處理;(3)保持病房整潔、安靜,定時消毒與通風換氣,保證溫、濕度適宜;(4)指導家屬給予患兒合理飲食,以高營養(yǎng)、高纖維素、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
1.3.3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措施如下。(1)組建護理小組。挑選具有5 a以上臨床工作經(jīng)驗的優(yōu)秀護士為組員,護士長任組長,均接受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理論知識、護理重點、操作流程等培訓,并加強溝通能力、責任意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2)啟動預警機制。以MEWS評分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行評估,內(nèi)容包括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3個方面。其中患兒面色紅潤、意識正常、呼吸平穩(wěn)為0分,代表綠色預警;面色蒼白,45次·min-1≥呼吸頻率>40次·min-1,嗜睡為1分,代表藍色預警;面色發(fā)灰,50次·min-1≥呼吸頻率>45次·min-1,心率>140次·min-1,吸氧流量2~4 L·min-1,易激惹為2分,代表橙色預警;面色發(fā)灰,呼吸頻率>50次·min-1或<20次·min-1,吸氧流量>4 L·min-1,肢體發(fā)涼,昏迷或昏睡為3分,代表紅色預警。(3)針對性護理。入院24 h內(nèi)確定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預警分類,分別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①綠色預警。給予患兒常規(guī)護理干預,繼續(xù)觀察即可。②藍色預警。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加強患兒家屬健康宣教,做好并發(fā)癥預防工作,每1~2 h巡視1次。③橙色預警。在綠色預警干預基礎上監(jiān)測患兒體溫等,配備專門護理人員協(xié)助護理,關注患兒咳喘、面色、精神等體征變化情況,輸液時嚴格控制速度,每1 h巡視1次。④紅色預警。每0.5~1.0 h巡視1次,監(jiān)測患兒血氧飽和度、呼吸等生命體征,密切關注面色、喘憋、意識等臨床表現(xiàn),面罩給氧,氧流量>4 L·min-1,床頭抬高35°左右,教會患兒家屬翻身拍背排痰與霧化吸入方法,必要時吸痰,防止窒息,詳細記錄痰液性狀、顏色與痰液量,記錄各階段護理措施、治療方案與療效,向家屬介紹患兒治療情況,安撫其情緒。采取以上護理措施后,若患兒病情惡化,立即告知主治醫(yī)生,并準備好搶救設備與藥品,若患兒病情好轉,進行降級處理,給予橙色或藍色預警護理。由責任護士每天評估患兒病情,依照病情變化調(diào)整預警分類,保證患兒得到有效護理與治療,促進患兒康復。
1.4 觀察指標
1.4.1療效 指標包括臨床癥狀(包括咳嗽、肺部濕啰音、肺部哮鳴音、喘憋)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1.4.2并發(fā)癥 包括心肌損害、心肌炎、支氣管肺炎、肝損害、熱性驚厥等。
1.4.3護理質量 自制護理質量評估量表,包括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操作、病房管理等維度,各維度分值為0~100分,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4]。經(jīng)預試驗,本問卷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為0.92,效度系數(shù)為0.82。
1.4.4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 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評估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19個條目,滿分95分,95分為非常滿意,76~94分為滿意,57~75分為一般,38~56分為不滿意,19~37分為非常不滿意[5]。將非常滿意、滿意納入總滿意。
2.1 療效觀察組咳嗽、肺部濕啰音、肺部哮鳴音、喘憋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2 并發(fā)癥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2.3 護理質量觀察組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操作、病房管理等維度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各維度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25例非常滿意、27例滿意、2例一般、1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4.55%(52/55);對照組16例非常滿意、26例滿意、5例一般、4例不滿意、2例非常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79.25%(42/53)。觀察組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5.600,P=0.018)。
毛細支氣管炎為嬰幼兒多發(fā)疾病,治療難度大,周期長,治療過程中易反復或持續(xù)感染,嚴重影響患兒身體健康。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依據(jù)自身經(jīng)驗判斷患兒病情,可能導致錯誤識別某些患兒病情,影響治療進程。MEWS能準確識別患兒病情程度,據(jù)此實施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研究顯示,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采取基于預警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緩解咳嗽、肺部濕啰音、肺部哮鳴音、喘憋等癥狀,促進康復[6]。本研究將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應用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結果表明,觀察組咳嗽、肺部濕啰音、肺部哮鳴音、喘憋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對患兒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進行評估,確定預警分類,可為護理人員掌握患兒病情與強化護理工作給出量化標準,利于提升護理效果,促進病情轉歸。
毛細支氣管炎一般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此類患兒感染后2~3 d會出現(xiàn)持續(xù)性低熱,并伴有喘憋現(xiàn)象,出現(xiàn)喘憋后2~3 d,患兒呼吸頻率可達60~80次·min-1,伴呼氣時間延長、呼氣性哮鳴,嚴重者可出現(xiàn)心力衰竭、呼吸衰竭[7]?;贛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通過提前預警,盡早對危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既能保證救治有效率,還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應用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操作、病房管理等維度護理質量評分及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應用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提高護理質量與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通過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可為患兒提供更加細致、精準的護理服務,能減少家屬的擔心,增進與家屬的關系,加之該護理模式護理效果優(yōu)良,可提升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基于MEWS評分的針對性護理模式應用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促進臨床癥狀緩解,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療效,提升護理質量與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實施該護理模式需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增強其識別危重患兒的能力,從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遺漏率,減少醫(yī)療糾紛。